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再探
——以西师版为例

2014-04-10李欣莲宋运明

数学教育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特色教材

李欣莲,宋运明,张 渝

(1.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工商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再探
——以西师版为例

李欣莲1,宋运明1,张 渝2

(1.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工商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编写特色鲜明与否,是衡量教材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教材编写特色对促进教材多样化发展,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以来,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崭露头角,其中西师版教材凸显了诸多利教利学的编写特色,如:概念呈现重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素材选取关注西部、三峡,重视农村;情境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生动活泼;“课堂活动”栏目指向“四基”,独创学生活动平台;“综合与实践”紧扣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性强的学习题材;“数学文化”内容丰富,呈现方式新颖等.

教材编写特色;小学数学;西师版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1].尤其在小学阶段,师生对教材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数学教材既是教师备课、上课等教学活动的主要抓手;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资料来源.因此,教材的编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而研究、凸显小学数学新教材(指自2001年中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和修订,并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学数学教材;文中的教材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不包括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等)的编写特色是提升其编写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新教材特色化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应然之需,而且也成为了教材编写的实然追求.然而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有哪些编写特色?这里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的认识

教材多样化提供了灵活选择的前提,教材特色化确保教材编写质量,特色化是多样化的实质.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教材的需求不同,这是对教材特色化编写提出的现实诉求.然而如何理解教材特色,这一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现代汉语词典》对“特点”的注释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对“特色”的注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2].有学者认为教材特色包括外显和内在两方面.特定的适用对象,不同的学习素材,别具匠心的框架结构,与众不同的活动形式,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视角等等,都可以成为特色的外显方面;根据相应学习领域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使教科书的框架体系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知识内容的选择和阐述方面形成独到之处是特色的内在方面[3].也有学者认为教材的特色指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明显不同之处,可以是在编写风格、知识组织等方面的编排特色也可以是在内容情境、题材选取上面表现出的教材情境特色等等[4].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研究者认为教材特色是指教材的独到之处或优势的集中体现,可以表现为内在的编写特色和外在的装帧设计特色等.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是指教材在编写理念、数学内容的选取与阐述、素材选取和情境创设、教材结构设计、栏目设置、图文呈现方式等诸方面所形成的独到之处.编写特色鲜明与否,是衡量教材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利教利学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2 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崭露头角

新课改以来,中国现行的由7个出版社出版的8套小学数学新教材,分别为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青岛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简称人教版,景山版,北师版,西师版,苏教版,冀教版,青岛版,浙教版,以下同)陆续通过了国家审定,多套小学数学新教材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和独特的优势.尤其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多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在凸显特色方面做出了进一步地积极尝试.如,人教版教材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5];北师版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6]等.此外,相比于新课改以前的教材,多个版本的新教材同时展现出一些利教利学、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特点:(1)选材丰富多样,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图文并茂,呈现方式多样;(4)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5)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

西师版教材是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小学数学新教材之一,是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积极探索教材特色化编写的典型.下文将以此为例探析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写特色.

3 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在编写特色上的积极探索

西师版教材编写团队经过长期的编写研究与实验研究,在彰显小学数学新教材特色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地,自2011年以来,编写团队开展了十多项省级教材特色课题研究(其中包括中外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同时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学者意见,对西师版教材作出了全面修订,凸显了教材的诸多编写特色.

3.1 概念呈现重视“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

针对当时存在的,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反复操作而非数学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学现状,陈重穆先生、宋乃庆教授于1993年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认为概念、定理的教学重点在其实质,不必在文字叙述上孜孜以求[7].在陈重穆先生、宋乃庆教授等主持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GX)实验”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受此思想的影响,西师版教材在概念、定理、法则等的呈现上,不以特殊的字体、字号或颜色等加以强调,而较注重展现其形成或应用过程,以防止学生对概念、公式、法则等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对概念等的理解或应用.如五(下)分数概念的呈现,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折纸、涂色等,认识几个常见的分数,如,1/2、3/4、1/10等,再讨论一些简单分数与其分数单位的关系,然后给出分数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纳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建构对分数的认识.在分数概念的呈现上,教材并未作特别编辑处理.这是西师版教材在概念、法则等呈现上重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具体体现.

3.2 素材选取关注西部和三峡 重视农村

西师版教材是上述八套教材中唯一一套由来自西部编写团队和出版单位编写、出版的小学数学新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教材,该版本在素材选取上较多地关注西部、三峡,同时重视农村.

