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设计初探

2014-04-06吴家禾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老年公寓公寓居家

吴家禾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至2012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1]。受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入住率低、居住条件差以及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等的制约,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和单纯的机构养老都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国情下的中国养老需求。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1]。因此,探索介于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以居家单元设计为基础,规划成组合公寓小区,依托社区完善的餐饮、文化、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让老人既感受到“似家”的居家养老的温馨,也可享受社区网络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保健休闲的服务功能。这种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的养老模式,不失为一个适应当前国情的养老服务产品,可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拟探讨设计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1 设计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的意义

长期以来,伴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已逾1亿,且呈迅猛增加之势。受“养儿防老”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人的首选养老方式。独生子女结婚成家后,如选择与一方父母同住,另一方老人势必形成空巢,其空巢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人口发展态势看,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也使得居家照料难以胜任,“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现有的普通公寓住宅不能完全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普通住宅未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来进行内部设计和人性化的空间功能扩展,并不具备居家养老建筑的特征。例如,一般住宅未考虑老年人走动或是轮椅进出的无障碍需求,过道空间过于狭小甚至设有门槛等。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上,年轻人与老年人也大相径庭,年轻人喜热闹,积极求新求变,而老年人喜安静,思想传统保守;年轻人经常熬夜,晚睡晚起,而老年人易受干扰,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及冲突,必将给居家养老带来困扰。

随着国家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养老机构虽为孤独的老年人提供了住宿和医疗服务,但很多机构存在服务项目不全,养老设施简陋,人文关怀不足,亲情归属感缺乏等诸多问题,社会认同度低。因此,老人主观上并不一定愿意选择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对21个城市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1/3的老人目前自住,半数老人希望居家养老,相当一部分老人喜欢独居,只有1%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2]。某省地级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3,4]。

基于此,为缓解家庭养老问题,弥补机构养老不足,应探索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养老模式。它是在社区管理内部空间上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以完善的服务和管理设施,结合良好的社区网络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与活动更加安全便利的老年公寓。在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区,老人有专人照料,提供保健服务和医疗护理;为满足亲情交流和家庭归属感的需求,子女可与老人共同居住,也可定期看望老人,一家团聚;为满足老年人群居和社交的心理需求,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社区里设有棋牌室、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康乐中心等娱乐休闲空间,提供健身、娱乐、交流的平台,给予老人足够的人文关怀。由此可见,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既能为老人提供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也能兼顾亲情的交流互动,还能使老人享受到保健、护理的社区功能服务,也能满足老人娱乐、交友的心理需求,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补充与加强[5]。

2 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设计

2.1 社区公寓的整体规模和架构设计

为享受完善的社区服务,欧美国家的老年人一般喜欢居住在自己的公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选择独居。但是老人分散居住,一方面限制了设施的统一配置,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居住的安全性和不能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也将成为子女的担忧。所以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由于国情不同,规模亦不尽相同,欧洲国家一般在30人左右,美国则以70人~140人为标准。社区老年公寓不论规模大小,其设计目标都是一致的,都要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家庭氛围。因此,为便于社区管理,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社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以老人为本,要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套服务设施[5],既要能满足在生理上照顾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的要求,在心理上,又要能充分挖掘家庭照料资源,体现人文关怀,适应中国国情下的养老需求。

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可规划成组合式社区,其中包括有不同居住类型的公寓、住宅、别墅和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组合式社区公寓可分为三类规划分区:

1)独立式老年公寓区,这是为健康并能够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的居住空间,可以是别墅、住宅或独立公寓,类似于普通住宅单元,居住空间独立,包括卧室、起居室、厨卫等功能空间。选择此类公寓不但可享受社区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也能体验到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的便捷舒适功能。

2)服务型老年公寓,是为具有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集中居住单元,带有公共的活动室、浴室、餐厅和简易厨房,设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和人员。选择此类公寓日常起居上可以自理,也可享受一定程度的社区监护、家政服务和基本医疗。

3)护理型老年公寓,是为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能力受限或生活基本难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宿舍式居住单元。选择此类公寓可以得到全天候的照料帮助和完善的医疗护理。

组合式的老年公寓设计,可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可由独立式老年公寓,到年长者专用公寓,再到护理型老年公寓中连贯性的居住,在社区不同类型的公寓中,老人和社区管理者相互熟悉,可以进行系统的长效服务和护理,避免了不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既高效利用了养老设施、节约社会资源,也减轻了子女和老人的负担。

在公寓社区管理中还可引入“服务自助存储”模式,即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去服务型或护理型老年公寓单元提供服务,并将其存储在“银发服务自助账户”中,可在以后的自己进入被护理阶段得到无偿护理服务,这样既可缓解护理机构的人员紧张矛盾,也可让老人老有所为,充实老年生活。

2.2 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选址

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可选择在郊区地理位置较好、自然景观优美、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方,既可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对外开放,与社会共享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又可方便子女探望老人,并为其提供休息的地方,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也可以选择在临近居住小区的地段,社区化明显,内部有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体系,便于管理,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5]。

