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规划

2014-04-06孙银莉刘永强

山西建筑 2014年34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公共交通交通

孙银莉 刘永强

(1.南京华东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2.江苏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8)

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规划

孙银莉1刘永强2

(1.南京华东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2.江苏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8)

通过对紧凑城市的概念和核心理念的阐述,结合国内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住区密度;功能复合多样、完善基础设施;公交优先发展、节约资源消耗三方面入手,初步探寻紧凑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对策。

紧凑城市,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

现阶段城市大型居住区在我国大中城市边缘地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居住日趋郊区化已经成为今后我国大型居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城市规模无序蔓延扩张,尤其是大城市呈“摊大饼”模式发展,在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2014年国家提出了要加强对城市新增用地的严格控制。住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的主题,因此本文从“紧凑城市”的理论角度尝试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可持续的规划策略。

1 紧凑城市的概念与核心理念

1.1 紧凑城市的概念

紧凑城市(The Compact City)是国际上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和郊区单调生活而提出来的概念,其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和城市高密集度发展模式的启发。殴共体委员会(CEC)发布的《城市环境绿皮书》首先给出了紧凑城市一个模式概念:指脱胎于“传统的欧洲城市,强调密度、多用途、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城市,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城市边界不断延伸的现状,解决郊区化所产生的边缘城市无效性问题。紧凑城市理论涵盖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的利用,混合土地利用等内容,紧凑城市理论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一部分。紧凑城市不是一种具体的城市形态,而是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1)将城市开发建设限制在城区范围内,保护生态绿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侵蚀,阻止农村土地进一步丧失,从而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发展公共交通,缩短出行距离,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从而减轻道路交通压力、降低对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紧凑城市的核心理念

紧凑城市理论虽然在西方文献上颇受争议,但它的确能较好地解决西方国家的过度郊区化问题,对我国的大规模郊区造城运动,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其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密度来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但是大城市不能是中小城市的简单放大,必须注意节约和集约化的利用土地资源。一般而言,大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要比生活在小城镇居民交通需求小,而且有较多的机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城市的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超过阈值,郊区居民的交通需求会像小城镇居民一样,交通需求量大,交通出行距离长,公共交通少,更多地依赖小汽车等私人交通工具,造成资源的浪费。

2)用地功能混合。功能混合是指将居民区、就业区以及休闲区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利用开发模式,城市空间的紧凑,缩短了空间距离,有利于减少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和交通能耗,可以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其实,紧凑城市的功能混合不仅包括城市用地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的混合,还可以在各组团内部均衡布置各类用地,实现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功能多样化,甚至一栋和几栋建筑内也可以实现功能混合,以达到区域内功能的多样性和社区内居民年龄、阶层、文化和种族的多样性。

3)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城市采取集中、紧凑的布局模式,能够减轻对机动车的依赖,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节约资源消耗,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由于其运输量大、能效高、占用停车面积少,受到紧凑城市理论的推崇。提倡公共交通,有利于空间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等,高比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明显降低了能耗,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使道路上的车流量减少,不易发生交通堵塞。

2 现阶段我国城市边缘大型住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住房紧张的困境下,限于我国旧城区可利用土地较少,居住空间拓展潜力有限。因此我国大型新建住区不得不另辟蹊径,即跳出中心城区逐渐向城市边缘拓展,这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住区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大量的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建成使用,对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衍生出诸多问题,笔者整理如下。

2.1 城市无序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无序蔓延扩张,土地浪费严重。尤其是目前许多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在规划建设阶段,不切实际,缺乏对周边客观需求和自身条件的清晰研究,盲目圈地、盲目开发、盲目扩张,致使许多大型住区发展问题重重。同时用地布局混乱,分散无序,粗放式城市用地扩张使大量的土地没有得到高效紧凑的合理开发,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2.2 建设不同步,基础设施缺乏

城市边缘大型住区房价较低、环境优美,但周边配套相对不足,如商业购物、学校、文化娱乐、医疗设施明显滞后,其发展更多的依托于主城,呈现典型的“卧城”的特点。同时大多数郊区新建大型住区在建设时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成熟的市场运作,致使其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2.3 城市交通拥堵,造成能源浪费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集聚的人口急速膨胀,许多大城市的常规交通方式难以满足客运需求,加之近年来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城区车流不畅、交通堵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城市边缘大型住区位于城郊,距主城相对较远,配套不足、就业机会较少等原因导致大量人群无奈往返于主城和城郊之间,无形中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且目前我国大多城郊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致使大多数居民抱怨交通不便,通勤时间较长等。

