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4-01马立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过程

马立明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它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具体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水平、个性差异等,并结合学习内容,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更加关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丰富的教学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不同观点,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地给予启发和诱导。通过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要注重课堂活动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比如,进行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有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四、巧妙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让学生从声、形、色、图等方面去感受体会,这样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讨论能集思广益,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组织讨论,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提升,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在针对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展示各个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难度适中、变化多样的课堂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集中他们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总之,教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指导、参与等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关注每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获取丰富的养分,这才是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