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中的三有

2014-04-17杨东妹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积累体验兴趣

杨东妹

摘 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好词佳句,或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哪怕是几句简单的个人看法,都能够为往后的习作积累后备力量。

关键词:兴趣;积累;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20-0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及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时常让教师束手无策。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三有"。

一、有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起点。”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却难得一见学生对作文有主动兴趣,大多说:“作文让我最头疼。”一提及写作文,学生头上的眉头总不见舒展。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是训练写好作文的基础性工作。

在作文之前,要创设具体的习作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交流自己对作文要求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知,把自己感兴趣话题写入作文,做到心文一体。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及时修改,补充与丰富自己的认识。如我在教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中国娃娃》时,就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畅所欲言自己在本单元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及感想。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影视和媒体中的战争报道,让学生对战争有充分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并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各自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在充分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交上来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作文精彩纷呈。他们把图中的景和人写的细致、形象,想象丰富而且合理。如一篇《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就写得非常震撼人心,这一同学在字里行间写出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并通过刻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来呼吁大家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明白只有国强才有民富的道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能把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流露出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作文有兴趣,他们就会把“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

二、有积累

要引导学生平时做好语言与素材的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多阅读

书海茫茫,为了让学生不会漫无边际地在大海里耗费体力,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资料是教师教学中务必做到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本可循,且能在其中有所收获。选择一本好书,犹如交到一位良友,反之,则成了“交友不慎”。我平时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读写结合的参考书,同时当好学生的“参谋”,帮组他们选择课外读物。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包括他们感觉好的书,他们积累的好词佳句。

2、多记录

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要求学生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才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才能在作文时做到“文如泉涌,下笔如神。”

因此,我在班级设立“优美词句”展示台,让学生把平时从课外读物中摘录的好词、好句张贴到上面去展示,让学生互相参阅、交流,扩大学生积累面。

三、有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的习作亦是如此。我认为学生的体验主要可以来源两个方面。

首先,从教材中体验。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从词句到思想都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准。小学语文就是“读”占鳌头,要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文中作者通过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描写,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我创设了朗读情景,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反复朗读,并在读中体会情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其次,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体验不仅是自己亲身做的事,还可以是听到的,看到的。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值得敬佩的人,以前,这样的题目一出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呈现出来的描写对象就是老师、父母、医生或是警察,而在这些人当中写得最多的是父母和老师,虽然也有写得很好的,但题材的创意却很单一。有了之前的前车之鉴,在这次的习作之前,我让学生先做了个调查,归纳一下身边认识的人中从事的职业,这些职业有什么特点,能为他人或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他们在工作时要付出那些辛劳,你对他们的工作有哪些看法等等。然后,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感兴趣的两个实例与全班交流。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新发现。在学生的笔下当代雷锋的形象一个个形象生动逼真,真挚感人,内容生动活泼。作文交上来后,让我非常感动,我不禁赞叹学生挖掘能力。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这次的作文教学,使我更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

这是我平时在作文教学是总结出来的几点拙见。总而言之,作文时只要学生能够做到有备而来,老师能做到指点迷津,就一定能在每次作文课上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积累体验兴趣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