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职教育中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014-04-17王学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素质

王学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略论高职教育中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王学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当前限制高职学生扩展发展空间的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潜在素质薄弱。高职教育的发展,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也要重要培养学生的素质,促使高职学生成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保证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和审美教育,而在智力教育中偏重于传授课本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然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仅仅认为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应试教育现象严重,这种现象也存在于高职教育中。当前,高职教育刚刚发展起来,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定义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内涵,是指一个人在完成高职教育阶段进入社会后,既能即时就业,又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职业生涯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理解其内涵应抓住三点:(1)强调个体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与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不断耦合;(2)强调在职业岗位保持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3)强调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其需求层次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及其外延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经过高职教育阶段培养所达到的,既满足当前就业,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在未来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能够满足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人生轨迹和目标的能力。理解其内涵应抓住四点:(1)社会性。一个人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与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能力;(2)全面性。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不断的充实、提升的能力;(3)持续性。不断地采纳、吸收、消化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和提升自我的能力;(4)潜在性。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潜质,是一种内在的基础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外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地学习、吸纳、消化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2.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身心、观念等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与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包括接收新观念、新思想的自觉性;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对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对未来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

3.实践动手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创新能力。具有技术革新的精神和能力,对专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敏锐观察、思考、推理、归纳和实验能力。

5.生存发展竞争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人要想不断地发展自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包括人与自然界的抗争,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能力;人与自身身体机体内部竞争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和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可是规模的扩大并没有真正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反而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职业发展中并不出色。

首先,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更要快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可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学科为本位,也就是培养目标是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滞后性,无法培养出具有就业能力的人才。同时,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严重缺乏“双师型”的专业教师,不具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些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和发展职业技能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无法胜任岗位的需求,并且不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其次,高职院校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人才模式以任职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可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不断进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等全方位的素质。可是,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一直处于高职教育的主导位置,素质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辅助,并且一直流于形式。这种人才培养思维和模式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潜力产生了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具有较差的适应性、有限的学习能力、不足的创新意识,也就是缺乏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措施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并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职业理念,树立并加坚定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也要重视职业教育的长期效应,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也需要将职业教育评价的专业倾向进行改变,形成综合评价素质的观念,还需要形成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推动德育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进行改善,也要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进行策划,最大程度的改革教育方法,利用一切资源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

(一)改变教育理念,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当前仍然以传统学科式教学理念为依据,或者具有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高职院校建设内涵和培养人才有限制作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定要形成同等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思想,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

首先高职教育要形成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职业能力,可是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符合高职院校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其次,高职教育要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高职教育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是人,所以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也就是不仅重视“才”的培养,也要重视“人”的培养,既重视技术教育,也重视素质教育,促使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满足这个社会的需求。

再次,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地和途径就是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做好思想准备。

(二)改变教学模式,构建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融合的教学机制

高职教育要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显示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改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互脱离的情况,促使高职教育同时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且切实落实这一改革。

首先,在社会需求的指导下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可是市场决定和检验所需的技能和技能达到的水平。可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有些地方将职业教育和一般的学历教学等同,无论是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还是在管理制度上都无法体现出职业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统一的特点,致使一些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为行业不同,企业的设备、产品、生产过程、组织方式等也不同,所以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紧跟市场,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也要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需求对落后专业进行改进和淘汰,还要更新传统专业,开设新兴专业,并且加强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课程,提供实用性强的人才给社会和市场。高职院校要以专业技能需求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调整,职业基础理论课的目的是应用,并全面了解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要紧紧跟随行业需求和发展,及时将新技术以及新规范等加入课本,促使高职院校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其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也重视学生素质修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一定要同时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重视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培养。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评价社会能力、自我能力等,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寻求学生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培养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第一课堂素质教育的功能,将素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结构中,并且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显示出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显性的,素质教育是隐性的,高职院校一定要有机结合两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还要延伸第二课堂,学生在课外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意的引导,延伸课堂内容。高职院校可以设计和进行各种新颖的和具有吸引力的科技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发明和创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高职院校还要办好各种文化活动,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审美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可以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外界专家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高职院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工作中不仅可以满足岗位的技能需求,还能适应岗位技能的发展需求,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所以高职院校要从观念、机制以及模式等方面做出改革,更好的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唐雪松.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2(02)

[2]王娓娓.“以人为本”管理理论及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8)

[3]文纪斌.简析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创新[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02)

[4]苏丽君.在高职教育中实践人本管理[J].大家.2010(04)

[5]杨丽彬,芦净,刘爱云.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2010(21)

[6]蔡丽芬.高职院校建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7]魏立寰,李新强.关于产业结构与高职生就业结构现状的调查——以河北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2(20)

[8]曾旭华,皮洪琴,李福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question

Wang Xue-jie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otential quality is weak, lack of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limits th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kills, and also important to develop student's quality, mak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become qualified high skill talented person, make sure they have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is also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quality education

G718.5

A

1000-9795(2014)09-000019-02

[责任编辑:刘 乾]

王学杰(1960—),男,浙江临海人,汉,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素质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