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转型趋向

2014-04-08张勇平

关键词:教研员内生权威

张勇平,李 平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新时期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转型趋向

张勇平,李 平

(湖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新时期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是保持中小学体育工作秩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必备要件。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由“外附地位”向“内生素养”转型,这是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基层体育教研员和学生的自主独立人格及创新精神生成与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体育教研员;权威;转型;学生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因此,新时期基层体育教研员的权威转型,就已经成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的涵义

基层体育教研员,是指县(区)一级教育局所属教研室的成员,一般由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担任,对所辖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权威,是指体育教研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尤其是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四种因素:传统的和法定的,感召的和专业的,其中,传统的和法定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是外在于老师个体的,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师文化传统和有关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而感召的和专业的权威则源于教师个体的素养,是内在于老师个体的,其大小是由教师个体素质高低所决定的[2]。新时期基层体育教研员应逐渐实现由“外附地位”到“内生素养”的历史性转型,即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日益由“外附地位”的传统和法定权威趋向“内生素养”的感召和专业权威,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要求,而且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体育教研员专业化的趋势。

1.1“外附地位”权威释义

“外附地位”的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是由一定社会赋予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职务身份和地位权力等因素而形成的,这种权威的形成基于其规定性和带有强制性为特征,具有师生不平等,师生处于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师生的发展均处在被动、消极的境地,具有违背人的自主、自为的本性等特性。

1.2“内生素养”权威释义

“内生素养”的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是由基层体育教研员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和修养,即基层体育教研员所具有的“德、才、学、识”而产生的。这种权威是以内驱力的方式而对学生起影响和教育作用为特征,具有基层体育教研员的个体素质和学生的信可程度决定其权威大小,与体育教育的关系是一种主动的关系等特性。

2 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的转型

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由“外附地位”向“内生素养”的转型,从当下情形来看,是社会进步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对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是培育自主独立的现代人的迫切需求。

2.1是社会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从某种意义来看,“外附地位”的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之所以取得较牢固的地位而普遍盛行,是因为它符合计划经济和应试教育的需求,而当下,社会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格局,基础教育亦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迅猛发展的电脑技术与数字技术已使当下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适应与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社会的不断进步,必将促进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促使基层体育教研员必须摒弃自身所固守的“外附地位”的权威,逐渐形成“内生素养”的权威,使师生关系由正式的、刻板的、权力的、僵化的、保守的转化为非正式的、灵活的、平等的、适应的、创造的关系。因此,从根本意义来说,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由“外附地位”向“内生素养”的转型是社会进步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2.2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迫切需求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化、终身化的发展趁势,对“外附地位”的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基层体育教研员转化自身角色,即:由权威代表者、技能传播者转化为创新思维的培育者,体育运动的指导者。新时期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探索和实践,都是强调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新时期,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基层体育教研员的“外附地位”的权威。新的体育课程结构由固定化和单一性转向灵活化和复合性,其开发、设计和实施,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新的体育课程的架构中,具有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新的体育教材之间有了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新的体育教材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间距” 和“空间”的特性,实施新的体育课程,需要基层体育教研员综合应用自身的智慧与知识,情感与能力等多种素养进行再创造,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去架构和充实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弹性“间距”和“空间”,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新的体育课程,将基层体育教研员的“外附地位”权威支撑的统一课程,转变为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新的体育课程,基层体育教研员的“外附地位”的权威,逐渐失去了体育课程的维护和支撑,若要想继续维持和延续基层体育教研员的权威性,则需要基层体育教研员不断内练和提升自身内在的素养,从而,主动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变化与发展。

2.3是培育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迫切需求

回顾我国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的事实证明,广大民众逐渐开始以自主平等的独立人格身份参与到包括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为广大民众自主平等的独立人格的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孕育着自主、平等和独立的新型关系。有鉴于此,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在培育学生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等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应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理应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的现代人。由此可见,从微观上来看,基层体育教研员的权威由“外附地位”向“内生素养”的转型,是培育学生具有自主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实现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由“外附地位” 向“内生素养”的转型,既需要致力于改变过去的“一贯制”的教育管理体制,给基层体育教研员“松绑”,更需要基层体育教研员学会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德、才、学、识”等方面的素养,做学生的“表率”与“楷模”,这是促进基层体育教研员权威转向的内在条件和前提。从而,真正实现基层体育教研员和学生的自主独立人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成与发展,紧跟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1]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唐·库什曼.人际沟通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

[4]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69~74.

2013—11—28

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2012Y053)

张勇平(1962— ),男,湖北黄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理论及教学法.

G807

A

1009-2714(2014)02- 0028- 03

10.3969/j.issn.1009-2714.2014.02.007

猜你喜欢

教研员内生权威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