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2014-04-07张萌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

张萌

(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生院 思想教育管理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张萌

(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生院 思想教育管理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自2003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构建新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了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搜索2003年至2014年间的相关文献,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分析比较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从中获得经验和启发,构建出适合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发布的统计信息中第十项“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数据”,2014年在学研究生179.4万人,招生61.1万人,毕业生51.4万人。研究生队伍庞大,群体结构复杂,年龄差距大,人生阅历和思想认识迥异,他们所面临的科研、就业和情感压力大,研究生群体心理问题呈多发趋势。随着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在各种新的心理教育模式和传统心理教育模式的比较中得到启发,归纳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四种新型的心理继续教育模式。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了研究生赖以运用的工具,学习科研、情感生活、娱乐社交,无不和互联网息息相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网络进行心理教育,以文本、声音、图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实现点对点及点对面的心理辅导。研究生的空闲时间不固定,网络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非常适合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互动优势,方便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学习能力。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1)交互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育中,没有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实时聊天和邮件等方式和教师进行通信。网络教育使研究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自主学习,且网络教育对所有研究生都是开放的。(2)虚拟性和共享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视频上传到网站上,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研究生可以随时点开学习。(3)个性化和多样化。研究生可以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学习探索。可以不受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理解知识,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信息共享,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以具备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为基础,并以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为支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生并不能普遍适用。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单纯以多媒体视频这种点对面的讲课方式,减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点对点的沟通,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没法提出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方案。学生和教师应当在共同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获得心理健康学习的知识体系,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进行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和创造,为学生与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

高校体育具有连续性、顺应性、全面性、竞争性、群体性、娱乐性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心理健康是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元的途径和方法[2]。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是基于协同学的理论,协同作为一种介入方法,心身方面的良性互动是发生效果的原因,通过高校体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作,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以产生更大的效益[3]。研究生由于其培养方式的特殊性,一般在第一学期接受专业课的学习,体育课只能是选修课程,但是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更趋灵活机动。在这个时间段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等,更易被学生接受[4]。学校还可以通过每年的运动会,学院通过研究生会体育部组织的活动,促进他们体育与心理的融通。体育竞赛促进了研究生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患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检验学习和训练阶段效果的最佳方式。另外,参与班级活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

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是两个学科的相互协作,有利于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实现成效的最大化。身体、心理的一体性在这种协同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彼此的正向促进作用达到1+1>2的效果。把两个本来彼此独立的学科组合起来,这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心理教育不再局限于咨询和答疑解惑,而是通过外在的身体锻炼和内在的心理调整互相影响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从观念上更新,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的提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被证明不足以满足现在研究生的心理需求,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成为必要。因此,如何构建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如何优化已有的资源,如何使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行之有效,已成为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学科协同的方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仅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而且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学校—学院—研究生三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充分重视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把研究生心理健康纳入教研体系,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咨询体系及危机干预机制,从预防的角度将研究生心理疾病降到最低。从学院层面上,研究生辅导员应多和学生接触,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建立研究生社团,通过社团的学术、文化、娱乐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从研究生自身层面,研究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调试、自我教育的方式,自我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为自己的心理减压,增强自我应对困境和挫折的韧性。

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发展的心理教育模式,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逐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利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学院辅导员和学生接触多的特点,以及研究生具备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从上而下逐级管理,学校提出政策,由学院调动研究生参与执行,研究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上达学院,由学院分析综合后将信息传达给学校。在研究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构建由导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全员参与的“一心二师三员一社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弥补国内研究领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的探索不足[5]。相比于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的是导师、班级委员的作用,他们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身边人,和谐的生活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建立心理工作者、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四要素互相协调、共同作用的综合性架构。其中面上的干预模式是指以广大研究生为教育对象开展的工作,点上的干预模式是指以心理健康水平低的研究生为教育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干预[6]。心理工作者具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及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主要负责档案建立、心理督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心理培训等。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在研究生群体中具有核心地位。辅导员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研究生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的执行者。在研究生班级、党支部筛选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干部作为心理委员,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优势,对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着力动员高校各方面力量,具有全员参与性,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贫乏化、形式单调化和途径单一化等问题。通过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指导和制度保障,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分离的现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的体系中,使其在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全员参与的特性,并且和研究生教育紧密联合起来,试图通过体系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单一问题。在“四位一体”模式基础上构建的 “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学校—学院(辅导员和心理协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课题组(导师、党支部和心理委员)—宿舍(宿舍联络员)组成[7]。相比于“四位一体”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增加了学校这个要素,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者,能够给予政策和制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有利于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专业机构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上述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皆有各自的可取之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到了网络对于当今研究生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看到身体心理的统一性,通过学科的互补互助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多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发展的新模式,既有政策的下达,又有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是一种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心理辅导专家,也有导师、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研究生身边人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帮助促进研究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以上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没有考虑家庭的要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8]。

[1]黄铭,丁钰洁.黑龙江科技信息[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模式构建,2011(1):151.

[2]傅君芳,林建君.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探索,2008,34(2):92-93.

[3]官锐圆,樊富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2004(4):219-221.

[4]张明霞,李桂凤,李颖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理论模式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2006(4):104-107.

[5]牛跃.科技与管理[J].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2013(5):120-123.

[6]姜宇,李晓波.法制与社会[J].研究生“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分析.2012(33):223-224.

[7]李敏,赵海信.盟塞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D].2013(5).

[8]韩永楠.课程教育研究[J].预防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014(9):3.

课题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批准号:2012NJMU039。

猜你喜欢

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