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侠士侠客骑士

邵 晖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622)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邵 晖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622)

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反映了人们对“侠客”的崇尚,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两种文学中的“侠客”都是重侠义,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形象。二者也具有许多不同点,虽然两种文学中都有对“侠客”武功的描写,但这两种的描写却是不同的。而且,“侠客”的价值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同一个“侠客”形象描写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这种不同也正反应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骑士文学;武侠小说;民族特征;比较

一、引言

在欧洲文学史上,骑士文学是代表封建制度的文学,换一句话说,即是与政治上的封建制度相应和,或是为封建诸侯的工具。而中国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观念作为标准,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士的侠义行为是一种混合着强烈的社会冲动和朴素的伦理精神的“正义”的象征,骑士和侠士都是表现正义与邪恶的冲动,但是由于这两种文学产生于不同民族,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敷上了不同的民族特征。

二、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的内容的异同

在内容上,这两种文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骑士文学所描写的是骑士的生涯,所以这些故事都是颂扬某骑士的,武侠小说也是来描写侠士的生涯的。对骑士和侠士的描写反应了不同民族的一种精神文化,即都是想寄托于像骑士及侠士那样的英雄人物来铲除邪恶、为人民伸张正义。中国的侠士乐于助人、主持正义、扶弱济贫。西方的骑士也要求做到执掌正义、无私地保护弱者。威廉·卡恩顿在他译自罗曼·鲁尔的法语著作《骑士的低位》中指出“扶弱济困是骑士的神圣的职责”。除此之外,侠士与骑士都看中荣誉,宁死不受辱,甚至被别人轻视也认为是一种耻辱。他们都慷慨大方,不看中财物、侠重言诺,骑士也认为虚伪和邪恶是品格的耻辱。

但是,同是人们心中的“侠士”,这两种文学中所描写的“侠义”行为确是不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是骑士们的思想的精髓。骑士们终年跑江湖游侠,自然是不事生产的,他们的生活就是剥削别人,尽管描写这些侠士时没有直接涉及到他们的掠夺,但这种掠夺是间接的。骑士靠着一些小诸侯和封建贵族的养活,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要拥护这些封建的特权阶级,这也就成了他们“忠君”的信条。骑士们“保护正教”的信条也是建立在掠夺别人的财产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行侠”其实就是变相的掠夺。

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武侠的反官府的意识通常极为强烈,在武侠观念中,人间的压迫和剥削是世间最大的不平,也就是“不合理”的。中国武侠小说中的“行侠”往往是针对压迫者和剥削阶级的。侠客形象之所以得以发展,与大众的心理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遇害而不能自救,当然只能寄希望于侠客了。

三、阶级低位及宗教信仰的不同

(一)阶级低位的差别

骑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阶级,是封建制度的骨干力量。骑士参与国家上层政治,有着强烈的阶级观念。侠则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活动于巷闾之间,有时虽然也参与政治,但是阶级观念单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二)宗教信仰的差别

西方的骑士受宗教的约束,他们是基督的信徒。“骑士制度”是职业军人的基督组织形式,骑士是基督的士兵,中国的侠则没有宗教色彩,他们大多率性而为,其思想和行为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儒家和墨家文化的影响。

阶级低位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直接造成侠与骑士在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骑士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他们整个生活都别礼教仪式所束缚,他们必须保持骑士风度、态度温和、行为适度,体态优雅、彬彬有礼。骑士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忠于国王和封建领主,必须保护教会,驱逐异教徒。侠却不能容忍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他们只凭血性和义气行事,性格粗鲁。侠十分重视友情、忠于“知己”,愿为“知己”而献身,他们对社会不负责任,对朋友愿承担任何任务。

四、骑士和侠士行侠环境的不同

骑士必定有过无数次的冒险,这些冒险的动作,照例必须在神秘的环境内,古老不见天日的大森林、迷路的堡寨、或是什么妖精的山洞,对手也不是平常的人,而是老虎、狮子、毒龙、吃人的妖精、千年的怪道士等。有时,也有作恶的武士。对于这些凶恶的对手,骑士们一定是勇敢地去攻打,他们用剑、指环等特殊的兵器,很顺利地取得胜利,骑士文学中对骑士“行侠”的描写结局都是以骑士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武侠小说中描写武侠行侠环境却是在现实的生活之中,通常用“江湖”来指武侠的生活环境,这个所谓“江湖”世界中不存在金钱或饭碗之类形而下的世界,侠客可以一心一意打抱不平、替天行道。用“江湖”来代替武侠行侠的环境。《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行侠的行为,如: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及梁山好汉的“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这些都是现实的环境而不是如骑士文学中所描写的那种神秘的环境。而且,“侠士”的对手也都是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怪魔恶兽。这也许跟当时不同民族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方,浪漫主义很盛行,因此文学中就渗透着这种浪漫主义色彩。骑士文学也不例外,描写的“骑士”行侠环境以一种神秘的浪漫背景为主题,同时,那些恐怖黑暗的森林及怪兽等也都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受那种神话的影响。但是在中国则不同,中国的文学没有受到神话和宗教的影响,描写的环境都是现实的,能反应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的,而且通过描写现实的环境使得武侠小说更具有现实性和可靠性。

