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有关误导的防范

2014-04-16魏立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粉饰财务状况误导

魏立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财务报表使用者对有关误导的防范

魏立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目前,就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面对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在每一张财务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及数字加总,均保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一般信息使用者而言,很容易认为这就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下面我们对财务报表对使用者的误导因素进行分析。

财务报表;使用者;误导;防范

一、正确认识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出具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有四种类型,即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现实生活中,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对审计工作的作用及审计报告的作用产生误解,盲目相信(信任)审计报告。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明确一下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内容的涵义。

(一)关于审计工作的作用

这里的审计工作,是指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活动。审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通过审计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的内容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要对上述诸方面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并不负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舞弊行为进行审查,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出具审计报告。

2.促进企业的报表编制及会计处理规范化。尽管如上所述,审计工作的目的不是要判定或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经营活动,但是在确认企业的报表是否符合准则的编制要求,是否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过程中,则确实能够促进企业在组织其财务会计活动时遵循准则的要求,规范化地从事会计工作。

(二)关于审计报告内容的含义

我们认为,审计报告只是审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编制的报表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所表明的一种看法或意见。无保留意见报告是一种最常见的审计报告。但是,请读者注意,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也有“符合”、“恰当”、“一致”等具有弹性的字眼。因此,在阅读审计报告时应注意: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处理准确无误。审计人员之所以能够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很重要的一点是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处理与会计准则的要求无“重大性”差异。或者说,即使企业的会计处理与准则的要求有偏差,但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这种偏差不足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则仍然不影响审计人员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企业的会计处理没有遵循准则要求,且差异重大,足以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并招致损失。但由于审计人员水平所限或受其他条件的制约,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因而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对企业会计信息给读者的误导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现在情况看,我国规定,企业的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一致。这就意味着,企业均应在12月31日进行结账,于年初或上半年对外发布财务报表。这就是说,所有需要经过审计人员审计的企业,均要集中在这段时间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人数有限,在人员、时间、精力与任务之间出现巨大的供求不平衡的条件下,很难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样,就极有可能使本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变成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无舞弊现象,也不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工作阜有成效。企业内部是否存在部分职工的舞弊现象,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有方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这方面负有责任。如果企业内部有上述问题,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已发现,但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企业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报告也会是无保留意见的。因此,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能使与企业有利害相关的有关方面“高枕无忧”。

3.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也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在经营与内部管理上“一团糟”。审计报告只是就报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出具意见,它并不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直接的关系。上述三种审计报告的出具,主要是因为:第一,审计人员无法得到有关信息;第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本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却出具了上述三者之一的审计报告;第三,企业确实在会计处理与报表编制上严重违反现行会计准则与制度。可以看出,即使上述第三种情形,也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有一定距离。

二、努力防范误导

我们已经看到,在财务报表背后,到处是与“真实、”准确“、”可靠“有一定距离的东西。所以,简单地依赖报表做出决策极易导致失误。那么,在纷繁复杂的财务报表信息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理智,明智地做出有关决策呢?我们认为,从观念上、行动上,报表使用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信息本身具有弹性

与世界上许多事物存在模糊性一样,企业诸如资产价值、费用金额、收入金额及利润等由于计量的原因,其本身就是具有弹性的价值量。这已从诸多的会计方法具有可选择性这一点得到验证。

这就是说,报表中所列示的数字并不具有”唯一正确“性,能用公式表达出来的关系也并不一定合理。例如,很难有道理来说明加速折旧法中为什么一定要”双倍余额“或”年数总和“而不是其他方法。因此,在财务报表信息的形成上,除了有”客观“、”实际发生“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许多是惯例性的。读者不应对会计信息的弱性化、模糊化感到奇怪。

(二)加强自身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企业粉饰财务状况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在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比较完备、审计工作比较扎实的英国,也大量存在此类问题。但任何粉饰方法,均难以改变企业的现金与现金流量(这里的现金即为我国的货币资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可信度较高。

但是,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所固有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理,任何进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粉饰行为均会”顾此失彼“。例如,高估费用必然低估资产或高估负债。因此,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中,可以找出一些粉饰痕迹。例如,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是经常被粉饰的对象。因为企业明白,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两个简单的比率对企业至关重要。

但是,如果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并不强,就必然在其他一些方面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出来。这就是说,对一个企业的同一会计期间,它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很难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的恶化同时存在。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会诊“,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1]杜爱霞.论财务报表的粉饰[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文显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粉饰财务状况误导
蛋炒饭的哲学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新常态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粉饰幸福
粉饰平安夜
误导牌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看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以宁夏某公司为例
基于CFaR模型与Logistic回归的财务困境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