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之我见

2014-04-07常林彬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思维

常林彬

(沛县大屯矿区第一中学,江苏 沛县 22161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之我见

常林彬

(沛县大屯矿区第一中学,江苏 沛县 221611)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 思维意识 思维习惯 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思维品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再加上高中某些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高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围着高考转,被动做习题多,主动思考少,致使高中生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不愿花心思去学语文,语文教学效果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更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与文本交流碰撞,自我感受文本深刻内涵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已成为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要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教师要及时适应新课程观念的要求,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探究式学习,引领学生探究思维品质的形成;指导研究性学习,完善学生研究性思维方式。放松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会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形成单一的思维方式,单一的解读过程,单一的标准答案。作文教学则过分强调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形成“千人一面编作文,异口同声唱高调”的痼疾,难见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当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核,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鉴赏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师需要转变意识,自觉调整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提升教师语言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的思维品质

教师的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中介材料,语言是教师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高低直接反映教师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机智幽默的语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特精辟的语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为学生透过教师的语言就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从而激发思维兴趣,同时能提高思维能力水平。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研究文本,了解学生的思维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情,结合文本善于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形成具有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指导方法,培养个性化的思维品质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教师应以文本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语文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思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文本,促使学生学会思辨性地阅读文本,学以致用,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教师在课堂上应按照“先学后讲”的次序,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自身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有侧重地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站在教师的角度,运用讲授法、朗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则引领学生采取个人质疑、查资料、读文本、交流、讨论、阐述、辩论、汇报等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充分体验思维成果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带着思维的意识去解读文本的习惯,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妙趣横生,成果斐然。

五、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呈现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结合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整个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由学生积极参与,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置疑,就是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教师必须围绕文本提出具有“突破口”性的问题,敏锐发掘学生解读文本时产生的问题,围绕重点问题认真交流探讨,积极思考,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师要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标准,肯定学生的思维意识,赏识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论对与错,都要肯定学生积极思维的意识,然后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要大加赞赏与肯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制定符合本班学生的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标准做好相关的考核,对于上课积极思维、回答问题及时的学生,应将相关信息通报给本人及其家长,让家庭配合学校的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更多地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让每一位学生能独特地感悟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1]周湘浙,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新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何文禹.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