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4-04-10姚俊豪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培育群体价值观

姚俊豪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姚俊豪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当前,虚拟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两大发展品格”,契合了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态势存在被边缘化、腐蚀化、悬空化“三大缺场困境”。必须建构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场地位,实现“五大路径转换”,即一般到特殊、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文本到符号以及个体到群体的转换,从而不断提升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全面审视和考量两大语境即现实和虚拟。而虚拟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对现实社会影响深远,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因此,在虚拟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唱响虚拟社会主旋律,弘扬虚拟社会正能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转型,必须抓好“两大着力点”。一是主体力量——青年学生;二是出场境域——虚拟社会。近年来,我国网民总体规模逐年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超级大国,而青年学生网民占较大份额,是主体力量。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态势与其周遭的发展环境、时代语境和社会生态息息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制约。当前,虚拟社会迅猛发展态势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

一、虚拟社会是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出场境域

虚拟社会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覆盖整个世界,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热衷参与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与虚拟社会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虚拟社会先天具有自由开放、平等互动“两大发展品格”。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虚拟社会,依托其固有的优势功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价值,使之成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场域。

(一)自由开放

如今的青年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价值判断趋于感性化和崇尚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强烈。

虚拟社会以标榜自由为标签,尤其在现实社会自由受到各种规制的约束下,虚拟社会的自由便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和归宿。实际上,虚拟社会作为一个信息载体,其价值取向是中性的,但其提供的信息却带有明显的价值导向,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则完全取决于价值主体。因此,虚拟社会能够为青年学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为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丰富而高尚的精神食粮,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操守和价值追求。

虚拟社会的不设防,容易吸纳和汇集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成为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交锋碰撞的集散地,其中一些诸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相通的,是应该积极倡导的。虚拟社会信息量大,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网络传输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升级,产生了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效应。随着我们对虚拟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持续关注,其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内聚力就会不断增强。

可见,虚拟社会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新的手段和平台,同时也为青年学生群体了解、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有效工具和合理路径。

(二)平等互动

虚拟社会营造的是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地位,以水平方向延伸的存在方式决定着一个平等的世界。任何人无论是出于什么阶层,在虚拟社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属。青年学生追求平等,崇尚理想人格,厌烦人格的差异甚至是人格的高低;青年学生追求公平正义,对社会带有批判但依然充满激情希望,助推社会内在和谐。而平等、公平、正义、和谐等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真意蕴,也是青年学生完善人格所必需的基本内核。我们以平等的身份、以青年学生的发展视角,聚焦青年学生群体的共振点,扎实组织开展一系列青年学生乐于参与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群体的道德操守、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

虚拟社会打造的是一种互动参与的模式,实时无障碍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技术结构,形成了“传播-接受-传播”,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中“传播—接受”的关系。这种互动性强的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的成长个性,青年学生不甘于寂寞冷清,喜欢交流互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遭遇障碍和困境,而虚拟社会则快捷顺畅,氛围、话题和场景容易形成。虚拟社会的互动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有利于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的一些信息以便对活动进行修正,从而更贴近青年学生的实际。同时,虚拟社会的互动性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了条件和际遇,以平等的身份互动,容易获取一些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发展态势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更好地做好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总之,在虚拟社会开展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共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将虚拟社会(出场境域)、青年学生群体(主体力量)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实现价值的大众化、人格化,最终实现价值的内化和转化。

二、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缺场困境

当下,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核心价值观被边缘化、被腐蚀化以及被悬空化等“三大缺场困境”,有待进一步消解,以不断提升培育的实效性、覆盖面以及主场地位,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引领虚拟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困境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边缘化。

壮大和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题中之义就是要占领虚拟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只有绝对占领才有话语权,只有全面覆盖才有决定权。但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虚拟社会的主导权还没有真正建立,相反有一种被边缘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占领意识还不强,引导力度还不够,渗透深度还不深,覆盖广度还不全,从而导致虚拟社会内部矛盾、冲突、问题不断。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间的割裂、多元现状与一元要求间的冲突、理论认同与现实困惑间的矛盾则加深了这一进程。[2]

二是虚拟社会呈现病态化发展趋势,非主流引领风尚,本末倒置。一些网站在功利主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发布新奇怪异,甚至低俗非法的内容。“即使一些主流网站,‘小报化’趋向也很明显,主流价值和优秀文化逐步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日渐走俏。”[3]在这样复杂病态的生态下,势必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体系还没有建构,虚拟社会安全隐患不断加大。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发展中国家虚拟社会建构的一些漏洞和技术瓶颈,试图凭借技术上的强势推行所谓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大肆“倾销”自吹自擂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严重影响我国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

困境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腐蚀化。

尽管我们加强了虚拟社会的治理,但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散布垃圾邮件、传播不良视频等一些不文明现象依然客观存在,严重败坏了社会良好风气,损害了虚拟社会和谐环境,使得虚拟社会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正面引导,在虚拟社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尤其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

青年学生作为虚拟社会的主体力量和活跃分子,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熏陶。“西方核心价值观由于披着‘普世’的外衣,以广泛认同为筹码,不仅因此而淡化其意识形态性,而且一些重大理论界限也因此不易划清。”[4]少数青年学生受到错误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出现了被“西化”、“淡化”、“俗化”的问题,从而出现道德认知的相对主义、国家认同的无政府主义、法制纪律的虚无主义、个人生活的享乐主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群体共同理想信念的根基夯实、爱国主义情怀的理性表达和诉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弘扬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必将无形中消解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困境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悬空化。

