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

2014-04-01魏丽芬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应对策略辅导员

魏丽芬

摘要:目的:以广东省内五所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应对策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职业倦怠调查表MBI-ES、MBI-GS,问卷调查针对300名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于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辅导员,博士学历、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较严重一些。结论: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高学历、高职称辅导员情况更严重一些。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倦怠 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工作压力的增大,高校辅导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1974年首先由美国人freudenberger提到,用来描述那些助人行业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况,表现为情绪、态度、行为方面,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辅导员是承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及任务而经常出现思想麻木、态度冷漠、失眠、烦躁等职业倦怠情况。因此,调查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无疑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对辅导员职业倦怠展开专题调查,并提出针对策略,进一步为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消除提供参考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为了保证调查的可信度与有效度,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我选取了广东五所高校的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全部回收,回收后获得有效问卷293份。在这293份有效回收的问卷中,其中男性辅导员138位,女性辅导员155位。

本次《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问卷》主要参照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调查表MBI-ES及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修订的MBI-GS问卷调查表,并做一定程度的修改。该问卷调查共含有22个项目,包含情绪倦怠、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量表采用0~5的六级评分方法,情绪衰竭或去个性化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个人成就感缺乏各项目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成就感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本次问卷调查的α系数为0.79,具有良好的效度,可以实施正确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五所高校辅导员性别、婚姻等情况的统计

表1 五所高校辅导员总体统计情况

性别 婚姻 学历 职称

辅导员人数 男 女 已婚 未婚 本科 硕士 博士 初级 中级 高级

暨南大学 59 35 24 40 19 10 39 10 45 10 04

华南师范大学 55 25 30 38 17 10 40 05 40 13 02

广东财经大学 65 33 32 45 20 07 55 03 38 20 0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6 25 31 48 08 07 48 01 36 10 10

广东金融学院 58 20 38 45 13 03 55 0 48 05 05

合计总人数 293 138 155 216 77 37 237 19 207 58 28

由表1可以看到调查辅导员的性别、婚姻、学历、职称情况。在293份有效的问卷中,男性辅导员占辅导员总数的47%,女性辅导员为53%。已婚辅导员占多数,为216份,占辅导员总数的73%。在学历方面,硕士学历辅导员占大部分,数量为237份,占辅导员总数的80%。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辅导员占总数的70%,数量为207位。

(二)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统计情况

表2 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总体统计情况

(mean±SD) 中值 t

总体职业倦怠 2.87±0.38 2.5 16.34**

情绪衰竭 2.93±0.49 2.5 20.09**

去个性化 2.05±0.25 2.5 -30.53**

低个人成就感 3.21±0.57 2.5 7.56**

*P<0.05, ** P<0.01, ***P<0.001

从表2中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可以看出,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因子2.93±0.49、去个性化因子2.05±0.25处于中等或偏上的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低个人成就感处于较高水平。

(三)不同职称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统计情况

表3 不同职称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统计情况

初级(n=207) 中级(n=58) 高级(n=28) 中值 t

总体职业倦怠 2.79±0.27 2.24±0.36 2.91±0.26 2.5 28.94*** 情绪衰竭 2.98±0.42 1.79±0.28 2.36±0.57 2.5 20.11***

去个性化 2.65±0.64 2.48±0.42 2.98±0.16 2.5 -25.76***

低个人成就感 3.05±0.57 2.58±0.58 3.16±0.25 2.5 3.56*

*P<0.05, **P<0.01, ***P<0.001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辅导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以高级职称出现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高级职称辅导员总体职业倦怠因子为2.91±0.26,从情绪衰竭因子、去个性化因子可以看出亦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低个人成就感处于较高水平。

(四)不同学历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统计情况

表4 不同学历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统计情况

本科(n=37) 硕士(n=237) 博士(n=19)中值 t

总体职业倦怠 2.71±0.34 3.06±0.63 3.14±0.36 2.5 15.67**

情绪衰竭 2.68±0.44 3.21±0.52 3.25±0.48 2.5 30.32***

去个性化 1.96±0.39 2.85±0.41 3.01±0.35 2.5 -20.19*

低个人成就感 2.91±0.57 3.01±0.28 3.05±0.21 2.5 8.34**

*P<0.05, **P<0.01, ***P<0.001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以学历最高的博士辅导员出现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博士辅导员总体职业倦怠因子为3.14±0.36,从情绪衰竭因子、去个性化因子可以看出亦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低个人成就感处于较高水平。

(五)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辅导员角色的模糊定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参与者,然而,除了这一工作之外,辅导员还有很多其他的事务要做,他们是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员、学习上的监督者、生活上的辅导员,可以说他们就是学生的高级保姆、学校的消防队员。辅导员这一尴尬模糊的位置也加剧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这些任务要求辅导员能够迅速适应并在这些角色之间相互转换,久而久之,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并完成任务,这会加剧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2.辅导员“努力求成”的心理误区存在。由于各高校重科研与重综合实力,辅导员在高校中位置的尴尬、角色的模糊也造成了其在高校中不如专业教师重要。基于此,辅导员努力工作,提高个人业绩、急于成功。但是,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其工作成就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造成了辅导员欲速则不达的事实。

3.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之间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相差大,相对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更严重一些;相对于本科、硕士学历的辅导员,博士学历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更严重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的任务更加多一些,职业倦怠也更严重一些。

四、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与措施

(一)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应该明确辅导员职责的界限,正确的定位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很大一部分是由角色模糊、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引起的。基于此,学校应该把卓有成效的机制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来。学校还应该加强辅导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薪水待遇,提高辅导员的学校地位,把辅导员当成专业教师一样对待。学校应使用更加完善、更有弹性的评价机制考核辅导员,主要从思想政治水平、理论决策水平等方面考核。学校方面还要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帮助辅导员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二)从辅导员自身看,辅导员要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应对职业倦怠

辅导员要走出校园,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这个圈子由家人、朋友、同学等组成,当遇到职业倦怠时辅导员可以更好地与家人交谈、与朋友、同学交流,这样做能够彻底放松自己。辅导员应该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妄自菲薄,不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尝试给自己设定短期能够完成的目标,提高自己的信心,从而把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地整合。辅导员还应提高个人的魅力,以自己领域的建树、卓越的智慧赢得周围同事、领导的赞赏,从而有效地应对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

[2]汪宏,王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

[3]颜宁,卜庆梅.实施管理创新,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J].管理科学文摘,2007(10).

[4]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5]王贵竹.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对策[J].辽宁学院学报,2013(20).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应对策略辅导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