据统计分析,整套教材西部素材111处,农村素材200处,西部和农村素材平均每个年级52处.西部地区有广泛的素材可供教材编写选用,如地理知识、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社会生活和旅游建筑等,尤其是三峡内容值得关注.同样,中国广大的农村也有广泛的素材可供选用,诸如传统的种植和养殖题材,反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面貌的题材等.西师版教材选用西部、三峡、农村题材为西部、农村小学师生所喜闻乐见,产生亲切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简称五(上),下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综合实践:“关注‘惠农’政策”即是以国家的一些诸如“家电下乡”、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养殖等方面的惠农政策为情境素材,为农村师生所熟悉,同时可以引导城镇师生关心和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减少他们因为不了解而疏远、歧视农村的现象.西部和农村素材在教材的很多组成部分皆有呈现,如主题图、例题、“课堂活动”、习题、“综合与实践”等,其中尤以在习题中的呈现最多.这是由于习题无论在数量还是设计弹性上皆高于主题图、例题等.

此外,相比于东中部和城市学生,西部和农村学生拥有较少的课程资源,在教材中适度增加西部和农村素材是促进课程资源均衡分配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家鼓励和支持编写适合农村等地区选用的教材,西师版教材在素材选取上的这一特点既是对西部、三峡地区教学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促进城乡课程教材资源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对促进课程资源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践行.

3.3 情境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呈现生动活泼

西师版教材在情境创设方面特别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而是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创设密切联系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建立起其已有经验与所学内容的关联是充分发挥教学对学习促进作用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学生熟悉,容易产生亲切感,可减少因情境理解困难而造成的数学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如六(上)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主题图涉及电影院、百货商店、照相馆、公交车站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象.以上述常见对象作为学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知识的背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刚升入小学的儿童社会经验不足,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生活经验,因此在情境素材的选择安排上,西师版教材在小学低段多选用家庭和学校生活场景;高段多选用社会生活场景,作此安排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情境呈现上,西师版教材表现出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等特点.安排的情境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场景,丰富其知识结构的自然场景和常见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有动画片中的人物、卡通人物、小动物等;文字内容多配有相应的图片,类型有实物图、卡通画、学具图等,色彩明亮、生动活泼.

3.4 “课堂活动”指向“四基” 独创学生活动平台

学习完新课后,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进行纸笔练习,然而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他们多角度理解所学内容有一定局限性.为改善此单一方式,西师版教材创设了“课堂活动”栏目,旨在帮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深化对新学内容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动口中学会数学地表达交流;在动手中体验感知,提升操作能力;在动脑中锻炼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实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课堂活动”栏目在编写上多以游戏性活动、操作性活动、对话交流性活动、探究性活动等方式组织内容.几类活动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增强,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搭建起帮助学生发展“四基”的独创平台.如,二(上)“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课堂活动”栏目包含了“操作性活动”和“交流表达性活动”.

“课堂活动”栏目编排在例题与练习之间,力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机会,一个栏目至少包含一个任务.据统计分析,整套教材共有课堂活动任务638个,平均每册约53个.其中,引导学生数学游戏的课堂活动任务数约占总数的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约占33%,引导学生对话交流的约占43%.“课堂活动”栏目表现出趣味性、活动性、合作交往性等特点.此外,“课堂活动”栏目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其中有体现高水平认知要求的任务、解答要求解释或判断的任务、答案不唯一的任务等等.许多任务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活动.第一学段较重视趣味性,第二学段更加突出探究性,这种安排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

由于设置了“课堂活动”栏目,西师版教材采用了异于其他一些版本教材“例题—课堂练习—练习”的编写体例.整套教材以“例题—课堂活动—练习”的形式组织,例题创设适当的情境,反映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和提供解题的线索;“课堂活动”提供选择多样的学习活动,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练习选材广泛,既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还有为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的思考题,供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灵活选用.该体例兼顾了通过模仿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通过游戏、操作和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学会数学学习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授完新课组织学生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3.5 “综合与实践”紧扣学习内容 提供操作性强的学习题材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目前,多套小学数学新教材均设有此课程内容,西师版教材的“综合与实践”编写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全套教材共设有35个“综合与实践”,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知识领域,情境素材多选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家庭、学校生以及社会生活题材等.大多“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与所在单元节及所在单元节之前的知识紧密相连,如一(上)第二单元“10以内数学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综合与实践”内容为“我们身边的数”;一(下)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的“综合与实践”内容为“图形拼组”等.与所在单元紧密联系并非只综合运用所在单元的知识内容,而是以所在单元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将其他单元的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也融入其中,如四(下)“小数”的综合与实践内容“防灾小常识”,既有和本单元“小数”密切相连的问题:“如果消防大队接火警后集结需1.5分,以每时60km的速度到3km外的小芳家,共需多少时间?”也有和三(上)第三单元“辨认方向”相关的内容:“看学校的紧急疏散图,说一说如何疏散,并进行疏散演练.”既有数学知识,也有生命安全知识,还在“活动拓展”中引导学生关注更多防灾自救的信息.

