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综合医院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2014-04-06

山西建筑 2014年3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安全性

梁 建 岚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谈综合医院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梁 建 岚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分析了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论述了现有医院及新建医院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并探讨了建立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意义及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对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安全指数,评价标准

1 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从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到2011年日本福岛海啸引发的核污染,世界范围内公共突发事件频发,造成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安全受到威胁。而对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与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5年,世界减灾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框架》,总结了各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并确立了2005年~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重点。由于医疗设施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各有关方面也先后开展了针对提高医疗设施应对突发事件救治能力的探索。世界卫生组织和泛美卫生组织一直在倡导安全医院的研究和相关项目建设,许多进行安全医院研究的国家和组织认为利用安全医院建设,可以抵御或减轻公共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2008年5月美国于拉斯维加斯召开了医疗设施应对突发事件的课题研讨会。日本于阪神地震后召开医院设计抗震性能的课题研究会,世界卫生组织与泛美卫生组织于近年编写了针对拉美地区的安全医院的手册等。

1.2 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医院的定义,安全医院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和发生后,能够利用本身的设施开展救治服务的医疗机构。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安全医院不仅包括医院的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也包括应急预案的准备、物资的配置、医护人员的应对等各个方面。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减灾行动中,医院由于自身具有的救治生命的特点,在减灾、救灾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质疑的,这也对医院的安全性规划与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提高医院自身抵抗风险能力,通过评价诊断,发现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完善;第二,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建立区域应急救治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条件。根据区域中不同医疗机构的安全等级,确定在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承担的救治任务,便于合理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应急救治的效率;第三,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

2 安全性评价内容

医院的安全性既包括传统的安全概念,如医疗设施内防盗窃、防偷盗婴幼儿、防病人滑倒坠落、防不法分子破坏等,也包括非传统安全,例如:自然灾害、工业交通事故、传染病、恶意暴力攻击等。医院的安全性涵盖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安全、给排水安全、电气安全、信息安全、医疗气体安全、射线防护等各个方面。例如,对于地震灾害的应对措施,不仅包括结构系统安全设计,也包括非结构系统(隔墙、吊顶、外幕墙、门窗、机电设备等)的安全设计。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不仅包括现有医院,也包括新建的医院项目。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评价的内容也有所差别。

2.1 现有医院的安全性评价

对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设备、物资、人员、应急预案等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对薄弱部位进行改造完善,通过安全等级的判定,确定其在灾害和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承担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与人们通常认定的大型医院的重要地位观念不同,在加强应急救治和快速反应的体系建设中,偏远地区和中小型医疗机构对减少灾害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有更为广泛和更加快速的作用。

2.2 新建医院项目的安全性评价

对于全新建设的医院或者现有医院的新建工程,在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就引入安全医院的设计理念,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体型选择、结构形式、机电系统设置等各方面,针对各类风险进行规划设计,并考虑应急预案与转换措施,提高医院的抗风险等级,从而满足突发事件时开展医疗救助的需要。

3 评价体系

3.1 安全指数评价标准

针对医疗机构的安全性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是对医疗机构的各项设施、系统的状况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划分不同级别;定量评价则需要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其评价体系更复杂,且不便于操作。

现有的安全指数评价标准,是按照医院重要程度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职责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A级:灾后可用,这是最高的一级,要确保设施在灾害后能够继续开展救治服务,此类医院可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医疗救治中心,一个地区可以设置1个~2个。安全B级:灾后可修,即在灾害发生之后,经过紧急修复就可以恢复使用。此类医院可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一个地区设置4个~6个。安全C级:灾后关闭,在灾害或紧急事件后,不考虑使用该设施。安全D级:需改造修复,即该医院的安全级别太低,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造,再进行重新评定。

3.2 建立我国的安全医院评价标准

参考国际已有的医院安全指数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建立我国的安全医院评价标准。考虑与绿色建筑等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等级可以按照星级由高到低划分为:安全三星、安全二星和安全一星。达到安全三星的医疗机构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医疗救治中心,承担紧急救治、指挥调配的任务;达到安全二星的医疗机构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承担部分紧急救治的任务,并配合医疗救治中心开展相关救治工作;达到安全一星的医疗机构仅满足平时的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要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考虑使用。未达到安全星级评定的医院,存在安全风险或隐患,需要进行相应的修缮改造。

我国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评价条款设置可以根据安全等级不同分为:达标项——必须满足的条款;一般项——根据安全等级不同满足不同条款数量的要求;优选项——推荐采用的新技术、新系统、新的构造措施等。

评价条款内容应包括:医院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安全、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安全、机电系统安全性(给排水系统、采暖与空调通风系统、电气系统、弱电系统)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医院应急预案的设计、物资储备、人员演练等方面的内容,对医院在面对不同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救治能力作出整体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已有工程进行改造、对新建工程优化设计。

3.3 安全性评价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评定,可以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从而确定其在区域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承担的救治任务,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治体系;可以发现现有医院设施的安全性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完善,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可以增加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救治效果。

有研究表明,如果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安全医院的要求,建造一所安全医院所需要增加的投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多。据估算,在新的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时,如果从方案设计阶段就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抗灾能力和应对措施,所增加的费用不会超过4%,而该医院具备了在紧急情况期间继续提供医疗服务、完成救治任务的能力。对于现有医疗设施的非结构部分的安全性改造,其费用仅约占医院投资的1%,但保值率可达90%。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已受到日益关注。安全医院将在未来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是新建的医院,原有已建医院建筑安全性也已成为公众的关注点。因此建立我国安全医院评价标准将有力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填补国内安全医院评价体系的空白,提高我国医院设计水平与整体品质。

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hospital

LIANG Jian-lan

(ChinaZhongyuanInternationalEngineeringCo.,Ltd,Beijing100089,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in hospitals, indicates the safety evaluation content for the current hospitals and newly-built ones, and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establishing the safety hospital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its main contents, so i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hospitals’ emergency capacity.

hospital, safety index, evaluation standard

1009-6825(2014)34-0260-02

2014-09-26

梁建岚(1977- ),女,高级工程师

TU246.181

A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