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4-04-17张郢峰张瑞鹏

技术与市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化工岗位职业

张郢峰,张瑞鹏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2)

0 引言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引领下,进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经之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我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将原有的化工单元操作与化工单元仿真技术,化工单元实操实训及化工单元设备设计等部分进行重组而形成的一门具备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使化工类专业学生成为职业的化工技术人员,它是学生真正全面了解化工行业基本技术的入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课。该课程将对学生专业学习态度、工程思维方式、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甚至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在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联系还不够紧密,化工技术内容所占的比例偏低,且没有与理论基础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实施过程没有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等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1 课程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组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职业资格研究方法,确定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群,以及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能。经过广泛调研,确定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为化验分析岗位、设备仪表维护岗位、化工现场操作岗位、化工总控操作岗位等。其中化工现场操作岗位和化工总控操作岗位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这两个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仪表;操作并看管反应设备、机泵设备等;按现场或监控室操作情况判断工艺状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对引发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能选择正确的措施调节其恢复正常工况等。这两个岗位群所涉及的流体输送、过滤与沉降、传热、干燥、蒸发、精馏、吸收、萃取、反应器等单元操作正是与《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相对应的工作领域,这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2 课程培养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化工技术类专业岗位群要求学生具备化工生产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指标,依据操作规程熟练进行操作;具有分析、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一般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化工职业素质,以及再学习的能力,并且能较好地与人沟通、协作、创新。

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学生才能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一个能进行独立工作、熟练操作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只要我们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最终就有可能成为技术骨干以至于专家。显然,一堂课、一门课、一次实训不能培养出从初学者到专家所需要的所有能力。

据此从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分别为:①知识目标。使学生开始从专业角度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单元;学习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理论、设备结构、常规操作,并运用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②能力目标。化工典型单元操作开车、正常运行、停车熟练操作能力;工艺状态判断与调节;识读工艺流程图,使用化工行业规范及其他工具书的技能。③素质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具有化工生产规范操作意识,以及良好的观察力、逻辑判断力、紧急应变能力;具有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安全环保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 构建虚实交替项目化教学模式

由于化工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等高危险性生产特点,学生难以在学习期间获得一线生产的实践操作技能,而化工仿真操作能够比较理想的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为了能使课程内容设置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学习项目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依据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实际生产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内容,每个项目按照“理论学习-仿真操作-实践训练”虚实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体化教学,并编写相应的学习资料。按照实际生产中化工单元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以“认识化工单元、仿真技能训练、工艺条件确定、实操技能训练、典型单元设备设计”等不同的任务来完成项目学习。项目的排序以及每个学习项目中任务的排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工厂化环境中展开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工作经验,既获得了职业技能,也在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专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虚实交替教学模式设计,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并运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辅导、监督等作用,不再是单向传授和讲述,而是与学生互相交流与探讨。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面对新观点以及工程实际问题,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和创新,也需要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团队工作法、导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法组织教学,促使学生高度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为每一个学习任务编写了详细的任务书,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或以学习小组探讨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每一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工作岗位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指导、辅导学生,最后归纳、点评。这种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成一体,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工作岗位,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特征。

2)团队工作法。将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团队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负责对设备的维护、工艺程序的优化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并且分享成果。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3)导学法。学生分组学习时,依据任务书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没有任务书时,学生虽然也在学习,但目标性不突出,不知道怎么学、如何学、学什么。在任务书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 考核评价改革

考核评价是在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据此判定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高职教育考核的重点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所设立的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并据此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课程组转变考核观念,将职业能力考核和过程性考核有机结合,从注重考核结果,转变为注重考核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督促与鼓励,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双向提高。

6 结语

课题组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改革与实践,明确了课程目标,设计了虚实交替项目化教学模式,制作了配合教学的任务书,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团队工作法、导学法等多元教学法配合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平台,解决了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显著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模式,使得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做”的认识和经验,从而获得了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丁玉兴,温守东. 高职高专《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47 -51.

[3]张荣胜.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74 -76.

猜你喜欢

化工岗位职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