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治理的理念改善水环境

2014-04-06汪国娟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绍兴环境治理

汪国娟

(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理局,浙江绍兴 31200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直接维系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绍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决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绍兴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弘扬和积极传承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以社会化治理的理念,切实改善水环境,走出一条保护“水生态”、提高“水质量”、丰富“水景观”、开发“水经济”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新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水城。

1 坚持共同参与的理念,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中的工作合力问题

水环境治理涉及环保、水利、水务、农业、建设等部门。由于各部门在治水过程中职责不够明朗,所以要努力实施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形成治水合力。1)以坚强的组织抓治水。成立专门的治水领导机构,负责“五水共治”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督促考核。特别是对企业排污、农村污水、河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存在部门职能交叉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理清权责,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变“要我治水”为“我要治水”。2)以严格的考核抓治水。推进“五水共治”是一场持久战,重在落实,贵在坚持,难在长效。要建立健全一套长效推进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实现“河长制”全面覆盖、长期覆盖,做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一河一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对水环境整治开展大力度、高频率的督查,对做出突出成绩者进行嘉奖,对工作不力者采取通报批评、就地免职等措施进行问责。3)以浓厚的氛围抓治水。推进“五水共治”,既要有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更要动员、号召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既要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发动机关干部捐款助力“五水共治”,又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

2 坚持统筹协调的理念,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中的污染治理问题

近年来,绍兴市通过实施“清水工程”,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洪水问题、城市内涝问题、城乡污水问题以及垃圾河、黑臭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反映的是我市产业层次不高、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民文明素质还不高等深层次的问题。推进“五水共治”,必须从治水的薄弱环节、关键问题抓起,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1)治污为先,抓重点。“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要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原则,整治提升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要突出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园区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专项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水平。要突出农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严格执行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倒逼为要,攻难点。水环境的根本好转,有赖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改变,水环境整治就不可持续。我们只有以治水为突破口,把治水成效作为硬约束,倒逼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倒逼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倒逼文明建设和市民素质养成,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才能不断开创绿色生态发展新局面。绍兴市已经明确“五水共治”的三年目标,一年消灭258条黑臭河垃圾河,两年消灭五类劣五类水质断面,三年完成5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地要攻坚克难,抓出实效。

3)统筹为方,带全局。“五水共治”,破题是治污。要以治污水为引领,带动其他“四水”工作,防洪水,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工程建设,彰显大禹治水精神;排涝水、强库堤、疏通道、攻强排,打通断头河,开辟新河道;保供水,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工程建设;抓节水,改装器具、减少漏损、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到统筹全局,协调推进。

3 坚持源头治本的理念,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中的民生发展问题

就水治水只能治标,难以治本。“五水共治”是“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源”;集中清理、截污控源是“治标”,转型升级才是“治本”。要坚持源头治本的理念,把水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1)要增强生态意识。水环境治理,要尊重自然规律。特别是水体治理、堤岸建设、河岸绿化、景观创建等,要与优化周边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区域特色和文化韵味,重视提高水体的自我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能力。发挥绍兴城市亲水属性,着力打造市民户外休闲亲水河道,改造河道桥梁,建设市区滨河健身车道、游步道、休闲广场和亲水河岸,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2)要增强资源意识。要充分利用绍兴古城内河部分河道、鉴湖人文自然景观、镜湖新城生态河道、曹娥江下游宽阔水域等优质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市区鉴湖、浙东古运河等水岸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迪荡湖、青甸湖、瓜渚湖等八湖生态景观建设,提升江南古城水乡风情游、镜湖湿地生态养生游等精品水上游线。要将绍兴特有的历史名人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美食文化、石桥文化等融入水城旅游中,展现绍兴水城特有的水生态、水文化和江南风情。3)要增强市场意识。治理水环境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财政资金只占其中的少部分,大部分要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解决。要把河道治理和土地开发等结合起来,按照“先做环境后出让”的开发思路,通过改善水生态、美化水景观、宣传水文化,使各种水环境要素与园林绿化、休闲旅游、房地产建设等有机结合,拉动河道两岸土地增值升值,吸引更多社会投资。

4 坚持依法管理的理念,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中的执法保障问题

水环境治理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民心工程。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指导、引领和推进的长效机制。1)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形成以绍兴市政府为主导、县(市、区)政府为重点、街道(乡镇)为基础,分工科学、责权明确、运行有序的水环境治理体制。推行“河段长负责制”,由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首长及部门负责人担任辖区“河段长”。同时相关部门要研究和理顺环境治理相关扶持政策,在财政资金、治理技术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和要素支持。2)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依据“污染者负担”原则,参照“碳交易”模式,探索试行“污水排放权认购”,实行企业污水排放“价格递增”。要依据“受益者补偿”原则,探索区域生态补偿办法和政策。在绍兴市域内,应建立对主要河流沿岸农村居民的经济补偿机制,使其从河流的消耗者和破坏者转变成保护者和守望者。3)推行基层水环境问题导向处置机制。在乡镇(街道)推行“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固定证据、综合分类交办、依法依规处置”的“四步工作法”。固定巡查时间、线路、职责和内容,常态巡逻,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摄像、拍照、录音和当事人签字等手段,及时固定证据。汇集群众举报信息、巡查信息、监控信息、上级和党委政府交办等信息资源,综合分类交办。对企业排污、非法采砂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依规处置。4)探索全民参与的治理机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把水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通过媒体发布或现场挂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形成全民关心、全民监督的水环境治理新格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制作更多水环境保护的公益性节目和广告,培育市民爱水护水和科学用水意识。

5 结语

治水问题归根结底需要社会的合力才能达到目标,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着力于充分发挥社会协管的作用,借鉴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等做法,聘请一定数量的水环境治理协管员,对水环境状况实施从点到面、链条式的监管,并通过全民共同参与,加强源头治本,坚持依法治理,全力打造水城美景,构建水景交融、人文辉映的江南水乡新格局。

[1]辛志伟.区域水环境综合解析与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22-368.

[2]薛联青,郝振纯,李 丹.流域水环境生态系统模拟评价与治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98-105.

[3]毕 霞,杨慧明,于丹丹.水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17-18.

[4]成 颖.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J].西藏水利,2013,9(9):23-25.

[5]殷昭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35-66.

[6]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R].2013.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绍兴环境治理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人文绍兴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