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施工的必要性及新思路

2014-04-17卢娟霞

技术与市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设施

卢娟霞

(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农业服务中心,河南灵宝472500)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作为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一些地区出现的特大旱灾,防灾减灾体系的薄弱以及农田水利的设施缺乏,暴露出我国农业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的不足。农田水利建设已迫在眉睫。要求相关政府及群众,应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基层水利建设的发展。

农田水利设施作为自然风险抵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的硬件基础,在治水方面的任务极为艰巨。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及工业化的速度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频发的洪涝灾害仍然是目前急需处理的关键。与社会发展相比,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小,建设进度受到制约。从较大旱灾来看,较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区域,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农田设施较为薄弱的地方,抗灾能力就较弱。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能够有效提升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这是增加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必要条件。

2 农村水利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2.1 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原有的农业生产主要对水稻、油菜和小麦进行种植,与其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对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满足而设置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瓜果、花卉、蔬菜以及苗木等降渍、灌溉及抗旱的标准和原有的水利设施不符,与原有的水利设施相比,现阶段所需的设施标准更高。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一种市场化行为,农村生产模式对统一的规划、调整及建设都有所缺乏,导致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产生较大难度。

2.2 更为严格的水质要求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水质标准要求更为严格。一旦出现水质破坏及水污染,都会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当地的实际利益。目前,由于无法对水质进行保证,导致矛盾逐渐增加,同时也会对水资源费及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状况产生影响。

3 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的应对措施

3.1 开辟筹资途径,扩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存在有限的财力,因此应根据广大农民的力量,使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得到发挥。作为政府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运用利益诱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民、社会团体以及企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同时,要完善相应的规及政策,确保农村集体积累资金中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并吸纳社会资金,促使投资主体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水利事业发展的可持续。

3.2 将治水理念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其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方向转变,将治水理念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建筑中,环境水利、生态水利、城市水利以及景观水利等逐渐形成,使其人水和谐的效果得到实现,特别是在小流域及河道的治理中尤为突出。

3.3 节水灌溉技术的大范围普及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及接水工程建设,对喷灌带实施大力推广及应用。使喷灌带使用方便、投资少、管理方便,以及水压要求低的优势得到发挥,在果园和已经开发建设的农田中对其进行推广普及。开展大棚滴灌技术,促使在大棚模式下进行滴灌化操作。渠道及河道浆砌防治工程得到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应制定对节水灌溉发展有利的计划用水、经济补偿政策以及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及方案,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3.4 资金整合,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现阶段,农田水利资金涉及的渠道较为分散,存在十分普遍的工程建设。由于与层层配套要求相结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出现修建了水源而没钱对渠道进行修建,或是形成田间工程建设完成后对水源工程缺乏。一些渠道建好了,而没钱对排水渠道和排涝泵站进行新建,难以发挥其整体效益,导致资金使用效果极为不理想。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对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其投资效果。随着近年来某些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实施,使其政府的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民得到是实惠,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且资金运用上达到了安全有效。该方法能够在部门利益兼顾的基础上实施推广及完善。建议进一步明确各分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对能够归并的支出事项由一个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 结语

作为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工程应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以及管理等方面着手,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资金投入,推动专项资金项目核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部门服务、监督及引导,从而达到农田水利的科学化管理。

[1]周晓平,刘秀红.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管理模式探讨[J]. 人民黄河,2007(3).

[2]马培衢.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赵珊.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