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小儿脑瘫肌痉挛疗效观察

2014-04-08王孝良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华佗夹脊督脉

葛 莉 王孝良

(河北省隆化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隆化 068150)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婴儿出生前后或在出生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与脑瘫相关的功能障碍包括:肌痉挛、强直、弛缓。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它是中枢性瘫痪核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的一部分,痉挛过强可影响功能和引起疼痛等不适,长期则会产生软组织、骨骼和关节畸形。近年来,如何处理肌痉挛已成为脑性瘫痪研究的重点[1-2]。2011-03—2013-03,我们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肌痉挛15例,并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1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全国小儿CP座谈会制订的标准及分型[3]。全部为痉挛型。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功障碍及姿势异常。符合以下痉挛性脑瘫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①婴儿期出现的中枢性瘫痪。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痉挛性脑瘫的诊断需要符合上述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并具有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特点。

1.2 一般资料 全部30例均为我院脑瘫中心的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个月~1岁9例,1~3岁6例。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6个月~1岁8例,1~3岁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运动疗法、水疗、痉挛机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尖足,足内、外翻的康复训练: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做相同的动作;下肢屈膝的康复训练: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膝反张的康复训练: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应让患儿取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脑瘫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华佗夹脊穴的方法,取自颈7至腰5相应华佗夹脊穴,用28号1~2寸针,向背中线斜刺或平刺,根据患儿身长针数不限;用平补平泻法,行捻转手法,使针感沿肋间或脊椎传导,于针柄处接电针仪(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连续波,强度以肌肉或针柄微颤动为度。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1.3.3 疗程 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对患儿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评定1次。改良Ashwoah 评定法将肌张力由低到高分为:0,1,1+,2,3,4级,本研究为统计方便,将改良Ashworth评分等级依次定为:0,1,2,3,4,5 分。由专人统一对患儿痉挛状态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改良Ashworth法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改良Ashworth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改良Ashworth法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 15 4.56±0.75 3.25±0.87*# 2.35±0.94**△#对照组 15 4.78±0.56 4.01±0.79* 3.12±0.89*△

由表1可见,2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1个月后评分均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1月后比较,2组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脑瘫患儿或软和迟或硬,70%以上患儿为痉挛型脑瘫,属五硬的范畴。患儿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督脉循行于脊中,总督诸阳,为“阳经之海”;督脉经气一旦发生异常,全身十二经脉及肢体运动功能将发生障碍。如《灵枢·经脉》指出督脉病变“实则脊强、拘急”,《难经》“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夹脊穴位于脊椎两旁,在经络上与督脉关系密切,因此督脉及其他经脉病变可波及到夹脊穴,在夹脊穴上出现相应的病理反应点。

此外,夹脊穴途径长,路经肌肉多,深浅层方向均有,每穴相伴发出脊神经支亦多,主治范围广泛,浅则调整表皮,深则调整脏腑,表则平衡阴阳,里则调理气血。肝、心、脾、肺、肾无不周全。

脊髓位于椎管内,是感觉、运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通过电针督脉两旁的夹脊穴,既可能通过感觉神经将针灸刺激不断传入,经上行传导束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发芽,尽早实现大脑皮层功能的重组,又可能通过影响接近督脉及夹脊穴的脊髓节段内和节间反射弧,降低肢体的肌张力,使痉挛状态得以缓解。

本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后较治疗前痉挛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提示肌痉挛状态显著改善;与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显示,治疗时间适度延长,疗效越好。提示电针华佗夹脊穴可能有效地刺激了末梢神经及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降低肌张力,从而使症状得以改善。

[1] 时晓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34-2136.

[2] 张勇.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证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1):58-59.

[3]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猜你喜欢

华佗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小华佗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