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001133年江苏省蚕丝被产品质量分析

2014-04-11陆坤泉杭志伟

江苏丝绸 2014年1期
关键词:桑蚕丝蚕丝被填充物

文/陆坤泉 杭志伟

蚕丝被作为高档的家纺用品,质地柔软、轻薄、透气、透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蚕丝天然优良性能逐步认识,适合于一年四季不同规格的蚕丝被不断投放市场,家纺行业的积极参与使蚕丝被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有部分出口国外,深受日本和新加坡等东南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又逐步推向欧美市场,已成为江南旅游产品的主要品种。蚕丝被的生产厂家已遍布全省,逐步成为用丝量较大的产业。但随着销售量的不断增加,蚕丝被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出现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会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构成威胁,主流媒体也多次对产品质量进行了曝光,影响了蚕丝被的声誉,对整个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不利。

蚕丝被产品近年一直是重点质量监管的产品,2013年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蚕丝被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任务。对苏州市、南京市、南通市、无锡市、徐州市、泰州市等地区蚕丝被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37家,共抽查了49批次的蚕丝被,其中有5批次的蚕丝被不合格,抽样合格率为89.8%,抽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均为小型生产企业。

蚕丝被质量的抽查检验依据是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规范》、产品标准GB/T 24252-2009《蚕丝被》,蚕丝被质量的检验项目包括胎套的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禁用可分解芳香胺、纤维含量;填充物的品质、纤维含量、质量偏差率、压缩回弹性、pH值、甲醛含量、回潮率。

本次抽查中,有1种产品填充物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合,4种产品的胎套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合,3种产品的胎套pH值不合格。

pH值表示纺织品的酸碱程度,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规范》标准要求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纺织品(B类)pH值应在4.0-8.5之间,这与人皮肤的pH值基本一致。pH值小于4.0酸性太强,pH值大于8.5碱性太强,对人的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或损伤,直接破坏人体皮肤的酸碱平衡机理,减弱皮肤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GB/T24252-2009《蚕丝被》标准规定蚕丝被胎套和填充物蚕丝的pH值均应在4.0-8.0之间,在本次抽查中,有3种B类产品的胎套pH值大于8.5,均呈碱性,pH值不合格的产品占不合格总数的27.5%。一般蚕丝被胎套采用漂白、印染纯棉织物制作,棉布在加工过程中常用烧碱作为退浆和精练助剂,双氧水漂白时,用纯碱调节pH值,用活性染料染色时采用纯碱作为固色剂,所有这些过程中,如果未经充分水洗和中和,pH值很容易超标。蚕丝用碱脱胶,水洗中和不够也容易造成pH值过高。所以pH值超标主要原因在于:1、面料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经用碱工艺后,中和不充分;2、印染后整理时酸碱度控制不当或后道清洗不尽;3、印染用水质不符合要求;4、蚕丝被生产企业选料时没有严格把关,采购进货时没有经过测试。pH值是很重要的安全指标。本次抽查中有1种产品的pH值高达9.6。

填充物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

填充物成分是蚕丝被的主要质量指标,2013年抽查中有1种产品填充物纤维含量不符合要求,占不合格种数的12.5%。目前我国桑蚕丝主要产地为广西、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等省,柞蚕丝在我国主要产于辽宁、河南地区,通常用于蚕丝被柞蚕丝比桑蚕丝色泽深、纤维较短,价格也有较大差异,有的产品在制作丝胎时,外层采用洁白的桑蚕丝,而在消费者不易观察到的里层采用的是色泽黄的柞蚕丝,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有的企业对所购丝绵原料成分不清楚,也不检验,在标签上随意标注。

胎套的纤维成分含量与标识不符

多数蚕丝被的胎套用全棉或粘纤织物制作,蚕丝被生产企业一般不具备生产能力,都是采购使用。近年来发现许多标称全棉的织物中往往含有少量的粘胶纤维或涤纶纤维,按现行标准应判不合格。本年度抽查中有4种产品出现了上述情况,占不合格总数的50%,希望引起生产企业的重视,对采购的套胎或面料应进行检验。

从2013年的抽查情况看,蚕丝被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胎套问题,但是从抽查产品填充物质量来看,其质量优劣存在较大的区别。丝绵从成分来分可分为桑蚕丝绵和柞蚕丝绵,桑蚕丝绵又有手工丝绵和机制丝绵,其中用经剥茧的双宫茧制作的手工丝绵外观均匀,手感柔软,蓬松度佳、蚕丝破坏少,丝筋和绵块少,属质量上等的丝绵。采用完整茧缫作的机制丝绵也是优质丝绵,目前蚕丝被中常见的还有削口茧丝绵,蛹衬丝绵,甚至茧衣制作的丝绵,柞蚕丝绵常用开梳方法制作,丝绵长度稍差。丝绵品种众多,价格差异上悬殊,由于目前产品标准中只规定了长丝绵、中长丝绵和短丝绵的区分,对长丝绵和中长丝绵定性定量缺乏有效手段,判断蚕丝被丝绵质量的指标还很模糊,从目前情况看,相当部分标注原料为桑蚕长丝绵的产品采用的是蛹衬绵,消费者选购也无所适从。

含油率指标未列入监督检验项目中,但在日常检验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丝绵含油率指标超出GB/T 24252-2009《蚕丝被》规定的要求,有部分丝绵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柔软剂等助剂,会影响含油率指标。另外个别产品的丝胶含量特别高,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味,泛油,失去弹性回复力而缩短产品使用期。

建议加强行业自律,生产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产品,提升消费信心,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指导,加强对蚕丝被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严把原料关;完善相关产品标准,细化技术指标,提高检验项目可操作性;加强科研开发力度,改变目前市场上蚕丝被品种单一的局面,使蚕丝被的品种朝着多样化和服用机能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桑蚕丝蚕丝被填充物
石墨烯桑蚕丝变身传感器
蚕丝被产业发展及其关键质量性能指标分析
蚕丝被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丝素肽增重处理对桑蚕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桑蚕丝制品中增重剂的定性和定量测试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常用絮用纤维填充物保暖性的比较与分析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
PTT/桑蚕丝交织物的手感特征
祛火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