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要拥有创新精神

2014-04-01王丽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手段高中历史理念

王丽梅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在生活和学习中想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打破陈旧的观念和思想,进行大胆创新。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想要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高效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来改善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最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我们也需要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出色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高效率地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因此,为了能够最快地适应历史教学的新形势,高中历史教师就必须在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原则、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一、教学的原则要有创新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活动时遵守的规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点。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的发展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在每个历史阶段既有因果联系又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纷繁复杂的联系,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视野去了解和掌握。为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与现实生活和时事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创新建立多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的教学原则,以此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顺利地完成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大任务。

在传统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把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拥有的历史意义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总结和归纳好的历史知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去理解教师传授的思想,接受教师设置固定的思维模式,最后通过机械性的记忆将这些知识占为己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只坚持了一个教学原则,那就是让学生只从教材设定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样,就会使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束缚,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精神。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个教学原则,放开双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历史知识,多角度地去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还会拥有自己更加独特的见解。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锻炼了发散性思维,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素养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有了创新精神。

二、历史教学的理念要有创新

教学理念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的精神支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起着指导和统一的作用。在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还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支配和影响。因此,教师更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创新精神来打败“应试教育思想”,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型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设计出能够体验历史情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型、合作型以及探究型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教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在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师就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

三、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创新

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这是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应该创新的阶段。教学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但更新,历史教学手段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都有了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也需要随之进行创新性的改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索历史知识。教师应彻底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在整个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采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手段。

四、师生关系要有创新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二者融洽地相处,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历史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在素质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引导能否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就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和友爱。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主动和他们成为朋友,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树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便于在课堂中按照教师的引导开展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够用创新后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手段高中历史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