虚拟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特殊性,无论在培育语言、培育方式、培育载体以及传播艺术等方面,都与现实社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照搬照抄现实社会的培育机制,要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虚拟社会的各种场景中去,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化通道,使之顺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真正契合虚拟社会的生态发展和青年学生群体的内在需求,避免被悬空化。

虚拟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悬空化,其主要表现是:行政化、指标性倾向明显,自娱自乐、形式主义、应付成分多;主题教育传统方式多,缺乏新意,影响力和实效性低;培育活动区分度低,没有契合好、对接好青年学生的兴奋点,参与程度和关注度低;培育活动过程跟踪、动态分析、实效评估欠缺,缺乏日常生活渗透,持续性和常态性有待建构完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拟交往已经成为青年学生交往实践的重要手段和便捷路径,这种全新的交往模式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射和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思想领域、精神层面、价值塑造等灵魂深处,这就迫切要求基于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的转换通道的流畅性,有待在话语体系的转换、转化路径的拓展、转换机制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虚拟社会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场路径

在虚拟社会境域下,不仅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场和空场,而且要有力生成和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场和在场,更为重要的是大力营造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场地位和优势,实现“五大路径转换”,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路径拓展。

(一)一般到特殊的转换。价值观具有一般性、普遍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性、针对性。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凝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如何从中提炼出简单、明了、制度特征鲜明而又与优秀传统、人类文明未来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并着力加以培育,是当务之急。”[5]中央已经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内涵丰富,层次分明。但对于青年学生群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较高的契合度和对接点,以便融入青年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要做好理论的解读和细化,让青年学生群体看得懂、好理解、易学习,在实践生活中好效仿、行得通、做得到,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二)抽象到具体的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具有抽象性,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培育和践行,必须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从抽象向具体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虚拟生态环境,必须凸显青年学生的主体价值。马克思强调:“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6]在虚拟社会中积极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价值主体的自觉性。首先,要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高地。我们必须重视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对接中推进,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互动性变革;要主动出击,应对挑战,良性互动;要由思潮的排斥转向思潮的评价,强调一元引领多元;要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交流学习,借鉴优秀成果。其次,要赋予主体人以终极人文关怀。“从‘单面人’关怀转向‘全面发展的人’的关怀。”[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要主动占领,更为重要的是用先进的武器即提供先进的价值观去占领、去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契合他们的真正诉求。最后,注重构建青年学生群体价值认同的渗透机制。占领属地并无实质意义,重要的是主体人的价值认同,让青年学生群体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被赋予真正意义。“作为一种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靠强制性手段来实现,其培育的关键环节是要通过理论点化、精神激化、道德教化、实践强化,最终实现价值固化的目标。”[8]

(三)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任何价值观的形成都要经历从抽象理论概括到具体制度安排再到人们普遍认同并付诸实际行动的过程,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对于价值实践主体而言,这还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9]科学的理论体系,必将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必将对社会实践中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现象产生规制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既是精神旗帜的指引和示范,又是社会秩序的自我调节和规范,更是一种道德约束和社会治理。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一是净化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生态,加强两个世界的生态建设和治理工作,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营养丰富、不被污染的土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在实践生活中真正实施、落到实处。二是考量青年学生群体的内在需求和现实诉求。“根据利益决定思想原则,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参与的。只有那些符合自己利益的外界信息和刺激才能被认可和接收。”[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绝大部分人接受和认同,必须建构起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实践通道,努力满足青年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合理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主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才具有活力。

(四)文本到符号的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倾向于文本学理语言,尽管总结提炼力求通俗化、大众化,但整体而言还不够具体化、生活化,与青年学生群体的话语体系衔接度不高,这就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培育带来语言传播的障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培育,必须在语言风格上要转换,要将文本语言转换为虚拟语言、网络符号,要将文本的理论纯粹化转换为虚拟社会的实践生活化、场景渗透化以及活动衔接化,以真正契合青年学生群体的话语体系和虚拟社会的发展风格。

(五)个体到群体的转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赖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体、需要调动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只有人人都成为积极活跃的建设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能够获得最具根本意义的主体根据。”[11]首先,注重典型引领。在强化价值主体自觉性的基础上,依然要注重榜样引路。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伍,强化网络评论员、网络作家、网络名人、网络偶像等虚拟社会理论武装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培育生态。其次,强化主流媒体责任。主流媒体要引领社会各种思潮,在虚拟社会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培育和树立更多的先进典型。主流媒体要及时转型升级,理顺管理关系,提升应对复杂舆情和处理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挑战中赢得主动,以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最后,加强对非主流媒体的引导。努力提升非主流媒体的建设力度和水平,强化非主流媒体的治理,并且用制度规范其行为,对其进行有力而必要的约束,从而形成同向合力有序的媒介发展格局,助推虚拟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01).

[2]邓志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7):59-61.

[3]宋希永.网络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J].理论界,2010,(11):13-15.

[4][5]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5-1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胡伯项,贾凌昌.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1,(2):16-21.

[8][10]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9]吴桂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3):53-57.

[11]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17-19.

(责任编辑:付元红)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Young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YAO Jun-hao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Nantong,Jiangsu 226011,China)

At present,as a new social form,the virtual communi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edom and openness,and equality and interaction,which fit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young students'socialism core values cultivation.However,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situation has been marginalized,corrupted,and suspended which was called "three missing dilemma".We should construct the virtual social young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home position,realize "five path" which is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from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from theory to practice,from the text to the symbol and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group of conversion,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virtual society; young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2014-03-06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B/2012/07/025)阶段性成果

姚俊豪(1963-),男,江苏泰州人,高级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416

A

1671-4385(2014)02-0079-05

猜你喜欢

培育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