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14-04-05胡丽云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母源血清型免疫抑制

胡丽云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胡丽云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的问题

1.1.1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 疫苗在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过低或反复冻融而使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疫苗已超过有效期等。若不对疫苗进行认真检查,全部作为合格疫苗使用,就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1.1.2 疫苗选择不当 疫苗所含毒株与本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一致,免疫接种后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如果疫苗的血清型与动物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型不同,接种后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导致免疫失败。

1.2 疫苗使用、操作不规范,免疫程序不科学

1.2.1 疫苗稀释不当 冻干疫苗要使用专用的稀释液或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从冰箱中取出的冻干苗应放置一段时间,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以免疫苗失效。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用完,一般不应超过2~3h。养殖户不按规程操作,不用稀释液稀释或者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免疫失败。

1.2.2 接种剂量不准确 在一定范围内,抗体量与疫苗量呈正相关。但是,疫苗用量过大,会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抗体形成反而减少。用量过小,则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

1.2.3 免疫接种前没有认真检查畜禽健康状况 给体质弱、感染疾病、怀孕后期以及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畜禽接种,接种后不仅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而因接种产生的新刺激诱导发病,或引起流产、形成死胎等。

1.2.4 接种途径不当 每种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途径(注射、饮水、点眼、滴鼻),如随意变动就会影响免疫效果。

1.3 免疫程序不科学

1.3.1 初免时间过早或过迟,加强免疫过迟 初免时间过早,部分疫苗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使抗原量减少,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量的抗体。若接种过迟,母源抗体已消失,形成免疫空档,容易受野毒侵袭。目前对广大散养户基本上是实行春秋两季接种,2次接种间隔时间一般为4~6个月。

1.3.2 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间隔时间不够 同一猪群或个体往往要接种几种疫苗,两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够,疫苗进入机体后,疫苗抗原之间可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从而影响抗体形成。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目前已经证实可造成猪免疫抑制的病毒和细菌都能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蓝耳)、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

1.5 隐性感染的影响

动物在免疫接种前或接种疫苗后未形成抗体之前,已经感染了某种病毒,处于潜伏阶段。若这时给这类动物接种疫苗,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呈现临床症状,继而发生死亡。

1.6 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有的因饲料营养不足造成动物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锌、铁等微量元素,影响机体抗体的产生而降低免疫力,导致免疫失败。

1.7 有毒物质或毒素的影响

规模化养殖场所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霉菌毒素,而这些毒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却很少被注意。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有许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免疫抑制。

2 避免疫苗免疫失败的对策

(1)正确合理选择疫苗:选用疫苗时,要根据当地流行的传染病毒株选择血清型或亚型一致的疫苗。选购时注意查看产品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物理性状等内容。(2)科学运输、贮藏疫苗。(3)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确定畜禽的初免时间。合理安排加强免疫的时间(化验室检测)。(4)规范免疫操作:使用疫苗前,要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要详细了解接种畜禽的健康状况。对注射器械、注射部位等要严格消毒。(5)慎用消毒药和抗生素:在实施接种前后10d左右,要慎用消毒药和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效果。(6)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安全:免疫接种期间,多喂些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饲料及添加剂,保证畜禽的营养需要,同时添加一些促进免疫的药物。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7)做好环境卫生和防寒、防暑等工作: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畜禽的应激。定期对圈舍、环境、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做好粪便、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有计划地开展疫病净化工作。

S851.33

C

1007-1733(2014)10-0057-01

2014–06–22)

猜你喜欢

母源血清型免疫抑制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