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东地方民间传统艺术
——泰山皮影的挖掘整理及应用设计探讨

2014-04-03鞠达青范唯国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泰山

□苗 蕾 鞠达青 范唯国

关于山东地方民间传统艺术
——泰山皮影的挖掘整理及应用设计探讨

□苗 蕾1鞠达青1范唯国2

本文通过对泰山皮影的艺术现状、制作工艺、表现形式的挖掘整理,提出了对泰山皮影进行“创新性传承”的观点,并通过各种媒介扩大泰山皮影的影响和传播途径,打开设计思路,构思有益于泰山皮影传承性发展的产业链。

泰山皮影;创新性传承;应用设计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齐鲁之帮,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现存传统民间艺术荟萃了戏曲、皮影、杂技、曲艺、舞蹈、剪纸、刺绣、年画、泥塑、风筝、雕刻、灯彩、布艺、服饰、漆器、瓷器、陶艺、神像、蜡染、编织、民绘、木艺、石艺、书画、酒品、饮食、家具等上百个民间艺术种类。而皮影,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也当之无愧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潮中散发着浓郁馥香。

泰山皮影戏作为山东皮影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的皮影戏中同样具有着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泰山皮影戏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还借鉴了济南皮影戏之所长,而且将一代代泰山皮影人的艺术精髓、泰山文化及地方特色融入其中,在继承皮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有了更多新的发展,丰富了泰山皮影的表演艺术。

在社会快节奏变化的当代,西方文化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各种渗透,传媒以及丰富的现代艺术也给民俗文化带来了各种挤压,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众多因素使得泰山皮影戏一度跌入低谷,与其它民间艺术一同陷入失去时间记忆和发展空间的境地。

泰山皮影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辉煌,从最繁荣时的十几家演出单位,到后来的为衰落形式所迫,很多皮影艺人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皮影艺术,改行屈从他业维持生计;截止目前,泰安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已由原来的六人,现仅存范正安先生一人,是整个泰安市唯一的家族式皮影演出团体。因此对泰山皮影的深度挖掘研究以及对其相关产品产业链的开发,将对这门地方性特色民间艺术的传播和传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将对泰山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性开发应用两方面展开阐述。

一、对泰山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

(一)泰山皮影艺术的现状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其风趣诙谐的人物形象,声色俱佳的舞台表现,一直发散着奇芳异彩。为了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需要,其艺术创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它的艺术形态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与风格。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泰山皮影在制作上,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正侧面,注重轮廓的勾勒,如果皮料透明度高时,甚至直接彩绘。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表演起来视觉效果极好。刀法上,以镂空雕刻为主,用刀拙朴,粗犷豪放,体现了泰山人爽朗淳朴的民风和憨厚豁达的性格。在表演时,戏中的打斗场面很多,所以对影人的制作务求结实耐用,这和陕西的以观赏性为主的皮影制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在角色上分为生、旦、净、丑等行当,文人脸谱大多采用阳刻,武将大多采用阴刻,有坐骑的影人采用铁丝索挂的方法。另外,在皮影的缝制、拴杆上,泰山皮影都有别于其他皮影的制作技法,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泰山皮影的艺术风格既受到民间剪纸和京剧脸谱的影响,又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处。

泰山皮影戏声腔种类与表演技巧丰富,他与我国众地方的的皮影戏也有所不同,其他地区的皮影戏均由两人以上甚至八、九人演出,而现在的泰山皮影戏的表演、操纵、伴奏、演唱、道白均由一个人完成,所谓泰山皮影的“十不闲”也是因此由来。泰山皮影的曲调有浓重的念经调,主要有难调、平调、鼓调、琴调和念白中掺杂使用垛子板,但唱腔的整体风格较为高亢,使人感觉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泰山皮影的戏曲唱腔中突显的泰山地方语言特色和山东锣鼓棒子的乐曲风格,使其曲风愈加独特,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泰山皮影艺术的研究意义

