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

2014-04-03程兴中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制约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程兴中, 史 苏

(沈阳大学 a. 人事处, b. 党委宣传统战部, 辽宁 沈阳 110041)

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

程兴中a, 史 苏b

(沈阳大学 a. 人事处, b. 党委宣传统战部, 辽宁 沈阳 110041)

分析了制约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因素,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内容及社会培训方式等是影响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人力资源开发; 结构优化; 制约因素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到2020年中国要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实现这一发展规划,需要各个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深度,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持续优化。各个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持续深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需要人力资源开发相关人员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推动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制约

一个地区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于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地区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1]。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有利于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缺少法规层面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二元经济体制,这种政策限制了城乡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在户籍制度的限制下,农村户籍的人口不能够转为城市户口,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必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解除政策法规不足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限制。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个地区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当地的人力资源情况制定人才引进、保障、激励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夯实制度基础。针对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中由政策法规体系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完善各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2]。具体政策法规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①改革户籍制度。二元社会体制下,户籍制度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制约甚大,政府应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有效地提升人与岗位之间的整体匹配程度,减少人员流动的间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②完善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建立一个引导人力资源自觉提升自己素养的规章制度。例如,可以将职称与退休以后的工资挂钩,作为人才本身,为了以后获得更高的收入就会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③规范劳动用人制度。政府应构建一个完善的劳动监察制度,消除各种就业歧视,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给予行政处罚,帮助社会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唯才是举的用人氛围。④在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以后,政府应严格执法,避免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否则,有制度不执行带给人力资源开发的危害会远远甚于没有制度。

二、 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内容及社会培训方式制约

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教育和培训的供给总量、质量都会影响到人力资源开发。从教育的供给来看,目前中国很多地区都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制约作用,是因为很多地区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教育供给总量不足。长期以来,很多地区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居民不能享受到优质廉价的教育资源,承担了较重的教育成本支出,对于那些收入有限的贫困家庭,上学贵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不利影响。②教育供给区域不平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分布极不平衡,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比较贫乏,导致农村的人力资源不能够通过教育获得不断地提升。③教育资源投入不平衡。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基础教育、幼儿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目前职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缺失,影响了人力资源的结构。在社会培训方面,目前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在知识折旧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培训对人力资源开发意义重大,没有完善的社会培训体系,必然导致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影响到人力资源开发效果[3]。

教育和社会培训问题必须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得到有效解决。这样才能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落到实处,逐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断降低教育价格,让每一个人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②要着力进行教育资源投入方向的调整,加大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的投入,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职业教育及幼儿教育的长足发展。③在社会培训体系的构建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考虑到政府自身资源有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培训体系的构建,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培训体系,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实现人力资源在工作中的持续提升。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制约

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配套社会服务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不足都会影响到人力资源开发及结构优化的效果。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服务环节的薄弱是制约人力资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不能满足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需要,二者之间的不匹配直接影响了地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4]。社会服务体系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一方面使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合适的岗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②地方政府没有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平台,不能够定期发布就业相关数据,大量的人力资源因为得不到准确的就业信息,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努力方向出现了偏差。③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滞后,在信息时代,市场主体需要从信息服务平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没有信息平台,各市场主体就会出现信息相对隔离的状态,这对于任何一个市场主体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鉴于社会服务体系在人力资源开发及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部门应切实承担起人力资源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引导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

四、 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约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于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地区往往会依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产业发展规划,不同的规划往往就会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智力密集型产业两方面对比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中国很多地区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很多地区依托这些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简单的组装工作,赚取低廉的利润。在这种产业发展规划影响下,很多地区都满足于既有的发展模式,忽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实现经济结果的转型,从而削弱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规划的主导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被忽视,造成整个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整个人力资源队伍中,低素质劳动力占绝大部分,高素质人力资源极度匮乏。实施智力密集型区域经济规划的地方,考虑到智力密集型产业中高素质劳动力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上述劳动密集型区域经济规划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还有资源主导的产业规划等也会对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五、 人力资源开发与结构优化的区域地理环境文化制约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风俗文化、资源禀赋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及结构优化,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考验着人力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智慧。从自然地理环境层面来看,一个地区的地理交通状况、自然条件如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非常大,地理交通状况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就会吸引到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多都是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才带来了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聚集,反之那些地理位置不佳、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则影响人才的聚集。一般来说,虽然地理位置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在交通和生存环境方面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以通过构建便捷的交通、加大自然的改造力度,为人才的聚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风俗文化方面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属于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软环境因素,一般来讲,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比内陆人更富有开拓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的人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精神,更趋于保守,这也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是大城市,市场的民主开放程度越高,越是小的地方,自由民主会更差,因此,越是在小城市社会文化层面因素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就会更大,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制约来讲,文化这种软件层面的制约更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要想构建良好的、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文化氛围,需要地方政府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实现社会文化环境的完善是不太现实的。从资源禀赋层面看,中国很多地区的发展都过于依赖自然资源,那些依靠资源兴起的城市,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走向衰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做法导致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忽视,人力资源开发也因此被置于一边。区域地理环境文化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在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来破除这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六、 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1) 在人力资源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断彰显和国家构建人力资源强国时代背景下,各个地区应在观念层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工作,将人力资源开发置于重要位置[5]。

(2) 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开发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强化宣传使整个社会对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内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在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地区各种制约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的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最有利于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及结构优化的路径,最大限度地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4) 地方政府应当构筑人力资源凝聚高度,既要有培训人力资源的能力,又要有留住人力资源的高地。

(5) 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培训结构,努力发展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培训、聚集人力资源并且优化其结构。

[1] 萧鸣政.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8.

[2] 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36.

[3] 杨林,韩全芳.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68-71.

[4] 孙充政. 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5):22-25.

[5] 陈国信.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青年教师培训创新实践[J]. 社会科学家, 2005(S1):593-594,597.

【责任编辑王立坤】

RestrainingFactorsofDevelopmentandStructureOptimizationofHumanResources

ChengXingzhonga,ShiSub

(a. Personnel Department, b.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and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re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r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nd social service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raining metho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etc. Some specific solutions are propose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restraining factors

2014-05-06

程兴中(1980-),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助理研究员。

2095-5464(2014)05-0604-04

F 062

: A

猜你喜欢

制约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