3 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规划对策

3.1 “高效集约”——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住区密度

首先,在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开发前期,对土地选址要多方考虑推敲,切合实际,与城市未来发展总体战略一致,避免选址错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严重失误,对因开发商的黑暗竞争或政府无计划的宽松政策而进行的有损于城市结构的那些郊区新的大规模选址要严格加以限制,需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诱导。如制定建设面积、区域开发条件等一系列限制因素。其次,对批准供给的土地需严格确定其开发时序和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标准,防止随意的“摊大饼”和土地无序蔓延,严格控制城市边缘开发边界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绿地。

同时,密度是衡量城市紧凑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紧凑城市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高层建筑、高容积率。由于城市建成区苦于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改造更新程度不大,开发者更钟情于城郊“绿色地块”,因此,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在规划建设中在保证生活舒适方便、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住区的开发密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郊外新开发土地面积。如大伦敦政府(GLA)在《以实现紧凑型城市为目标的住宅供给》(2003年)的报告书中提出:通过采用根据地区不同特点规定户数密度及复合功能的导入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城郊紧凑高密度的开发。

3.2 “复合活力”——功能复合多样、完善基础设施

紧凑城市理念下的高密度的城市除了人口的聚集之外,还需要功能的聚集。复合多样性的功能聚集有助于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吸引人口聚集,从而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对各种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但由于距市中心距离较远,为减少不必要的穿城交通,应保证各种功能用地有效配置的同时各种功能能够有机融合,从而增加城郊的生机和活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在郊区前期开发和后期投入使用阶段,政府和开发商应积极配合,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可以分时序、分阶段重点完善城郊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区的发展活力,促进城市紧凑可持续的发展。

3.3 “生态低碳”——公交优先发展、节约资源消耗

紧凑城市的理念主张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围绕公共交通组织用地布局,从而达到交通效率的最大化,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公交优先发展。城市边缘大型住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因此能否方便出行是衡量城市能否集中紧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紧凑城市发展道路需要依托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城市的集聚度,实现城市土地沿轨道公交线进行高强度混合开发,扭转“摊大饼”的城市无序蔓延模式。2)倡导慢行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是一种健康环保、生态低碳的出行方式,目前备受众多城市的青睐。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建设规模较大,且建设年代较晚,住区内部交通应自成体系,在区域内部可规划专用的慢行道并与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紧密联系。例如,荷兰Hauten城,自行车道和步行路是联系城内居住和公共设施的主要方式,所有主要公共设施如学校、体育设施和图书馆都位于自行车路网上,而车行道却在城市外围。逐步提高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比例明显降低了能耗,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使道路上的车流量减少,不易发生交通堵塞。3)增加路网密度,完善交通网络。城市边缘大型住区占地面积较大,百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已非常普遍,这些大型住区基本都实行封闭管理,降低了郊区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建议大型住区的小区主路对外开放,实行小范围的封闭住区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公共交通进住区,提高居民搭乘公共交通的方便性,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同时在更大区域内协调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将短距离的慢行交通与大运量长距离的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让居民愿意选择步行出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4 结语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中,全国各大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建设方兴未艾。其作为城市向外扩张的载体,与城市整体空间衔接、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引入紧凑城市理念,促使城市边缘大型住区进行良好、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1] [日]海道清信.紧凑型城市的规划与设计[M].苏利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英]詹克斯.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保奇.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姜志恒.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城市新区规划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吴运法.城市边缘大型住区问题及空间优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蒋莉莉.城市空间紧凑布局模式分析[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谷 玥.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新城空间布局模式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 柏程豫.建设紧凑城市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10(4):5.

Inquiry on the city edge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mmunity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compact city concept

SUN Yin-li1LIU Yong-qiang2

(1.NanjingHuadongBuildingEngineeringDesignCo.,Ltd,Nanjing210009,China;2.JiangsuDongfangBuildingDesignCo.,Ltd,Nanjing210008,China)

Through illustrating compact city concept and core idea, combining with actual domestic edge city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mmunity conditions, the paper analyzes its major development problems.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by improving residential density, various functions by improving facilities,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by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it explores edge city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mmunity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act city concept.

compact city, city edge, large-scale residential area

1009-6825(2014)34-0024-02

2014-09-24

孙银莉(1975- ),女,建筑师; 刘永强(1974- ),男,高级建筑师

TU241

A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公共交通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繁忙的交通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CONGRETE ISL AND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
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