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2014-04-05姜晓东邵明旭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兽疫羊场山羊

姜晓东 邵明旭 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规模化羊场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姜晓东 邵明旭 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其中山羊和绵羊高度易感。此病被世界卫生组织(OIE)规定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7月,我国西藏的阿里地区首次暴发小反刍兽疫,死亡近300只山羊和绵羊,给当地的养羊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非洲、中东以及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地区呈蔓延的趋势,并且作为一种重大的跨国动物疫病,给我国的规模化羊场带来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的动物卫生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规模化羊场的迅速发展,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诊断及预防等方面的阐述,以其为规模化羊场防控该病提供有效依据。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山羊和绵羊是小反刍兽疫的天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3~8月龄的山羊更易感。岩羊、野山羊、盘羊等野生小反刍动物也可感染发病。牛和猪对该病毒易感,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也不传播疾病。

1.2 传播途径

小反刍兽疫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而传播,污染区域内的水源、饲料、垫料等都会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污染而成为传染源,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具有囊膜,所以对热、干燥环境、强酸强碱及紫外线等都非常敏感。虽然病畜不能长期的携带病毒,但是有研究发现临床上恢复期的山羊在11~12周时仍能检测出病毒抗原。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分为3个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温和型。

2.1.1 最急性型 多见于幼羊,潜伏期短,一般为2d左右,具体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3℃,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口腔和眼镜流出粘液性分泌物。感染羊先期便秘后出现水样腹泻,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5~6d。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达100%。

2.1.2 急性型 潜伏期为4~6d,临床上一般为在3~21d之间。患病羊发病急剧,高热41℃以上,稽留3~5d。初期表现为鼻镜干燥,口鼻腔流黏液脓性分泌物,呼出恶臭气体,口腔黏膜和齿龈充血,进一步发展为颊粘膜出现广泛性损害,导致液大量分泌排出,出现坏死性病灶,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病羊严重脱水、消瘦,并伴有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的表现。幼羊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1.3 温和型 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轻微短暂的发热,有时可见鼻腔和眼镜流出大量的分泌物,并在鼻孔处有结痂。

2.1.4 剖检病变 剖检病羊病变与牛瘟相似,眼部出现结膜炎,弥散性卡他性炎症。肠炎,胃肠道大面积坏死,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胃、网胃交接处。皱胃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大肠、盲肠、结肠有小红色出血点,时间稍长汇合在一起,呈“斑马纹”样特征性线状条纹。支气管和肺出现干酪样病灶,肺脏表面、支气管黏膜有出血点。在鼻甲、喉等处有出血斑。

2.2 鉴别诊断

根据小反刍兽疫的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初步做出假设性诊断。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各异,在临床上易与山羊和绵羊的常见疾病混淆,使得病情恶化从而增加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难度。本病应与牛瘟、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羊传染性脓疱、口蹄疫和蓝舌病相鉴别。

2.2.1 与牛瘟的鉴别 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较少发病,牛及大型偶蹄兽常呈隐性感染。鉴于牛瘟已根本消除,所以基本可排除牛瘟。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了特异性对这两种病毒进行鉴别。

2.2.2 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 在急性病例中二者均有呼吸道症状存在,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以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为主要症状,为无黏膜病变和腹泻症状。

2.2.3 与巴氏杆菌病的鉴别 在急性病例中都有呼吸道症状的存在,但羊巴氏杆菌病由巴氏杆菌引起,以胸腔积水、肺炎及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为主,无溃疡性和坏死性口腔炎及舌糜烂。

2.2.4 与羊传染性脓疱的鉴别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副痘病毒引起,口唇、眼和鼻孔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和水疱,并迅速变为脓疱,最后形成痂皮或疣状病变即桑葚病垢,但无腹泻症状。

2.2.5 与蓝舌病的鉴别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引起的,以颊粘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乳房和蹄冠等部位发生病变,但不发生水疱。无腹泻现象。小反刍兽疫无蹄部病变。

2.2.6 与口蹄疫的鉴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临床以口鼻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蹄部有明显的损伤,患病羊出现跛行。

2.3 实验室诊断

2.3.1 病原学检测 小反刍兽疫抗原检测方法主要有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以及病毒分离鉴定。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对实验室的条件要求低,甚至可以在野外完成检测。对流免疫电泳是抗原检测中耗时最短的一种检测方法。病毒的分离鉴定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优点,但操作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小反刍兽疫暴发流行时,仍然需要对病毒分离鉴定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2.3.2 血清学诊断 对于恢复期的病羊,病毒抗原逐渐被清除,无法通过抗原检测作出诊断,需要检测病羊体内是否含有针对病毒的抗体存在。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除此之外还有血细胞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是国际贸易中要求进行的一项检测试验。

2.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常用的检测小反刍兽疫的方法主要有DNA探针和RT-PCR两种技术。可用于特异性鉴定,并且敏感性较高。实验室有更为先进的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3 防控

3.1 传统的防控措施

对于本病的防控建立和实施生物安全体系是根本,是控制该病及其他疫病的关键之举,是养殖场预防疫病所需要做的主要工作。规模化羊场应该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消毒。对于外来引进的活羊必须隔离观察30d以上,经临床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发现可疑的羊只应迅速隔离诊断,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对羊场的小反刍兽疫疫情要做好监控工作。限制疫区的绵羊和山羊的运输,对来自疫区的羊只进行严格的检疫,限制从疫区进口动物及其产品,对染病羊只及时扑杀,尸体要焚烧、深埋,有疫情的羊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苯酚、乙醇、2%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3.2 疫苗接种

由于目前对小反刍兽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期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仅能降低死亡率,所以最常用的防控方法是接种疫苗。现在羊场普遍使用的为弱毒苗,Nigeria 75/1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唯一允许使用的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续性,但注意活疫苗的使用仅限于受威胁区域,没有发生该病的地区不要使用疫苗,否则容易导致本病的蔓延。除此Nigeria 75/1疫苗之外,各种新型疫苗也陆续研制出来,例如耐热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及植物疫苗等。

S858.99

B

1007-1733(2014)10-0038-02

2014–07–16)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经费资助(SDAIT-09-011-0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兽疫羊场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山羊受骗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聪明的山羊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浅谈小反刍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