APP下载

第一现场

2014-04-21王娟

摄影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摄影术典藏展览馆

王娟

“中国摄影与科技展”现场直击

六位专家带你看影展

中国照相机

最大规模的中国老相机汇聚

在这个单元中,展示了一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相机工业兴起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国产品牌和型号的相机:如“上海”、“七一”、“晨光”、“幸福”、“紫金山”、“南京”、“华山”、“西湖”、“天池”、“红旗牌”、“东风牌”、“珠江七型”等。这些产品为今天回窥中国相机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老相机收藏家沈铭:

老相机是一个宝贵的实物档案,每台相机上有其时代历史文化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北京相机厂的北京牌相机,有一版上面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样,20世纪上半叶德国进口到中国的部分相机上有“为中国制造”的字样。一架相机就是一段历史,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里面。而这次展览的老相机之多与之全,很值得大家一看,在老相机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摄影术传统摄影工艺的智慧展现

“摄影术”单元展中,详细地介绍了每种传统摄影工艺: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盐,从金属板工艺到各式各样的特殊感光材料(钯铂金工艺、重铬酸盐等);并配以现代摄影师的作品,是对传统摄影术的一种致敬,同时也是希望在现代数码时代中,找到传统摄影术新的可能。

泰吉轩画廊总监卢骁:

摄影术自诞生之初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透过这些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摄影术的发展脉络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摄影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摄影术这个单元,相信能让观者更多地体会到摄影中所包含的智慧。

摄影文献选中国影像科技与影像艺术文献集锦

“摄影文献选”单元的展品包括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国人拍摄、撰写、编辑、出版的各种摄影技术、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杂志,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人对于摄影技术以及摄影艺术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摄影文献收藏家赵俊毅:

我一直乐于收集摄影文献,并且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摄影技术与理论发展的高度,而这次展出的中国摄影文献,对于研究中国摄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影像中的中国各时期文化呈现

“新华典藏与中国典藏”展出了新华社和中国摄协整理的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的代表作,其中包括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19世纪70年代拍摄的晚清中国,目前这些典藏作品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摄影研究、收藏和文化交流的镇界之宝。

为首展提供大量老照片的摄影家、收藏家孙连工:

这次为中国摄影展览馆的首展提供了托马斯·查尔德摄的老北京一组、威廉·桑德斯摄的老上海一组、1870年代的CDV卡一组、利卡尔顿摄《立体镜中的中国》一组、1920年代的故宫一组、1920年代亚东印画辑的老北京一组。中国早期的样貌都被定格在这些老照片中了。希望借此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不管是懂摄影还是不懂摄影的人,通过这次的展览,去了解中国的历史。

展览总评

以摄影史来贯穿的整个展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次展览从老相机、摄影术、老照片再到摄影文献,可谓是一次对摄影发展的总结,对国人也是一次摄影知识的普及。作为中国摄影展览馆的首展,也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推广作用。对于中国摄影展览馆的未来,希望可以设立常年展和主题展。常年展可以从最早的中国照片到现在的名家原作厘出历史脉络,主题展则定期更换。同时也希望中国摄影展览馆多向年轻摄影师倾斜,鼓励他们,邀请他们来这里办展,进而对中国摄影家协会有进一步了解。

展览背后的故事

许志强 中国摄影展览中心主任

自1957年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仓促举办开始,中国摄影人就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摄影展览馆。十几年中,中国摄影家协会就一直努力提交建馆议案,却一直未果。2013年终于有机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姻,建馆的愿望才得以实现。作为中国摄影展览馆的首展,前后策划了4个月,布置了15天。

展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中国设计之都大厦B1层

猜你喜欢

摄影术典藏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眼力大考验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典藏
往来·典藏
从自拍到自拍
典藏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
典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