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及其综合防治

2014-04-05李丙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管委虎山管理区271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只病毒性

李丙环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管委虎山管理区 271000)

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及其综合防治

李丙环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管委虎山管理区 271000)

猪病毒性腹泻在冬、春季的高发病率一直困扰着广大规模化养猪场,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生猪的存栏量。临床上表现为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疾病临床上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等病毒的感染,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往往混合存在,常伴有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近几年爆发的恶性腹泻病料中检测到了如Boca和Kobu等新的腹泻相关病毒,对于病毒性腹泻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类症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1 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

1.1 仔猪的发病情况 冬季(11~12月份)开始发生,高峰期可持续到来年的4月份;出生1~2d内仔猪正常,3~10日龄内相继发生呕吐、水样性腹泻,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仔猪容易耐过,使用抗生素、干扰素等治疗无效,由于脱水迅速而来不及治疗。补液及时,有的耐过后,容易形成僵猪,失去饲养价值。

1.2 母猪的发病情况 母猪腹泻后,4~5d内可自愈;有的母猪发热,泌乳下降导致仔猪消瘦;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母猪返饲病死仔猪的粪便或者肠道内容物,好转后复发。

1.3 病原传播顺序 多由母猪传播给仔猪。个别猪场流行顺序为:育肥猪—后备母猪—产房母猪—仔猪。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只均可发生,对较小日龄的猪只危害尤为严重,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可致全窝死亡。哺乳仔猪一旦发病主要表现为呕吐。排黄、绿色水样稀便,粪便恶臭。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机体严重脱水。日龄较大猪只或成年猪症状较轻,如无继发感染多为一过性,一般为水样腹泻,个别有呕吐,食欲下降或废绝;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等。但怀孕母猪例外,尤其妊娠中后期, 由于怀孕母猪本身生产负担过重,加之发病后腹泻导致腹压增大,可造成流产,严重者生产中亦有死亡现象发生。耐过猪往往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可见胃内充满凝乳块,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内容物稀薄,呈灰黄色或灰褐色,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肠黏膜脱落等。

3 鉴别诊断

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等致病因素进行鉴别诊断。

3.1 根据年龄来判断 对于1~2日龄的仔猪产生腹泻大多数由大肠杆菌、梭菌和低血糖等因素引起;7日龄后的猪产生的腹泻主要由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的; 10日龄以上的各种年龄的猪产生急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主要由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病毒引起; 各种年龄猪,无明显时间,一般不太严重的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引起; 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大和最健壮猪腹泻,大多为梭菌性肠炎引起,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小和最弱猪腹泻:大多为低血糖引起。

3.2 根据腹泻程度来判断 如果是暴发性的、迅速传播的腹泻为病毒性腹泻。如果是隐性发生、缓慢散播、随时间而加重为细菌性或寄生虫性腹泻。

3.3 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 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它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便气味不同腹泻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大多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3.4 根据是否发生呕吐来判断 呕吐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也见于伪狂犬和轮状病毒,偶见于猪瘟;大猪发生呕吐大部分与病毒感染有关。还有霉菌毒素(T-2、玉米赤霉烯酮)、缺乏VB1、VB6、胃溃疡、类圆线虫引起呕吐。

3.5 根据粪便中是否带血来判断 排黑色柏油样的粪便多为胃溃疡。排鲜红色粪便多为血痢、鞭虫(一端大一端小、大约2cm)。

4 猪病毒性腹泻实验室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目前影响我国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病毒性原因还是传统的三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不同生长阶段三大腹泻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不同,对于哺乳期的仔猪感染率分别为TGEV55%,PEDV40%,RV5%;对于保育猪和育肥猪感染率PEDV85%,TGEV10%,RV 5%;对于母猪的感染率分别为PEDV40%,TGEV20%,RV40%,并且粪便中的病毒检出率是最高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发生的腹泻病料和未发生的腹泻的样品中均能检出如Boca和Kobu等新的腹泻相关病毒,并且感染率非常高。我国猪群中存在较高的kobu病毒感染,血清中也可以检测到病毒。病毒性腹泻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要病原,其次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Boca病毒和Kobu病毒是腹泻因子,流行很广。Boca病毒和Kobu病毒可能条件性常在病毒,也可能参与了猪腹泻的共感染,其致病性需要进一步证实;圆环病毒是腹泻原因之一,密切关注其在腹泻中的作用。

5 防控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病毒性腹泻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需采用综合措施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控。

5.1 强化免疫接种 目前市场上商品化的疫苗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PT二联苗),既可接种母猪保护哺乳仔猪,也可直接免疫接种仔猪使其获得免疫保护。养猪场户可在怀孕母猪产前40d和15d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使其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使哺乳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产生较好的被动免疫效果。仔猪也可以在出生后及时口服胃流二联苗弱毒疫苗,使自身产生主动免疫效果。该法尤其在母猪未经免疫、产房卫生条件较好时使用效果更好。

5.2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要抓好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做好保温工作的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的机率要远小于为未做好保温的猪场,保持产仔房(20~22℃)和仔猪(32~34℃),依照生长日龄递减;清洁消毒(戊二醛和聚维酮碘效果较好)、合理饲养密度、合理搭配仔猪断奶前后饲料等工作; 加强种猪引进和仔猪调运的监督管理,提倡自繁自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利于明显减少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发生几率。可将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分别饲养在不同的栏舍,分开饲养,出栏空舍后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至少空舍1周以上,方可饲养下一批猪只,以阻断各种传染源,减少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在内的多种传染病为害。

5.3 采取紧急防制措施 当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时,首先应采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一般7d可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淘汰的母猪或育肥猪制备高免血清(必须无菌,56℃ 30min灭活),用于口服或肌肉注射,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可采用对症治疗(补液)或用抗生素控制各种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尽早补充水分、电解质和多维。微生态制剂改善腹泻后紊乱的肠道微生物体系,调节肠胃功能(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增强机体免疫力(寡糖,黄芪多糖);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

5.4 落实安全防控措施 对养猪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加强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力度,切实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强化内部管理措施,严格场区内外环境、人员及车辆进出的管理。做好病死猪及兽医诊断室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原扩散。

S858.28

B

1007-1733(2014)10-0035-02

2014–07–01)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只病毒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