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研究现状述评

2014-04-05李军荣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分制普通高校学报

李军荣

LI Junrong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研究现状述评

李军荣

LI Junrong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模式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各省(地区)学分制改革现状,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总结出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现状

近年来随着“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得到积极的贯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本文试图从前人的研究中总结经验,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启示。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论文数量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截止2013年2月18日,以学分制为篇名,并含体育课程的文章共有39篇;以体育课程学分制为篇名搜索到的文章有16篇;其中最早的是2002年4月,最晚的是2012年8月。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10篇,发在各地体育科技的有6篇。其中1996年至2003年8篇,2004年至2010年33篇,2011年至2012年4篇。以上数据表明,关于学分制的研究以2004年至2010年受学者们的关注度最高。

1.2 研究论文分类分布

在学者们研究的论文中以普通高校居多,职业院校高职高专,体育院校(专业)和普通高中较少只有一篇,其中包括江西、湖南、浙江、河南等教育大省的研究。值得一提的还有较多的个案研究,如中国矿业大学、江西师大,吉首大学,济宁学院、玉宁师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论文研究涉及到最多的是学分制体育课程体系模式和课程设置,其次是体育课程管理以及实施学分制产生的问题及对策还有课程、资源共享,实施效应、实施学分制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等。

2 理论研究现状

2.1 研究体育课程学分制模式设置

在有关学分制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充分肯定了体育课程学分制的优点,论述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必然性。葛玲燕,许兆政等概述了学分制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提出了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1]。黄祁平等认为学分制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能促进当代大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2]。杨剑等则通过描述体育课程学分制的特征和内涵,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3]。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阶段体育课的教学对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已发表有关体育课程学分制的论文数量和论文分类分布可以看出,当今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热点问题之一,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学年学分制条件下的分级教学向专项俱乐部的过渡,是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分级教学研究。学者们还就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设置形式及内容建构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高亮提出了体育课程理论教学模式,即通过在实践课中分散教授体育理论知识点和体育理论知识点专题讲座的形式相结合,达到一定的学时,授予学生体育课理论部分相应学分[4]。在实践课方面,汪晓林、王健等认为体育课程结构应该按身体素质课(基础课)和专项训练课(选项课)组成,基础课强调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把健康教育和体能结合起来;专项训练课则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5]。

2.2 教学模式改革

李晓新等从学生运动水平差异的角度提出高校应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级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体育课程分级确定学分、分级教学、分级评价[6]。杨剑等认为采用绩点学分制的分级教学模式,可以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适应。程杰认为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在根本性突破,总的来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还没有考虑学分制下的改革问题”[7]。厦门大学的郑婕还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为了激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逐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可采用“上课打卡”的体育教学模式[8]。沈辉等提出了分层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完善选修制,加强导师制,规范体育课程和学分标准化建设,用互动式教学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9]。

总之,体育课程分级教学和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上学者的共识。此外,学者们也对课程的量化、课程标准的设定、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运动项目的开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那么实施分级(分层)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分级评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分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怎样科学的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兴趣分级,以及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体育教师,这将成为体育界学者们下一步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现阶段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的一个难点。

2.3 全国各省、地区研究或者个案研究

当前国内高校已有不少体育工作者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行了学分制改革,并取得了一些先期成果。胡永男专门对湖南省高校体育学分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详细研制了《体育课程学分制方案》,分析了实行学分制的正负效应,提出了实行学分制所需的硬件、软件条件及信息配套措施和支持系统[10]。翁惠根等人对浙江省20多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以及实施体育学分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可开设多层次多方位的体育项目,为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提出了初步建议[11]。吕慧青等人对河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河南省体育学分的内容包涵广泛,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活动课、选项课、全民健身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等都包含在内[12]。唐衍平等人结合弹性学分制,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实施办法以及基本方案[13]。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尹国昌等人就学分制管理下高师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就江西师大的体育学分制改革提出了“一基三选”的新模式,被该校采纳,对推动江西师大公共体育学分制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4]。孙天明就中国矿业大学的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进行研究,并就建立学分制下的体育课程选课模式进行了探讨[15]。严德一等人还专门对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体育学分制教学方案进行了研制。可见,各省市、地区和各高校的的公共体育学分制如何进行改革己经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16]。学者们分别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规定了体育学分计算方法,制定出了一系列学分制方案,体育课程管理体系等。

2.4 学分制改革出现的问题

程一军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必须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学分制体系[17]。李建辉认为高校在实行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在教育理念、课程建设考试制度、师生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实际操作上的偏差[18]。程杰指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行学分制将有利于学生成长,但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可能出现政策和制度以及后勤服务的不配套[7]。秦双兰认为,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施要从实际出发,切忌搞一刀切,要循序渐进,条件不成熟的高校不必勉强,应分阶段进行,逐步完善[19]。翁惠根认为当前浙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存在选课与体育学分制的实施联系并不密切,致使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流于形式而无内容实质等状况[11]。吕慧青指出由于各高校的基础相差甚大,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普遍存在管理工作量大,软件系和硬件系统条件滞后的情况[12]。戴福祥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与学分制实施要求还相去甚远[20]。刘刚对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负效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后,出现部分学生避难就易的局面,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及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等实际情况造成的负效应凸显[21]。纵观以上学者的研究,各省或地区以及各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在要求课源充足,可供选择项目多样化,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加大的背景下,学分制下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增大。体育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体育学分制改革实施的瓶颈。

3 小结

以上研究表明,一方面,体育学分制改革的过程是渐进的,从学年学分制向弹性学分制过渡,而体育课程的弹性学分制又必须和体育课程“三自主”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牢记改革始终应该结合本校特点,因地制宜,具有校本特色,切忌盲目照搬套用,一刀切。第三方面,目前教师们普遍工作量较大,学分制改革触动最大的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利益,加大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对教师们的知识更新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的目标,才能更科学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及终身体育意识。

[1] 葛玲燕,许兆政.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学分制改革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05.

[2] 黄祁平,许方龙,蒋桂凤,等.论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作的优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51.

[3] 杨 剑,程 杰,彭 杰.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07.

[4] 高 亮.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512.

[5] 汪晓林,王健.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4):60.

[6] 李晓新,孙耀.对实行学分制的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分级教学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83.

[7] 程 杰.学分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1):99.

[8] 郑 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11):1524.

[9] 沈 辉,张宏伟.在新《教学指导纲要》下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161.

[10]胡永南.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40-242.

[11]翁惠根.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学分制状况的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1):79.

[12]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99.

[13]唐衍平,能小平.我院实施体育学分制的构想[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6):142.

[14]尹国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66.

[15]孙天明.我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04-142.

[16]严德一,王鲁克,候卫东,等.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教学方案的研制[J].济宁学院学报,2008(6):54.

[17]程一军.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中新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4(3):91.

[18]李建辉.大众化进程中高校实施学分制的若干问题辨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2):62.

[19]秦双兰.对高校扩招后体育课实行学分制改革步骤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9):95.

[20]戴福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87.

[21]刘 刚.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90.

Review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of China's Credit System

By used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the paper analyzed four aspects which included setting mode of credit system of college sport curriculum,teaching model reform,credit system reform status in each province,and the reform problems.It summed up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dit system reform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sport curriculum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credit system;reformation;current situation

G807

A

1003-983X(2014)01-0069-02

2013-07-0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q106);武汉音乐学院教学研究项目(120203)

李军荣(1977-),女,湖北洪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北 武汉430060

Department of Public Basic Courses,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Wuhan Hubei,430060

猜你喜欢

学分制普通高校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致敬学报40年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