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球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4-04-05王旭川山西省平遥县古陶镇兽医站031199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卵囊离心管盲肠

王旭川 (山西省平遥县古陶镇兽医站 031199)

鸡球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王旭川 (山西省平遥县古陶镇兽医站 031199)

鸡球虫病是由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分布广泛,感染普遍,是鸡群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传染病。

1 鸡球虫病的诊断

1.1 粪便的检查 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检查步骤:(1)粪便的收集和处理:将新鲜粪便先用少量生理盐水浸湿,并将粪块搅开,然后用10倍的生理盐水浸泡并不时地搅拌,直到粪便中的卵囊大部分溢出到水中(大约1h)。先用60目筛过滤,后用200目筛过滤粪便,过滤3次。第1次过滤后剩余粪便用5倍于粪便的生理盐水稀释并搅匀后再过滤,第2次过滤后剩余粪便用3倍于粪便的生理盐水稀释并搅匀后再过滤。取盲肠内容物:用剪刀将盲肠纵向剪开,刮取盲肠内容物置于离心管中。将盲肠置于盛有适量生理盐水的研钵中轻研磨、冲洗(重复3次)。并将每次的洗液倒入离心管中。(2)粪便滤液或盲肠内容物悬浮液的处理:将上述得到的粪便滤液或盲肠内容物悬浮液放到离心管里,加生理盐水到离心管的3/4,并加入0.5%的洗洁精。2000r/min离心10min,检上清,无球虫时弃上清(将上清倒入另外高压过的离心管里进行检测);于沉渣中加少量生理盐水并将沉渣搅开,再加生理盐水到离心管的3/4,离心,重复洗3次。(3)球虫卵囊的漂浮:向上述离心所得的沉淀中加10倍量饱和盐水(比重1.18)(先加少许,混匀后再加其余的),1500转/分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再重复漂浮1~2次,检查沉渣,当沉渣中没有或仅有少量球虫时,弃掉沉渣。最后把离心所得饱和食盐水混合。(4)球虫卵囊的沉淀:将上述上清液用生理盐水7倍稀释,2500r/min离心10min,检上清,无球虫时弃上清,收集沉淀物(卵囊)。在分离的卵囊中加入少量(约0.6ml/只鸡2.5%重铬酸钾溶液搅匀,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用2.5%重铬酸钾溶液将卵囊稀释为1.0×105个/ml溶液。(5)培养与保存:将卵囊液放到28℃温箱中通气培养,并观察孢子发育情况。当有85%的卵囊完成孢子化时,停止培养;贴标签后4℃冰箱保存(不要靠近冰箱后壁),同时于虫株登记记录本登记批号与收集量。在保存时,粪便和盲肠的卵囊要分开保存。每次操作后对离心机、实验台、地面和隔离器等清理干净后除采用常规消毒外,再用10%氨水消毒1h以上。(6)卵囊计数:每ml滤液卵囊数计数方法,称取10ml滤液,取50ml饱和盐水,加入10ml滤液中,混匀,用吸管吸取少量混合液体,加入计数室内(液体要充满计数室但不要溢出),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静置1~2min,在低倍镜下(10×10)将两个计数室内见到的虫卵全部数完,取平均值乘以40,即为每ml滤液中的虫卵数。

1.2 综合判断 由于鸡群带虫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仅仅在粪便和肠壁刮取物中检查并获得球虫,并不足以作为鸡球虫病的普遍诊断依据。正确的诊断必须要根据粪便检查、临床症状分析、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鸡群病理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加以判断。还要根据病变位置、病变特征和球虫卵囊的特点才可以初步鉴定鸡群感染的是一种还是多种球虫的混合感染。一般情况下,鸡群都会感染两种或以上的球虫。

2 鸡球虫病的治疗

2.1 常用药物 抗球虫药的种类很多,如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有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化学合成抗球虫药如磺胺类的磺胺喹诺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基嘧啶,酰胺类的球痢灵,吡啶类的克球粉,胍类的氯苯呱,植物碱类的常山酮,喹诺酮类的苯甲氧喹酯、癸氧喹酯、丁氧喹酯,均三嗪类的妥曲珠利、地克珠利等。

2.2 用药方法 (1)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等药物,根据诊断的结果,鸡群病情的轻重按照一定的比例拌料或者将药物添加的饮水当中,有研究证明拌料比饮水添加效果好,但是饮水天2倍浓度效果与拌料相当。(2)氨丙啉,按照0.012%~0.024%的比例混入饮水,连用3d。(3)百球清2.5%溶液,按照0.0025%的比例混入饮水,连用3d。(4)使用药物预防鸡球虫病,仍是目前防治球虫病的重要手段。当前使用的抗球虫药,多是抑杀球虫发育史的早期阶段,而出现血便症状时,球虫发育基本完成了无性生殖而开始进入有性生殖阶段,此时用药,只能保护未出现明显症状或未感染的鸡,而对出现严重症状的病鸡,很难收到效果。因此到了易感日龄(2周以后)或流行季节,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投药进行预防。

2.3 注意事项 (1)由于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球虫药,近年来球虫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如喹诺酮类药物上市仅数月球虫就产生了抗药性,氯苯胍仅仅使用了一年就出现了抗药性。其它抗球虫药也都不同程度的有耐药现象。常用抗球虫药产生耐药性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喹啉类>氯羟吡啶>磺胺类、氯苯胍>氨丙啉>球痢灵>尼卡巴嗪>离子载体类>均三嗪类。耐药性的产生,使药物的有效性降低或者完全无效。(2)有计划地在短期内轮换或交替使用作用机理不同、抗球虫活性峰期不同的抗球虫药,就能维持药物的抗球虫活性。

如上所述,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周期分为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一个生活周期约7d不同的抗球虫药物,可以作用于球虫生长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每一种药物都有其定的作用峰期。作用峰期在球虫发育第1、2天的药物,宜作预防药;作用峰期在球虫发育第3、4天的药物,既能作为预防药,亦可作为治疗药应用。但应避免两种同一类的药物轮换使用,以免出现交叉耐药性。在执行用药方案时,一般先选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然后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这样不仅可减少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药物的作用峰期与免疫力的建立有关,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会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故这类一般只用于肉鸡,而不适用于蛋鸡和肉种鸡;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不影响鸡建立抗球虫免疫力,适用于包括蛋鸡和肉种鸡在内的各种类型鸡。

S858.31

B

1007-1733(2014)10-0024-02

2014–07–10)

猜你喜欢

卵囊离心管盲肠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微小隐孢子虫在HCT-8细胞内的培养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