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运筹帷幄”之版式设计

2014-04-08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版式版面流程

任 民

《汉书·高帝纪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战时在后方,领导决定作战的策略,同时也泛指策划机要的事。这里要谈的“运筹帷幄”指的是在平面出版物上的版式设计,作为创意平面设计师如何在版式设计中更好地“运筹”。版式设计是在空间中具体的、有限的“运筹”。在版式设计的创作中,空间秩序与视觉流程上存在着诸多的有机联系,不同视觉要素的编排与组合,根本就是要在“帷幄”中创造性地“运筹”出符合当下审美与规律的艺术性表现形式来。设计师对具体要素在“空间”组织、重构与谋划的过程,不仅要体现出创作者自身艺术创造思维的表达,并且要体现出在版式设计中“空间”秩序合理性的表达。相关组成元素就是版式设计这一艺术语言构成形式的核心要素。本文试从“运筹帷幄”来论述版式设计运用之法。

一、设计之运筹

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云:“运筹设计”,设计是创造性地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变现出来的创作活动过程。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没有设计就不能施工;没有正确的勘测,就不能有正确的设计”,由此可见“设计”之重。何为“版式设计”,其实就是在平面呈载物上,将各类不同的视觉元素进行重组与排列组合,将设计师的思维个性化地展现出来。当然,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代表某一阶段、某一类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当人们在接受到信息的传达同时,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美感以及时代感。版式设计的运用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到创意设计的各个领域。

(一)版式设计

在20世纪威廉·莫里斯最先倡导的欧洲工艺美术运动中,率先提出了版式设计的理论,并随之得到广泛响应。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形成了庄重、朴素、严谨的风格,开创了版式设计的先导。理论上说“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一环,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受众直觉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就是“在文字、图形等创意的基础上,选择和创造最佳组合和表现形式的视觉传达语言。”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版式设计已经从传统的平面二维空间向三维乃至四维等多维立体、交互式的新媒体传播空间转变,传播方式也由单向达变为交互式传达。当然,无论媒介的形式如何变化,版式设计的本质与规律是不变的。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很好的传达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者增强传达效果,使经过版面运筹设计的内容更加醒目、美观,它是艺术构思与编排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

(二)设计视觉流程

视觉流程实际上是人在某一空间上感受各种视觉元素时的视觉运行轨迹。科学家发现:人类在欣赏画面时通常会先通观全图,后留意到画面的上方或偏左位置的内容,这与心理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人在感知某种事物时会不自觉地遵循这一视觉流程。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版式设计中按照这一视觉流程精心“运筹”,利用“点、线、面”元素诱导受众视线,选取合适角度“布下计谋”,乃至采取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达到:整体感受——重点认同——信息留存。好的设计作品除遵循流程的逻辑性更要注重视觉诱导的方法及视觉的节韵性,特别是指向性明确的受众群体差异化。比如:家庭主妇在观看超市海报的视觉重点与采购经理在阅读采购手册的视觉重点存在极大不同。

(三)设计视觉均衡

视觉均衡的特点是均衡,是与对称相对应,一切非对称的普遍存在的平衡形式。(这里说谈到的均衡不是平衡,而是非对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个体是以对称的状态所出现,例如:人体、植物、动物等。但是,在版式设计里许多构成元素的组成本身就是非对称的,比如:圆与方、大与小、浓与淡、多与少等等。将各种矛盾体在一个面上进行组合,最后达到某种和谐,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平衡,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人的视觉对于版面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要素找到一种均感,就好像两种或多种构成要素处于平衡。当平衡消失,人的视觉心理就难以产生愉悦感。

二、运筹帷幄之版式空间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空间”作一了解。数学家说“空间是指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及一些额外结构的集合,但不存在单称为空间的数学对象。”哲学家说:“时间与空间是任何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即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版式设计中,空间既是媒介,又是信息传达的承载物。上文说到,现代的版式设计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二维空间”,因此,现代板式设计不再孤立地考虑元素之间的编排,现代版式设计观念是对于“空间”的理解和运用,对不同空间界面元素的编排,本质也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过程。罗丹曾说过“美感是人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们生存中不可能没有美的欲望,它是人的心灵至真的表现。”表面上看版式设计是关于图文的编排,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一)“点”的运筹

“点”的含义在几何学上是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点”从宋代开始就有人进行研究,郭熙把它概定为:“以笔端而注之称为点”。在传统山水画中“点”具有装饰作用。其所有的点统称点苔。明唐志契说:“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抽象艺术的先驱康定斯基说,点的本质就是最简单的形。”在版式设计中“点”已超脱出其原有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一个标点看做“点”,也可以把一个文字看做“点”,甚至将一幅图看做“点”。“点”作为版式设计中的要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际版式设计中“点”要见之于形,“点”所占面积大小,要根据版式的整体形式来决定。宋朝诗人王安石在古诗《石榴》中,描述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刻画的场景 “一点红”正是指画龙点睛之意。

