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4-04-01李丽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李丽萍

摘要:善用导读,指导教学。多读自悟,粗知大意。略中求精,训练能力。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 策略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是以抓住文章重点、难点,粗知文章大意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对此,我认为以下教学方法可以尝试。

一、善用导读,指导教学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导语。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在总结精读课文的同时引出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起到迁移的作用。因此,巧用导语,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活导语,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多读自悟,粗知大意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了。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自主阅读完成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教学:1.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读并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2.自读阶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读,在读中思考,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提出问题,再通过自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阅读,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略中求精,训练能力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提出以点带面的问题,精读解疑。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个体存有的疑问,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在讨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对一些有分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参与讨论,阅读文本,找出依据,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对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可以说,略读课文是学生从精读到课外独立阅读的一个“中介”。教师要利用好这座桥梁,适时向课外独立阅读延伸。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

总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素材。基于略读课文编排于精读课文之后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教师要避免过于简单化或精细化的弊端,要在正确认识略读教学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习来的方法,用于略读课文的阅读实践中,并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加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编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丁培忠主编.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