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年留下故事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17汤小玉

教育观察 2014年26期
关键词:激励性美术评价

汤小玉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江苏南京,211100)

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视角是独特的,其趣味性是浑然天成的,他们常常会用画笔描绘生活中的一切,绘画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但是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校内美术课冷清单一、呆板枯燥,校外艺术班开展热火朝天,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教师平常教学缺少热情、敷衍了事,但却热衷于各种书画竞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一、课堂现状:外观花哨,内在平淡

(一)主体性大于主导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成为当前教师上课的重点,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度则成了上好课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朋友,与科任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是当下教育的主旋律。但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师的指导性,教师的角色一直都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学习的引领者、示范者。违背这个规律,整个课堂将群龙无首,没有方向,这样又怎能去达成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呢?

(二)自主体验代替必要引导

在各级各类的美术赛课、示范课、研讨课上,经常听到上课教师这样的鼓励: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怎么想就怎么画,不受任何限制。初听时,这貌似非常注重学生们自主性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们的个性创意,但是教师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小学生年龄小,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限,掌握的绘画技法单一,教师在课上不给予技法的指导,总是任由他们自由发挥,乱画一气,那学生的绘画水平就不会有进步。前面提到的教师本意是想让学生在自由的练习体验中掌握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可实际上学生在这一环节没有收获。教师只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使得原本很好的活动流于形式。

(三)激励性代替原则性

许多教师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满堂的 “你画得真好”“太了不起了”等类似的激励语,甚至对学生错误的答案也无原则地表扬,这样的做法很不好。不可否认,教师的激励性话语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但是不能忘记,师者是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理性与原则,尤其是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出现明显的偏差时,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真诚地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教师背道而驰,无原则地鼓励,只会让教学失去客观公正,失去科学的标准,从而偏离其正确的方向,误人子弟。

(四)电脑媒体超过师生互动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有长足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早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其优势是极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面貌。当然多媒体也有缺憾,其过度的运用,导致学生只会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而教师成了电脑的操作员,师生均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弱了。实际上适当的媒体演示加上教师的亲手示范和学生的研究讨论更能使一节美术课取得成功。

二、探究原因:重视外在,缺失内在

(一)主导的方向性

完美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统一的认识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鼓励者。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反应来灵活处理教学状况,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二)引导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要重新认识教学主体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其次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要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最后是鼓励个性发展,在美术创作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

(三)评价的客观性

教师当然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求同存异,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学生每一次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忽视恰当的引导而一味地鼓励,要作出正确性、启发性、科学性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固然重要,但对错误的答案也说好,对最起码的错误都不予指正,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新的教学评价与传统评价最大的区别在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改变。

(四)电脑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术教学课堂效率,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从开始组织教学到课堂作业,从导入新课到巩固延伸都是课件操作,所有的教学流程都是电脑贯穿始终,导致师生缺少交流、互动。只有扬长避短,才能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锦上添花。

三、尝试改变:“童心”的个性,“童画”的灵性

(一)多维视角——听听看看唱唱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他们的画作也异彩纷呈。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创意,爱护他们的宝贵童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采用听听看看唱唱的多种教学方式主要指在教学中采用儿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实现语言和美术的情意互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性地表现美。

(二)就地取材——剪剪贴贴做做

剪剪贴贴做做,这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创作形式。彩纸剪贴画由于取材方便,教学易于开展,又因作业色彩鲜艳,装饰性很强,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的剪贴学习活动,大家共享材料、共同讨论构思、分工合作,创造合适的题材。大胆运用变形、夸张、概括等艺术方法直剪形象,贴成美丽的拼画,体验合作和创作的快乐。

(三)快乐教学——想想说说画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画法。让学生用最拿手的方法,放飞童心,无拘无束地想想说说画画,快乐地描绘童画。

观察、写生是绘画的基本功,笔者在教儿童基本功的同时,就鼓励他们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在临摹中有创作,在创作中有写生,再加上记忆、背默。因为美术是最个性化的学科,走出传统不仅要让学生画形象更要画思想,不但用手画更要用心画,不仅要重技法,更要重规律,不但要画生活中的真实,更要画艺术的真实,让学生享受随心所欲、轻松涂画的快乐。

童年的一切都是美妙的,幼儿园、红领巾、抄课文、一百分,这都是一个一个美妙的故事。绘画册是每个学生成长的手绘本,是每个学生喜怒哀乐的表情秀,是每个学生倾吐心情的好朋友。画面上的每根线条、每笔颜色都表现着童趣、童真、童心。让美术在日常快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他们一个绘声绘色、五彩缤纷的童年。

[1]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绍纲,等.美术教育方法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激励性美术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创意美术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