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王 雁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 519041)

对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王 雁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 519041)

高校思政类课程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升思政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健康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通过提供思政类课程教育能够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思想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党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存在,难免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提升思政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

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高校一直将思政类课程的教育置于大学众多课程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思想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发生变化,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改变。由此,高校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身的提高与完善。

一、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对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各高校均重视引进高学历的思政教师以及加强现有师资学历的提高,加强现代教学媒介方法的使用等等。但是,从教学观念上看,思政类课程的教学观念仍是只重学生的成绩达标,不重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很好的把握每个方面的重点和难点,教出的学生考试成绩也都达到课程考试的要求。但是这种好学生仍为高分低能,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从而未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思政类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教学内容多,教师压力大

当前,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程一般包括四类必修课程,即史学类,如中国近代史;哲学类,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类,如思想政治修养;概论类,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概论等课程。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四类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文史哲等多方面的基础与功底才能学好与掌握,这就要求要给与高校大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高效地学习与掌握思政类课程的广博内容。然而,通过相关调查我们发现,现代高校在思政类课程教学时间与教学规模安排上并不合理,一般为每班100至200人规模不等,每周安排4-6节45分钟的课程。可见高校思政类课程的繁重,由此也带给任课教师巨大的教学压力。

3.课程教学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出现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尤其对于需要动画或者音频的课程其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推崇和使用。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东西都有一个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其中度的把握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超过一定的度,事物就会从量变变为质变,失去原来的本质。多媒体的合理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将死板、深沉的思政类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过度的使用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如教师将所有教学的知识内容都复制粘贴在幻灯片课件上播放,导致教学中的照本宣科。或过度依赖视频的播放,使思政课变成了电教课,易于使学生流于热闹的影像而忽视了对视频的主题提炼与思考。

二、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针对现代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上入手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五点改善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课程教学也要具有鲜活性。首先,思政类教师要谨遵现代课程改革的指导,与时俱进,教学以人为本,以用为目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微课”形式。其次,依靠书本但更要注重教学本质。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因此,思政课程教师应充分了解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树立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相关思政课程原理与经验的能力与素质这一教学观念,切实促进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2.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思政课程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思政课程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高校联合进行思政类课程教师培训与教育工作,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参与相关主题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团队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该团队具有素质相对较高并且稳定的教师才能有效改善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改变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亲近实际

现代高校大学生普遍抵制思政类课程教学,此类情况严重阻碍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课堂时效性极低,只有通过各种办法将学生的这种心理消除或者降低,才能使思政课堂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变成学生吸收知识的课堂而不是教师教课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将课堂教学主题合理与社会实际即学生自身实际经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具体措施和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学科理论与现实实际结合,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与理论相符的例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需要教师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并且课前要进行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接受能力例举不同的事例。第二,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并且能够将思政类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时效性,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对思政类课程的兴趣。如果当下有敏感性话题,思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其监督下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再对该问题进行解说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离开课堂,敢于实践

传统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内,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向学生讲述课本内容,这种方式死板、呆滞,效果较差。新时期学生思维灵活,好动,因此思政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并且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因此思政教学更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内部,更应该将其提升到其他校内、校外活动中去,按照特定规律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不等,每组分配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课下通过实际调查、走访等形式斤幸福分析研究,最终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另外很多现代高校会在暑期给学生提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体验基层人民生活,在下乡过程中通过帮助他人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升个人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5.善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新时期思政类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心理学方法以及艺术化方法共十种。在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只注重课堂讲授法,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考虑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高校思政类课程内容丰富,是一项非常值得现代学生认真学习的课程。本文通过对现代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五点意见,高校思政类教师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敢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1]郑志永.新时期思政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2]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潘静静.高校思政课现代教学媒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Wang Yan
(Zunyi Medical College in Zhuhai Campus, Zhuhai Guangdong, 519041, China)

College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courses is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important channel of ideological quality, in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outlook,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y providing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s in a new era of youth, provides the powerful support for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ducation work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further adv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i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Aiming at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discussion, put forward the ascension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view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G411

A

1000-9795(2014)09-000126-02

[责任编辑:鲍 雨]

王 雁(1975-),女,辽宁阜新人,硕士,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