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美学标准
——儿童歌舞教学的重要环节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歌舞美学舞蹈

张 凌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抚顺 113122)

突出美学标准
——儿童歌舞教学的重要环节

张 凌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抚顺 113122)

儿童歌舞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已被人们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其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教学特点和美学标准。在教学中严格把握、突出其美学标准,是儿童歌舞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儿童歌舞教学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儿童歌舞;美学标准;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教育性

随着教育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儿童歌舞作为一种美育的方式和手段,不仅出现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教学之中,在社会的各类舞蹈培训教学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它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已被人们更多的认可和重视。然而,儿童歌舞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教学特点和美学标准,要想真正的做好儿童歌舞的教学工作,把握和突出儿童歌舞的美学标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儿童歌舞的形式与特点

儿童歌舞顾名思义,是来源于儿童生活、表现儿童思想情感和生活内容,由儿童来表演的一种歌舞形式。它的特点是儿童边歌边舞,形象直观、鲜明,易于表演、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由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喜欢边歌边舞,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因此,对舞蹈的审美追求也就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歌舞剧等都是儿童歌舞的组成内容。儿童歌舞不同于专业演出团体为儿童编排的舞蹈,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观灯》等,虽然是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但这些只是儿童题材的舞蹈,不是由儿童自身表演,并不属于儿童歌舞的范畴之内。

二、儿童歌舞的美学标准

儿童歌舞有其特有的美学标准,它是集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

1.儿童歌舞的知识性

知识性是儿童歌舞的基本特点。歌舞存在于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幼儿园游戏里、学校的课堂中、绚丽多彩的表演舞台上。儿童会通过歌舞去认识事物、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在歌舞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例如:律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规律的做动作。它的动作主要是模仿日常生活、成人劳动、各种动物的体态动作等,通过模仿可以使孩子了解许多生活内容、劳动常识、和各种不同动物的特点等;歌表演是儿童舞蹈的初级表演形式,它是以音乐的表现内容为主,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姿态,来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会了解和懂得许多知识。如:《夏天的雷雨》、《小弟弟学数码》,儿童在边歌边舞的表演中学习和了解了雷雨天的自然现象、数字的写法等科学知识。

2.儿童歌舞的娱乐性

娱乐性是儿童歌舞的突出特点。儿童歌舞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植物、太阳公公、月亮姐姐、春姑娘、小雪人……都可以成为歌舞中表现的艺术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演,在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想像和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使孩子们得到了一种游戏的娱乐感。如: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模仿和扮演的是憨憨小熊和可爱娃娃的跳舞动作;集体舞《猜拳舞》,以 “猜拳”的娱乐形式结合舞蹈动作来变换队形;表演舞《泥娃娃》模仿小木偶的基本特点,动作僵硬、形象可爱……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们的情感在歌舞中得到释放,体会到一种表演和游戏的快乐。

3.儿童歌舞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儿童歌舞的主要特点。与其它舞蹈表现形式一样,儿童歌舞也综合了文学、美术、和音乐等艺术要素。从表演形式来讲,虽然儿童的审美追求特点与成人不同,他们更多地喜欢一边高兴地唱歌、一边欢快地跳舞。但儿童歌舞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无论是律动的模仿,还是歌舞的其它形式表现,每一个动作都是要经过艺术提炼、加工和美化的。如何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舞蹈语汇来表现内容、如何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表演形式,如何能将歌词、音乐和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儿童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这些都需要一个复杂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过程。所以说,儿童歌舞无论其表演还是创作,都要运用到舞蹈专业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都离不开艺术所固有的审美特征。

4.儿童歌舞的教育性

教育性是儿童歌舞的重要特点。也是从事儿童歌舞专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的生活中,歌舞对他们是一种美的诱惑、美的享受,同时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歌舞能引导儿童认识什么是真、善、美,分辨假、丑、恶,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如:歌表演《我们爱国旗.》、表演舞《小炮兵》,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通过表演会增强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舞剧《七个小音符》描述一个骄傲的高音“1”,经历了由骄傲所带来的失败教训过程,不仅使儿童懂得了谦虚是一种美德,同时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儿童通过对歌舞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歌舞形式的表演,会在思想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在情操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如何在儿童歌舞教学中突出其美学标准

儿童歌舞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既是一种艺术舞蹈,也是一种教育舞蹈,我们在进行教学时,绝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略其教育性。要突出其美学标准,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盲目追求舞蹈的专业化

