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人文精神在艺术课程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读《艺术与创生:腾守尧先生生态式教育理论之路》的思考

2014-04-20付喜萍江西服装学院艺术与传媒分院讲师

电影评介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智慧生态

□文/付喜萍,江西服装学院艺术与传媒分院讲师

大学生开展课外写生活动

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研究艺术教育现象的学科,侧重的是类属于艺术范畴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艺术或艺术品为媒介来培养人的艺术能力、艺术创作与艺术境界的有规律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也属于一种感性的形象,这种感性就带有人文主义的色彩,所以,作为承载人们艺术思维、艺术创想的承载体——艺术品,就不能太注重技法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表述。在我们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为了使艺术创作者创作出更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就应该像腾守尧先生所关注的那样,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融入到艺术课程的教育中,并将多种教育理论进行融合而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以矫正在目前的一些艺术课程教育中存在的注重技法、忽视人文精神的现状。例如大部分高考美术课上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偏重技法的,达到真实描摩的效果,而忽略了在做这一步之前,应该先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与修养,找到符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将自我风格表现到位,达到各有千秋的效果。

一、生态式教育理论对个人素养培养的启发

滕先生提出毕生都在建造自我的庙堂的思想,以独特的方式高度概括了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精神品格与自我提高的目标。对于每个有自我人生追求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有生命的构架,而且还是一个有主观思想与智慧、有独特个人艺术品格的承载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就在不断地构建这样一个自我,提升我们的智慧。这个过程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教育与受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所以作为培养具有艺术修养与能力的艺术教育,就应该注重文化生活、科学精神的渗透,转变传统式教育方式,不断运用生态智慧,以更加开放的教育形式开展艺术课程教育,这样也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开展与培养。对此,滕先生总结出原始智慧、现实人文智慧、神性智慧三种人类智慧,阐述了人类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不同智慧层次,诠释了人类艺术智慧发展所经历的从根源到现实再到超越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都引起我们对个人素养培养的一种反思。

首先,原始智慧属于人本能地对自然的一种认识与借鉴,对矛盾事物双方视为神灵的两面,这种认识处于人类智慧发展的初级阶段;自然界的万物不仅都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而且万物之间都是相通的,就像美术、音乐、戏剧都是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对这两者的理解应该是相近的。所以我们在构建自我的“庙堂”时,不能脱离现实万物、不能与生态产生失衡,要在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其次,现实人文智慧或圣贤智慧,则是人对自然界的矛盾关系、互存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真理,并善于将其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且不再是盲目的,而是严格地视为对立两面,带有理性色彩。

最后,神性智慧或超然智慧则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的矛盾双方加以融合、综合各种智慧进行创新与改造。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要想“有”就应该先向“无”中去寻求;要想更容易,就应先向困难挑战;要想有所长,就应该先把短做好。因为事物的矛盾两面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能反映社会,而社会也同时影响着艺术。艺术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把生活进行记录、复制,而是以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依据来表述内心情境的一种形式。滕先生提出神性智慧的核心,就是对话精神。对话不仅仅停留于理解为一问一答,更应上升到高层次的精神层面,对话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心灵碰撞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情境获得交流、融合、进而提升的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现实情景,对于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来说,可能更能从中读懂自然的和谐,感受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对话。这种感觉和体悟,正是神性智慧所指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

二、生态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将艺术素养与能力,结合社会需要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出能打动人的、能为社会服务的新的成果。所以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学识,塑造高尚的人格,培养高雅的艺术审美能力;其次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优良的艺术品格与艺术能力、技术进行整合,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于艺术情境中,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两者在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是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面前,人类应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这是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精髓所在。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活动,要回归自然和谐规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遵循共生互生、生生不息、循环复始的生态关系,进行生态式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要与生态学理念相融合,正是为了找到艺术与生态之间的一种平衡,生态哲学已经成为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生态式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开放式、平等式、互补式的教育,其更多的是强调思想精神、不同观念、看法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生态式教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师生平等关系,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思想认识上的平等关系,是相互理解、学习认知的关系。正像滕先生所说的,在对话教育中,对话的双方没有权威专家,没有学问高低,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但要达到这种境界,现实中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毕竟我们还处在受传统思想包裹的躯体里面,要解开这层裹衣,真正理解角色转换的意义,思想才能放开,行动上也才能做到。其次,滕先生还强调生态式教育中的对话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简单的讨论,讨论是针对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而这里的对话是在交流与教育过程中共同发现真理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成为共同探讨的伙伴,都是学习者和探讨者,这更有助于意见与思想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懂的方面,也许你所不了解的正是对方所了解的,通过对话就能达成一种互补,在这样互动式的对话中,每个人都能去充实和丰富自己并从中发现真理。

与传统教育比较而言,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逐渐向开放式转变,逐渐引用新思想,采用师生平等的互动、对话方式教学,吸纳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多注重互相交流与互相提高的过程。从考试模式的多样性也能看到教育方式的演变,这样更利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以便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儿童的美术修养培育过程中,老师通常是给予的或是一首诗词、或是一段美妙的音乐、或是一个画面,让每个孩子自由想象,自由创想,用自己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其所理解的内涵。涂鸦绘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形式上看起来比较灵活,在粗糙弯曲的笔触之间不时地透出孩子的稚气与天真。当然每个人对主题的理解会有些差别,这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影响有关,所以呈现在画面里的情景各不相同,各具特点,从中能读到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教育方式自然透射出一种人文的关怀。师生作为两个不同主体,两者之间在观念或智慧上存在差异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生态式教育里就是要认同、尊重这种差异并将这种差异相互渗透,实现一个领域与另一个领域之间的跨越与融合,互相借鉴。

结语

在现代艺术课程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贯穿,使艺术课程教育更加灵活自由,尊重学生的天性与自由,引导他们去关爱身边的人与事物,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对其本身的艺术天分加以挖掘和引导,使其学会思考、学会融合、学会创新、学会不断学习,这作为培养其艺术感与审美素养的一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智慧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