2.3 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这是老年公寓设计的基础原则。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衰弱,室外活动不确定因素较多,出于老年人对安全感的需求,应首先设计好安全防护措施。在设计中要注重活动场地的细节设计、交通通道的无障碍设计、健身器材的坚固耐用设计等,以防止发生危险。其次,社区内设置无障碍防滑坡道和无障碍步行道等,保证老人的出行安全[5]。另外,房间的所有空间分割首先要满足安全要求,设有适合老年的低按键,高插座等人性化配置,厨房、卫生间的机械设施结构要合理,坚固耐用等。

2)便捷性原则:老年人记忆衰退、反应迟缓、行动不便,室内所有设施的操控要简单便捷。比如为便于老人每天频繁如厕,在卫生间内设置助力扶手,帮助老人自如地蹲下起身;为使得老人坐轮椅也能独自上厕所,房间和卫生间的空间尺度要能满足轮椅的回转半径大小;厨房的操作台面和灶台也要考虑老人坐轮椅便于操作的可能等。

3)识别性原则:针对老年人感知机能退化特点,老年公寓的所有设备应该具有易识别性。一方面,建筑设计时的尺度应该适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亲切感,可通过独特的外观造型、醒目的标示、图案、色彩或提示语,使得道路通往各个建筑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联系指向明确,使老年人能区分各个设施和交通的位置,以及空间的行走方向。另一方面,为避免老年人因为视力衰退而无法识别,要利用建筑构件、数字,或者鲜亮的颜色显著标示,在设计识别标识时,还要注意光源与色彩的搭配,避免产生与室内外较大的反差或形成眩光[5],从细节处理关怀上体现以老人为中心的理念。

4)扩展性原则:老年公寓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空间,扩展社区服务的功能。比如公寓的门厅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领域,老年人常在此驻足交流,在设计中,在门厅里设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问询台,为分隔门厅空间,还可配以信箱、书报架、植物等,还可在入口处设置交流大厅、绿化中庭等,在合适的范围内添加铺有草坪的庭院,添加人性化的座椅、雕塑、绿化、景观等,以满足老年人观赏与交流的需求,还可在楼梯上贴上“迈出一小步,健康一大步”“生命在于运动,坚持加油”等鼓励性提示语,人性化地扩展楼梯的健身保健功能。

5)舒适性原则:公寓社区周围的自然环境要优美安静,尽量做到无污染,无干扰,确保绿色环保,使老人入则住得舒心,出则观赏有景。社区的室外通道要连贯,从单元门到庭院的空间和各个景区、服务设施不设台阶,使老人即使坐轮椅也能方便出行。社区内的公园绿地、娱乐设施[4]、商业活动设施等要体现使用的便捷性,不宜过于分散,且地面、楼梯、扶手等,均要针对老年人做细节化的处理,要考虑老年人行走坐立习惯,扶手强度要足够老人将体重转嫁之上。另外,室内外空间的通风、采光也要考虑老年人的舒适感。

空间尺度的设计要重点突出“似家”一样的氛围,避免奢华,尽量采用木质暖色家具,充分关注不同老人的生活习惯、过往的经验和记忆,并将之融入设计中,最大化的给予老人维持自信和被需要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让老年人乐于在此安享晚年。

2.4 绿色智能化理念在老年公寓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在当今建筑界成了热门话题,老年公寓作为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项目,更应该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中国老人有着勤俭节约的习惯,通常不习惯长时间开空调,希望能够更多的自然通风,在社区规划中可考虑引入地源热泵,以一种环保又健康的方式进行温度的调节。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老年公寓必将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将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技术手段用于公寓的社区管理。可在地板和家用电器中植入全套电子芯片装置,以远程监控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如果老人出现安全事故,如摔倒等意外,可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通知医护人员或老人亲属;翻倒洒出的牛奶或是炉灶上无人看管的锅可以通过厨房传感器发出警报;自动化“药剂师”可提醒老人准时吃药;娱乐传感器则在老人进门时自动播放优美的音乐,并适时调节暖气和灯光。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有了智能化就可以省略人工服务的投资,人工护理更能带给老人以人文关怀。

也可将现有的视频电话、自动清洁马桶、感应水龙头、声控灯、感应调光灯、遥控门遥控轮椅、社区监控等高新技术运用于老年住宅设计之中,最大程度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我们可以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养老机构的发展完善中得到借鉴,但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均有着诸多不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社区管理下的老年公寓。这种兼具社区人性化服务功能和居家养老和谐气氛的老年公寓,既是家庭功能逐渐弱化的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也是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理想模型,必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趋势。当然,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人们转变观念,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推进,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也需要研究人员和企业积极加入养老地产和养老产业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开发行列之中。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2013-09-13)[2014-03-10].http://www.gov.cn/zwgk/2013-09/13/content_2487704.htm.

[2]刘 伟.银发浪潮汹涌而至 适老住宅未雨绸缪[N].江海晚报,2014-03-07(B15).

[3]张俊浦.西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障碍及对策——以四川省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34-38.

[4]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31-38.

[5]马哲明.当代老年公寓人性化设计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老年公寓公寓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前滩禧悦公寓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 权益如何保护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共享公寓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末日公寓
游学天鹅湖老年公寓
微生高的往事
数字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