不同形态大小、位置的“点”,视觉效果不一。在这其中与受众的视觉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版面空间中“点”的大小序列,乃至多少的组合、秩序都能够产生不同朝向、距离、连续的空间秩序。版式设计中的空间对于“点”来说,重点在于对秩序的把握。随着现代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符号得以大量的运用在版式设计中,许多中国元素大量地堆砌在版面中,左边一个剪纸、右边一副山水、上面一个古文、下面一个陶纹。似乎只有将所有已知的中国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才能够体现潮流。其实如果这样,就算版式设计得再合理,也难以在其中找到秩序感。吸收借鉴固然重要,但重点突出的那一点红却丢失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抓准某一元素突出修饰,淡化或放弃“滥点”,正所谓“有序为流,无序为滥”。“点”是有生命的,它是不断跳跃的,运筹“点”实际上也是在捕捉“点”。

(二)线的运筹

我们常说,无数的“点”连成了一条线,从某种意义上说,版式设计中元素“点”正是在不断延伸与呼应中在版面形成了“线”。中国古代对于线的理论建构,可追溯到东晋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说,遗憾的是没有作深入的阐述。“线”是有张力、长度、轨迹的,在版式设计中的线有时却是无形的。当夜晚我们仰望繁星时,深邃的夜空中那点点星光是无序的,诗人常形容星星洒落在夜空中,似乎是无序的。然而,天文学家却把天空中的点连成了线:人马星座、天秤座……。前面所说到的版式设计的元素点不就是每一颗繁星吗?设计师就是需要将这些点依据视觉流程连成“线”。迈耶提出:“线条是一幅构图中最为基本的部分,而构图中的动势、体积、阴影和质感部以线条来描绘,都是产生于线条的。线条能表示任何事物,以交叉、并列及交叠的线条来表现构图类型的种种变化”。

版式画面中,由于人的视觉轨迹受到版面中编排轨迹的影响,形成一条视觉流程。这一视觉流程与人的特性相关联,并受一定时期的阅读习惯所影响。比如,在中国古代的阅读习惯就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与现代人的视觉流程形成了较大差异。因此,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视觉流程的建立,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阅读习惯后发现:人在阅读上对版面的上方和左方易重视,欣赏或了解内容时通常是首先通观全版(面),然后视线随阅读心理的轨迹(线)停留在感兴趣的某一“点”上。一般来说现代人的视觉流程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在此基础上,“线”的运筹任务就是讲有形无形的“点”形成无形的“线”最后汇集于版面的设计中心的“点”之上,回到“原点”。目光捕捉、信息传达、印象存留是视觉流程中“线”的意义形成。“线”的生命在于它的流畅性,它的不断延生与走向自然给受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面的运筹

版式设计是在版面上有限的平面内,根据表述主题,运用美学知识,将“点、线、面”切割重构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这里的“版面”不仅指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还泛指到平面设计中)。“面”在空间中相对与“点、线”来说体积最大,层次更丰富,给受众所形成的影响更直接。但我们也不能忘记“面”的成是由“点”的汇集而成。中国画非常注意点面的结合,反对谨小失大。汉朝刘安在《淮南子》中说: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毛”是点,“貌”是面。版式设计也应该与绘画相同,应跳出“点”的束缚,概览群茂,形成面。从整体做文章,让“点、线”服从大局,突出特色与主题。

我国书法篆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一布局法则,它指的是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在结构、布局、留白、运维等方面强调变化中的均衡。版式设计中疏与密、宾主呼应、虚实相生,高低错落等构图法时常交相出现。版面中文字、图片、色块是组成版式的基本要素,而色块与图案往往最容易形成“面”,最终这些“面”组合成了版面。“面”在视觉中更能给人冲击力,所以在视觉强度上则要比“点、线”来得更强烈的多。然而版式设计中的“面”并非单纯的特指某种形体,所以“面”所具有的多样性决定了它有“点”的面化和“线”的面化等多种形式构成。这一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在有形无形中形成为一股脉络贯穿于版面之中,整个版面变为一种运动的趋势,这样版面就活了起来,形成了生命力。

三、结语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说过:“创意源于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只有热爱生活,关心和思考身边的事务,就会更容易得出新意念。”在版式设计这一特定的艺术展现空间里存在对艺术修养、美学乃至人机工程等知识的运用与把握,存在对版式设计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抽象应用,涵盖表现性与空间秩序运筹的的合理性。版式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构成原则的推解,还反映其对空间结构上的理解。随着社会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方式的不断改变,对版式设计这一现代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也不断驱使我们去研究与探索。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王彦发.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4]陆红阳,喻湘龙.现代元素:版式设计[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5]姜旬恂.有序为流 无序为滥——版式设计语言的空间秩序探究[D].延边大学,2011.

[6]甄建兰.点、线、面形式要素在版式设计中的妙用[J].青年文学家,2011,(2).

猜你喜欢

版式版面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版面撷英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