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化学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2014-04-01贡献宙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本智能课程

贡献宙

一、校本课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概念的正式提出皆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它是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二)学生个性

“学生个性”是指学生身心、意志、品质、特长等方面的状况。学生的个性,不仅包含学生个人个性,它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时代的特征。这里强调的个性,并不是自由放纵,而是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

(三)校本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基础

1.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加德纳还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而大多数学生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实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由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的学习。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激活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发散力。

二、发展学生个性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

(一)重视学生个性,开设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

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鉴于此,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切合实际,更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实施了《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问卷调查》,其中对学生需要的化学校本课程内容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学生期望在校本课程的实验中能观察到丰富多彩的现象,获得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并且能就实验中的问题,产生假设,不断探究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2.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校本课程,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有效方法,更能锻炼其观察生活的能力,保持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3.校本课程应该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存在。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在充分研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校本课程要以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

(二)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校本课程

1.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环境。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想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需要及个性特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提供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而所有措施的共同目标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展示个性。

2.充分实践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例如,对于动手能力强、善于质疑和思考、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课程设置了资料查找与整理、实验设计和实践、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着重培养这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关注其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三)引导交流合作,注重团队化的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心理气氛,自由而没有压抑感,学生可以就相关问题与同伴自由地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研究学校垃圾资源回收调查时,我们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调查活动。学生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记录学校一天垃圾产生总量;有的按照废纸、金属、塑料、树叶等分类统计;有的根据收集的数据制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汇总数据,集体分析学校垃圾产生的数量、分类情况、最终去向的统计图。学生从中学会了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关注校园里面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几点启示

(一)学生需求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知其所想,才能给其所需。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阅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不同的个性组成了完整的学生个体。我们应当承认这个差异,所以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情况,制定课程规划,这样的校本课程才具有生命力。

(二)发展个性是校本课程的制高点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就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开始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制高点应该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为根本,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

(三)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是校本课程的落脚点

绿叶衬红花,相得益彰。国家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针对学科特点,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这些校本课程的意义已超越了课本的范畴,它有助于实现国家课程中的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内容应当贴近学生实际,与教材紧密配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用性,围绕着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整合。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让学生充分自由思考,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校本智能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