西师版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以主题图加分步图的形式呈现,主题图展现问题情境的全貌,分步图展现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师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既有宏观的了解,又有微观的目标,操作步骤较为清晰.由于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抽象思维能力及综合素养会逐步提高,因此在编写上低年级的活动图多,文字较少;高年级减少分步图,多用文字表述内容步骤.一至三年级采用1幅主题图加3—4幅分步图的形式呈现,占2页篇幅;四年级采用1幅主题图加2幅分步图的形式呈现,占1页篇幅;五、六年级采用1幅主题图加文字的形式呈现,占1页篇幅.此外,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四年级开始在“综合与实践”最后设置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所学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3.6 “数学文化”内容丰富 呈现方式新颖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阔学习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西师版教材以专题“你知道吗”编排数学文化内容,其紧密围绕 “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数学内容拓展”、“数学趣事、趣题”、“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著作”等方面选材.据统计分析,不同题材所占比例分别约为35%、16%、13%、16%、20%,其中“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安排最多,通过介绍一些重点知识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给学生树立刻苦钻研数学的榜样;通过“数学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大多与当章知识紧密联系,体现了对数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整套教材共有35个“你知道吗”,其中一(上)有2个,其他各册均有3个.用连环画(或附有卡通画)的形式呈现,增强了数学文化的趣味性、可读性,在文字叙述上也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连环画图片数减少,文字增多.整套教材中,从一(上)至四(上)有20个“你知道吗”,其中有9个呈现6幅图,11个呈现5幅图.从四(下)至五(下)的9个“你知道吗”均呈现4幅图.六年级呈现3幅图,文字较前五个年级明显增多.如,安排在三(上) 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以5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生动活泼,其内容既与该单元“辨认方向”密切相关,又有适当的扩展,易于学生阅读和教师使用.此外四至六年级 “你知道吗”末尾均安排有“链接活动”,用以引导学生对所呈现内容进行反思、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查询和交流等.这种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扩大学习范围,使其受到更丰富的数学文化熏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4 结 语

西师版教材是中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特色化编写探索的一个缩影,经过长期的编写研究、教材实验、教材修订等,该版本教材在编写理念、数学内容的选取与阐述、素材选取和情境创设、教材结构设计、栏目设置、图文呈现方式等诸方面的编写特色已有一定成效,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题材选取的广泛性上尚需加强,目前选取的题材多为生活题材、数学题材,而其他学科题材甚至动画神话等题材则涉及较少.

教材最直接的使用者和评判者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教材的特色编写与师生的教学需要是否适切是衡量特色编写质量的关键.在数次的调研中,师生上述几方面的编写特色普遍反映较好,特别是“课堂活动”、数学文化等反映较好,但同时也指出部分课堂活动存在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等问题.其他一些特色也有类似的完善空间,针对编写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大范围的调研是教材编写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高凌飚.关于新课程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9):17-19.

[4] 王郢.运用内容分析法考察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26-28.

[5] 卢江.创新进取,严谨求实,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修订情况介绍[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7-8):50.

[6] 刘坚,孔企平,张丹.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数学家园——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第4版特色介绍[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7-8):57.

[7] 陈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J].数学教育学报,1993,2(2):7.

Research o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Again——Taking the Version Published by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as Example

LI Xin-lian1, SONG Yun-ming1, ZHANG Yu2
(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Whether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is distinct or no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extbooks. Researches o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xtbooks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xtbooks.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ew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have reached some achievements. As one of the new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the version Published by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have formed it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good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Such a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concepts emphasize “weakening the form, focusing on the essence”; material selec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the Three Gorges and country;situational creation, connected to the real life of students, is lively and vivid; the original column called “classroom activity” provides students of plentifu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four basic ability”; comprehensives and practices are easy to operate, of which content contact with the learning content closely; the culture of mathematics has rich content, of which the presentation is new and original and so on.

textbook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he version published by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G623

:A

:1004–9894(2014)02–0089–04

[责任编校:周学智]

2013–12–10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的设计研究(11-JC-001)

李欣莲(1989—),女,四川雅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数学课程论研究.本文通讯作者张渝.

猜你喜欢

新教材特色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色种植促增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中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