目前,在儿童歌舞的许多教学和演出活动中,盲目追求舞蹈的专业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地方举办文艺会演或比赛,无论幼儿园还是学校都要花上大力气去学习各类专业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等。不管什么形式、内容,也不管是否适合儿童的特点。幼儿园之间、学校之间、各类舞蹈培训机构之间,相互盲目竞争,拼个高低,比谁的舞蹈表演跳的“专业”、谁的技巧“高难”。 让儿童做出只有专业舞蹈演员要经过多年训练,才能达到标准的各种技巧和动作,如: “前桥”、“后桥”、“云里”;各种跳、翻、转等等,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专业”、“高难”。让一个根本没有技术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儿童去完成这些动作,生搬硬套、力不从心,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既没有展现出舞蹈的艺术之美,也没有感受到舞蹈的快乐,更谈不上受到心灵的启发和教育。

2.避免儿童歌舞的“成人化”倾向

西方有位学者史蒂文森先生曾指出:“课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把大人的表演东西硬塞给孩子们,教学内容不能超过孩子们的生理承受能力。”

现在从事儿童歌舞教学和培训的老师,舞蹈专业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是专业舞蹈工作者,在教学中很容易把自己所熟悉的一套专业的成人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套用进去,缺乏严格的科学性,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还有一些是没有学过专业舞蹈的教师,由于缺少训练和教法,也容易盲目的向专业看齐,盲目的模仿专业舞蹈演员,随便的一个动作、一个技巧,不管什么内容,让儿童照搬专业去模仿成人的表演,无疑使儿童歌舞舞蹈“成人化”。如:笔者在一次业余少儿舞蹈比赛中看到,一个7岁的孩子表演独舞《大长今》,在近4分钟的舞蹈中,除了看到她气喘嘘嘘不停地转、摇摇晃晃地做了几个连她自己都不知是什么的动作外,观众没有感受到舞蹈任何的艺术美感。这样让孩子盲目地模仿和表演一个她不懂得内涵的成人舞蹈,根本无法去展现儿童歌舞所独具的艺术之美。

3.教师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

儿童正处于身心的发育期,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及素质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发育特征有深入的了解。7岁前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应进行一些协调性、节奏性方面的练习,可选择带有游戏性的歌舞和基础训练。如:简单的手位、脚位、肢体的屈伸、柔韧性练习,简单的表演性练习等等。7-12岁处于少儿期的孩子,骨骼和肌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加大柔韧性和弹性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增加基训课和表演方面的训练。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的情感是通过歌舞进行表现的。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认识、了解、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去感知和想象、学习和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了解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做到科学施教。同时,也只有认真学习、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站在儿童视觉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生活,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表现生活,把它们作为创作儿童歌舞作品的基本依据,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所喜爱的歌舞作品。

4.在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

在儿童歌舞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本身就是受情感和美感支配的,而儿童的情感又是通过舞蹈来进行表现。在歌舞教学中,老师能否带给他们情感上的愉悦,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由于他们的情感不稳定,看问题很容易片面,常常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在喜欢的老师课上会认真学习,兴趣浓厚;不喜欢的则态度消极甚至抵触。因此,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态度和语言生硬、甚至常发脾气,势必会导致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样就会造成他们的动作僵硬、反应迟钝,无法去表现和感受歌舞的美、无法去体验歌舞所带来的快乐、更谈不上从中学习到知识、受到启发与教育。由此可见,在儿童歌舞教学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同样重要的。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专业表演和创作水平

儿童的艺术审美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在欣赏、感受每一个艺术作品时,通常只注意作品的内容本身,较少注意艺术的美,这是儿童对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较专业的舞蹈表演能力,能用规范、标准的示范,讲解和教授动作,去感染和打动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舞蹈的创编能力。儿童歌舞动作的选择、编排、连接和组合,不是简单地靠几个队形的调度和画面拼凑而成的,而是需要深度去挖掘儿童的生活和素材,选择适合儿童歌舞的题材、内容与形式,遵循儿童歌舞艺术形式的规范,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魅力的儿童歌舞。儿童歌舞的创作离不开舞蹈专业创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其创作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

儿童歌舞教学与专业舞蹈学校教学、成人舞蹈训练,在内容、方法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区别于专业舞蹈教学又离不开舞蹈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引领。作为儿童歌舞教师要善于汲取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有益方法,充分运用到儿童歌舞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把握、突出儿童歌舞的美学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研究,去创造更加符合儿童歌舞教学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4]张志波;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06).

[5]向黎立.谈儿童舞蹈音乐的选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7).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standard——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ldren dance teaching

Zhang Ling (Fushun Normal College, Fushun Liaoning, 113122, China)

Children's dance is a special discipline, has catch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Its unique form,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standards. Strictly grasp, highlighting its aesthetic standards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ldren dance teaching, need our teachers constantly explore, research in practice, thus creating more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dance teaching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children's song and dance; aesthetic standards; knowledge; entertaining; artistic quality; educational

J642.6

A

1000-9795(2014)09-000150-02

[责任编辑:周 天]

张 凌(1967-),女,辽宁抚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歌舞美学舞蹈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舞蹈课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