皮影,因为其别致的造型,形象的雕刻,考究的施色,独特的表演手法,成为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象征。因此对泰山皮影戏的保护和研究,也是对我国传统皮影艺术历史、流传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代民俗文化,使皮影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如何对泰山皮影进行“创新性传承”

自从2007年泰山皮影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整体性和真实性的保护原则对泰山皮影进行了合理的保护和抢救,泰安市委、市政府也为泰山皮影的保护传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现在的研究课题除了以上陈述的对泰山皮影艺术进行保护挖掘外,主要是对泰山皮影进行“创新性传承”,通过各种媒介扩大泰山皮影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所谓创新性传承,就是对泰山皮影进行深度研究的同时,利用新型媒介传播皮影文化,并大力开发有利于皮影艺术传承的各类工艺品、媒介物等。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方法来扩大对泰山皮影的传承和应用。

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网络传播平台提高大众对皮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传播后台,用官方微博撰写制作一些有关泰山皮影的顺口溜、Flash动画、演出图片等的博文广泛发表,引起网友的注意、喜爱和大量转载。我们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订阅号发布泰山皮影相关的新闻、知识、演出信息、活动信息等,利用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皮影文化,引起公众的重视。

2007年至今,泰山皮影作为泰安市地方课程就已正式进入小学课程和大学选修课程。而我们想从同学们的兴趣出发,在各类学校开设皮影社团,开展皮影为主题的创新设计大赛,深入宣传泰山皮影的文化、艺术和制作,利用课余兴趣小组的形式,增加小、中、大学生群体对泰山皮影艺术的参与性,开设皮影制作和表演的体验课程。让他们从看皮影戏到演皮影戏,从了解皮影文化到会制作皮影玩偶,从学习皮影艺术到设计开发皮影相关产品。

将皮影制作成各种挂件、摆件、书签、T恤、儿童益智玩具等创新性传承载体。其实在我国别的有地方皮影艺术的省市,已经有关于皮影的相关工艺品生产,我们是想利用皮影造型艺术特色,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开发。我们可以把泰山皮影戏——泰山石敢当系列《石敢当大战荆葛王》、《石敢当龙角山除狼》、《石敢当战独角》、《石敢当灭金爪》、《石敢当五阁庙捉鬼》、《石敢当奈河避邪》、《石敢当王庄装媳妇》等众多剧目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点梳理,设计开发“石敢当”为主题的书签、登山杖、T恤等系列泰山特色旅游纪念品。除了一些司空见惯的挂件摆件类的工艺品以外,我们还需要提高皮影相关产品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化性和应用性,甚至把皮影文化扩展到儿童的智力开发领域,将皮影制作成系列益智类连环书籍、插接玩具、虚拟剧场等,在让孩子们认识了解皮影这种中国民俗文化瑰宝之余,又促进了他们的眼观、动脑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毕竟孩子才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

综上所述,我们将致力于对泰山皮影的深度挖掘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创新拓展,打开设计思路,构思有益于泰山皮影发展的产业链,寻找和发现一切可能与泰山皮影发生关联和承载关系的载体。但是泰山皮影作为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地域性民族文化,专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还都很强,相对缺少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课题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会比较多,但我们还是有信心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学的开发,把泰山皮影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特色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1] 孙建君.中国民间皮影[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5.

[2] 朱振华.城市语境中的泰山皮影戏研究[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6.

[3] 窦彬,谢丹丹.浅谈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设计原则[J].科学与财富,2013.11.

2014-07-08

山东地方民间传统艺术——泰山皮影的挖掘整理及应用设计(项目编号:23896);山东农业大学研究成果。

1.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省泰安市泰师附小, 山东泰安,271000

苗 蕾(1979- ),女,山东省平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商业展示设计方向的研究;鞠达青系本文通讯作者。

J528

A

1008-8091(2014)04-0111-03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泰山
我们来演皮影戏
泰山之行
皮影戏
泰山日出
月光皮影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