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2014-04-01刘顺秋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积极性体育课课堂教学

刘顺秋

体育课是以室外为主要上课场地,以学生亲自参加为主要上课形式的一门基础课程。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重视体育锻炼的口号,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校中更重视各个文化课学科的学习,在体育课上参与程度不高。除了锻炼中考体育的科目外,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状态消极,请病事假的学生很多,女学生可能表现更为明显,到了冬季,这一状况更为严重。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我们体育课课堂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动起来成为我们很多体育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体育课上,要想使学生动起来,教师首先就要动起来。这种“动”既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也包括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要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必须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静下心来学习,了解新课改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实际需求,力争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去传授技能,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这样才能在体育课上动起来。

二、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学理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个人认识,也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这也是学生最需要成长和提升的三个方面。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在坚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是在教师的影响和安排下进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的机会。体育课本身就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如果上课形式过于死板,学生很难有积极性,自然就动不起来,有的甚至就不想动。

所以,要想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教师就一定要注意要关注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需求来安排我们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包括男生和女生的具体特点,来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就会被我们有针对性的教学所吸引,也就容易动起来。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喜欢动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参与度要求较高,当然学生也是比较喜欢这种能够参与其中的课堂。但是,现实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却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内容较少,形式相对单一。比如,实心球、一千米等项目,一般是以学生反复、枯燥地练习为主要方式,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慢慢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减少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调节课堂,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心智上还不成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情境,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多组织活动,尤其是比赛活动,如小组学生对抗赛,从而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具有故事性的体育活动,如“机智闯关”,把几项体育活动融入关卡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什么要摆臂才能跳得远?作垫上翻滚是为什么要团身呢?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好得多。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距离

在教学中,要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就需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为只有亲其师,学生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是需要情感的投入的,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和学生的愉快合作是一种启发、是一种关注,是一种人文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轻松学习,开放地思考。作为体育教师,教师要能用情感化学生,以心换心,在心灵上引起“共鸣”。例如,在游戏中,教师对获胜的一方可不失时机地和他们击掌庆祝,对失败的一方拍拍肩膀或摸摸头,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偶发事件,可采取宽容、转换、停顿、幽默、暗示、冷却等策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应对学生说:“你该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思维滞后的后进生,让他们也能得到应有的关爱,这样会让他们看到阳光、看到希望。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育教学中,并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地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只要我们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升,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积极性体育课课堂教学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体育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