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

2014-04-15王云峰李立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医学生途径

王 玉,唐 菲,王云峰,李立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生处, 北京 100730)

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

王 玉,唐 菲,王云峰,李立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生处, 北京 100730)

中国各八年制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表述不尽相同,但其“精英教育”的观念已经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院乃至社会中形成共识。本文通过文献法、对比分析法,在界定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中国几所八年制医学院校职业素养培育方法与途径,以期对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提供借鉴。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法与途径

八年制医学生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注重知识教育、临床能力、综合能力培养,重点强调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强调其在卫生医疗事业的“岗位胜任力”与职业“发展潜力”。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的界定、培育方法与途径的选择,既有医学生教育的共性,也具有职业教育、“精英教育”的特殊性。

1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人的各种个性品质的集合,是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职场环境的熏陶、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逐渐达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过程,具有养成性、情景性和统整性[1]。

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为了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

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08年开展的“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研究,对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通过对八年制医学生、八年制医学生就业单位、八年制医学生授课教师进行调研和回访,总结了近90年的八年制医学生培育经验和成绩,并将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从胜任能力的角度划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与作风和职业意识[2]。本文将参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关于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分类的思路,对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梳理和概括。

2 职业道德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指对国家法令法规、社会公德、社会伦理、公民权利和义务,大学生行为规范等行为准则,医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医生职业规范的认知、理解及遵守程度。职业道德最终体现在职业行为中,要通过具体实践不断加强。

2.1 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育人

开设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导论、医疗法律法规相关课程,借助案例分析讨论和情景教学设计,围绕医德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人体实验和医学科研原则等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经常涉及的基本规范进行讨论。课程设置坚持贯穿八年,结合各阶段的教学特点逐步展开。有些医学院校对思想政治要求更高,如部队医学院,则选择军事化背景高校作为自己的合作办学单位。

2.2 优秀的医学人物、事迹感染人

八年制医学生导师、辅导员老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发挥模范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宣传和倡导,营造良好积极、正向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医生职业的神圣和责任,以实践医生职业道德为荣;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讲座和课外活动,如关于职业道德、价值观的讨论会,聘请医学大家讲述自身成长成才的经历,展示医学大家的职业道德修养。

2.3 “学生为本”的“隐性课程”熏陶人

“隐性课程”针对“显性课程”而言,尽管看不到,摸不到,却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职业观产生影响, “隐性课程”一是“物质-空间建设”,包括自然环境、建筑设施、景观布置等;二是“组织-制度建设”,包括院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建设”,包括历史传统、学术风尚(包括教风与学风)、群体气氛、社团生活等文化和心理环境。

3 职业技能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医师标准从事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是体现医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中国八年制医学生属于“精英”教育,按照职业医师的标准在掌握广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同时,由于“与国际接轨”、“学习先进技术”、“拓宽国际视野”的要求,对八年制医学生外语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由于八年制医学生所面临的高学习压力、高家庭与社会期望,入院后的高工作压力等特点,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也是必要的职业技能之一;“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都是八年制医学生具有发展潜力和能力的基本条件[3]。

3.1 临床能力

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从病床边、患者处、实践中获得,以临床高水平带教老师和实践时间作为保障,强调了医学生临床执业技能及其实践性。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为3年,其他院校的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培训时间也都达到两年。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方式1)病例见习;2)病房实习;3)临床技能模拟训练;4)社会医疗实践;5)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也有院校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技术和标准化患者作为尝试,加强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

3.2 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是以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思辨能力、国际视野、基层实践、创新能力共同构成的。加强八年制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通常有如下途径:1)重视通识教育;2)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创新课程;3)安排科研训练;4)设置辩证思维课程,并在早期科研训练、临床见习与实习中锻炼批判性思维;5)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习;6)积极开展八年制学生的国际交流项目,提供出国深造机会或学习机会;7)开展各种科研科技活动,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实践方法,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3.3 英语能力

有些院校对八年制医学生英语能力要达到“四会”有明确要求,其培养途径主要有:1)开设双语教学;2)作为获得学位的达标要求;3)作为出国深造,参与国际交换合作项目的基本要求。例如,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19年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生即坚持开展双语教学;2009年清华医学部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生,在第4年和第5年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科研训练,以提升其国际视野和科研能力,同时提高其英语水平。

3.4 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

这部分能力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坚强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的基础。八年医学生的在校期间将面临来自学业、感情、家庭、就业、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涉及到作为临床医生所需要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逐渐被医学院校所重视,培养这部分的途径和方法有:1)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2)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尤其注重挫折教育;3)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积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4)注重朋辈教育,树立良好榜样;5)开展多样社团活动,陶冶情操,缓解压力。

3.5 沟通、协作与组织能力

这部分能力与学生个人性格有一定关系,其培育方法主要是: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学讨论活动中锻炼;2)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搭建平台,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沟通技能方面开设有交流技能学;3)提供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流机会,加强医学生的社会性。

4 职业行为与作风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医学生的职业行为与作风是指医学生对医生劳动的认知、评价、情感和态度的行为反应,是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医疗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谦虚谨慎和求真务实的一贯态度。职业行为是个人职业素养的外化,包括职业创新行为、职业协作行为和职业奉献行为。

4.1 职业行为

目前培养八年制医学生职业行为的主要途径有:1)在树立职业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职业行为习惯;2)设置职业场景,如临床技能模拟中心,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职业行为标准,教师播放相关的教学片,通过讲解增强医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3)运用实践教学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担任医生、护士,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医护岗位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能用适合自己岗位的语言、动作,做出适合的事;4)在临床实习实践过程中,完善职业行为。

4.2 职业作风

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作风是在学校校风、导师和教师素养、行业及社会风气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受行业规范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培育方法主要有:1)完善岗前培训,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一进入临床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问诊态度,提高体格检查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情操;3)进入临床观摩前举行授“白衣”仪式,在仪式中重温医学生誓词,以帮助医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准医师的观念转变等;4)培养医学生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素质,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5 职业意识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职业意识是指在职业选择中的自我意识,既包括对自己现状的认识,也包括对职业的期望。八年制医学生职业意识的具体方法有:1)加强医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职业指导课程;2)通过见习、实习、轮科,学长分享等方式了解真实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坚定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观;3)设置1~2个分流出口,对于确实不适合学习医学、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学生,提供选择其他专业的机会,同时,补充进优质而又有志向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学生。

[1] 姜恬,宛小燕.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815-816.

[2] 王云峰,潘慧,傅麒宁,等.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实践与思考 [J].协和医学杂志,2011:187-189.

[3] 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83-84.

Content and approache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eight-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of China

WANG Yu, TANG Fei, WANG Yun-feng, LI Li-ming*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PUMC,Beijing 100730,China)

Elite education has been accepted by medical schools implementing 8-year curriculum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each school still keep her specific goal of educat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he result of a national survey in China to compa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thway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those schools, and try to provide a clear picture of long-term curriculum in China which may support education reformation in future.

eight-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approaches

2013-12-06

2014-01-07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 lmlee@pumc.edu.cn

1001-6325(2014)04-0573-04

医学教育

R-1

A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医学生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