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隐性政治思想

张 旺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74)

微博时代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张 旺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07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已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交流和传播工具。微博工具交流方便、快捷,参与人群素质较高、活力较强等鲜明的特点。微博对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挖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路径。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显性教育的方式,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 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隐藏教育目的和教育主题,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并内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模式。

一、微博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微博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微博提升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身份或者性格的差异,有时即使是面对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在微博的环境中,由于网络主体身份的隐藏性,人们可以自由地、平等地与他人交流思想,这合乎现代人追求自由的理念。由此可见,微博的交互性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微博突破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

微博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突破了具体的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一个空间的局限。一方面,微博没有时间的限制,大学生们随时都可以上网吸取各种相关信息,这不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而且拓展了时间的范围;另一方面,微博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高校“围城”的传统功效已经被微博的功能解构,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博共同分享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问题。

3.微博增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起着引导作用,但是受教育者要积极配合,不能麻木被动。微博综合了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大众传媒的特点,可以检索成千上万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能够以视频、音频以及图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可见,微博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利用微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扩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范围,使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4.微博形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合力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家庭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微博发达的时代,借助网上论坛、微博等多种通讯交流方式,学校和家庭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与配合,从而形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除了家庭的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指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之外的,社会上的其他团体组织针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受到当前社会某些不良风气或者落后文化腐蚀所进行的教育。

(二)微博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微博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系列便捷条件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理念、心理健康等方面也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弱化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1.微博衍生的大量垃圾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大学生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微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资料,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信息污染的出现。微博中充斥着以视频、图画以及各种文字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腐朽和落后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通过微博蔓延开来,对人们的价值理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微博易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下滑,诱发个体心理障碍

微博可以使高校学生很便捷的接触到大量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也能提高大学生个体交流的效率,但微博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沟通的机会,这会导致高校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大幅度减少。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狭隘,从而诱发悲伤、压抑、焦躁等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发展成自闭症和抑郁症等严重的疾病。

3.微博易导致大学生迷失正确人生方向,引发道德认知的滑坡

由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反叛心理又比较突出,因此容易受到微博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自己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更有一些大学生忽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盲目追求对暴力、色情的模仿,导致思想发生严重激变,加速了道德认知的滑坡,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微博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这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交流,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网络行为,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同时,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活,也影响着家庭的和谐、校园的和谐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微博时代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行政监管制度

在如何利用微博优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上,政府首先要做到加大财政投入,为大学生有效地使用微博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可以教学得更轻松并且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会通过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接触到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资料,提高了学习效果。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行政监管制度,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高校要加强对微博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如何加强高校对微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这个问题上,高校首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微博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微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除思想政治教育类网页内容之外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资源。”学校一方面要建设好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宣传及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另一方面,也要在学校的其他网络平台上定时定点发布相关的资讯,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正如恩格斯的这句名言,高校如果能利用好微博这个庞大的资源库,就会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学生自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增强自律意识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微博只是一个被用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控制自己的“主体”。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认识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并且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大学生一定要通过不断地自律引导,有针对性地来提高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让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利用网络来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而不是沉溺于网络,让网络掌控了自己。此外,家长也在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大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可能会引起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子女的网络心理状况,经常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更正他们不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子女的自律意识。

[1]艺颖.浅析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2).

[2]博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3]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园.浅析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导报,2012(06).

The path to strengthen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micro blog period

Zhang Wang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mmunication of micro blog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communication tools. Micro blog tool communication is convenient, quick, the participation population quality is higher, and stronger vitality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Micro blog invisib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th has brought the positive effect, and brings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how to use micro blog to mining new path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icro blo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9-000089-02

[责任编辑:周 天]

张 旺(1985-),男,江苏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隐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