可见,由于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及民族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也多多少少地被笼罩上了民族气息。同样是人们心中的“侠客”,但侠客的行侠环境及对象却截然不同。

五、“骑士”和“侠士”对待女人态度的不同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以男性为主,提到“骑士”或者“侠士”,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男子,但是一部文学作品中不可能不出现女性。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中也都提到了女性,但是对“女性”的态度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西方骑士文学中,描写骑士冒险行为的同时,必不可少地要描写到骑士的恋爱生活,但是对他们恋爱生活的描写同时,主要题材仍是冒险。而中国武侠小说中很少提到女性,就算是提到,也是对其进行反面的批判,武侠小说中真正的“侠客”是不近女色的。

对女士的殷勤效劳是骑士精神的核心内容,骑士们为了他们心爱的女人宁愿去冒险,骑士们对待女人的态度可用“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来概括。公元1351年,六十名骑士为了两位贵妇进行了决斗,结果五名骑士被杀死。在决斗前,一方代表说:“必须较量一下,以便知道谁的情人最漂亮”。这是中世纪骑士风度的一个典型个案。为了博得情人的一个轻吻,骑士可以赴汤蹈火。爱情成为了骑士行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贵妇人在骑士生活中确实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恋爱的信仰某种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但是骑士文学中提到的“美人”也并具有“独立”的风格,写这些女性也不是在歌颂她们,没有把她们当成“侠士”那样描写,所以她们也只不过是附属品罢了。

与西方骑士文学相比,中国武侠小说则对女性的描写很少,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一般排除女性,不涉及“言情”,起自儒家礼教思想,“男女大防”。即使写到儿女感情上,在价值上仍没有超越封建礼教的基本范围。后人曾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刊,名为《英雄谱》,推崇他们“男儿气,丈夫气”。儿女之态在这里要受到嘲笑的,如果说某个英雄有妇人习气,那简直是天大的侮辱。《水浒传》中小霸王周通好色,被鲁智深打了一顿,还曾受到宋江直言不讳的批评;《三国演义》中提到最多的女性是貂蝉,然而,提到貂蝉时,也是对她的行为持批评态度,几乎把吕布败于曹操的责任都归结到一个女子身上。为什么提到真正的“英雄”就不能提到他和女子的关系呢?陈文新(2002:14)提到两个理由:一是儿女情长与英雄的雄健粗狂的性格在格调上很难协调,“豪杰事务”与“怜香惜玉”难以共处;二是对女性的忽视和对兄弟义气的忠诚是紧密相关的。这实际上是男性的攻守同盟,他们时刻防止因女性干扰而损伤自身精力。由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一直被摆在了最低。传统思想认为女人败坏了那些英雄和侠士的事业。由于中国武侠小说没有受宗教思想及浪漫主义的影响,而只是封建思想笼罩下的一种文学,所以中国武侠小说很少提到女性,即使提到也只是以“红颜祸水”的形式出现。《水浒传》中提到三位女英雄: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扈三娘和一丈青顾大嫂,但是从这三位女性的名字上可知已经是把她们男性化了。

可见,由于不同民族特征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这两种都是描写“侠士”的文学却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截然不同。一提到中国武侠小说,人们就会想到其中的“男子侠士”,而提到女性时,人们就会想到是她们消磨了英雄豪杰的士气。恰恰相反,西方的骑士文学中女性的描写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受西方宗教色彩及浪漫主义的影响,在骑士文学中,写到女性及男女爱情才能增加其浪漫色彩。

六、结语

武侠小说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学形式,它描写的是侠客的传奇故事;骑士文学,也可以称为“侠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综合,也是代表时代背景的文学。武侠小说所体现的哲理情思和作品意境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社会环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描写“侠士”,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却因不同的民族特征而存在许多不同点,由于宗教信仰及阶级低位等的不同,这两种文学被敷上了各自的特色。

[1]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陈文新.三国演义:英雄人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艳芳.中国侠客文学与西方骑士文学发展历程之比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1).

[4]黄永林.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2).

[5]田仙枝.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相似性比较[J].时代文学,2009(6).

Western knight literature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s

Shao Hui
(Dalian Institute of College English, Dalian Liaoning, 116622, China)

Western knight literature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s are reflected the advocating of "knight-errant", both had much in common, such as: "knight-errant" of the two kinds of literature are heavy chivalrous, also is the image of people yearning. Both also have many differences, even though the two kinds of literature are the "geeks" martial arts, but the two descriptions are different. And "knight-errant" values is also have very big difference, in this paper,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same "knight-errant" image description a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different also positiv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chivalrous novel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

I106

A

1000-9795(2014)09-00068-02

[责任编辑:刘 乾]

邵 晖(197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教学法等。

猜你喜欢

侠士侠客骑士
挂羊头卖狗肉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侠客
护鹿小侠客
侠客李白
克里夫兰骑士
浅析侠文化中的“隐逸”之道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翻洗酒坛(下)
邱雨玟&张肇达时装发布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