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2014-04-01陈美如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旋律心理特征音乐欣赏

陈美如

摘要:音乐是心灵的弦歌,是智慧的呼唤。懂得欣赏音乐,是学习音乐的开端。本文探讨了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出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建议,分析了欣赏音乐的两要素。

关键词:音乐欣赏 心理特征 欣赏方法 欣赏要素 主旋律

一、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诗人的赞叹相信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它能够激发人的豪情壮志。音乐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心旷神怡。听懂了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洗涤,培养学生喜欢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高中音乐教育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音乐欣赏的价值难以言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课堂内外,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学生积累音乐知识,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驾驭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顺利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

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让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成为欣赏的主体,以此缓解高考带来的沉重的压力,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延续、发展与改进,学生要在不断学习中,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力。美国音乐家莫塞尔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倾注身心,开展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近音乐,融入音乐,能成为音乐的理解者与享用者。

三、欣赏音乐两要素

1.主动、认真、理解地倾听。“听”是欣赏音乐中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作品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快是慢?音乐语言有什么样的特性?我们在听了这样一部作品以后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去聆听,使学生能有备而来,必然做到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得到充分拓展,思路变得宽广,学习积极主动。例如,教学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节奏的变化、每一个音符的跳跃,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2.哼唱主旋律。作品的灵魂是音乐主题,倾听之后,鼓励学生引吭高歌唱主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作品,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草原小姐妹》是一部很感人的作品,《草原放牧》问世已三十多个春秋,久传不衰,它的选题、构思、乐曲的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精湛绝伦,学生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教学中引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几遍过后,大家兴致勃勃,深刻地了解了这部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音乐欣赏水平水涨船高,使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学生在学习音乐当中,学会欣赏音乐,培养欣赏的兴趣,掌握欣赏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新一代的栋梁之才。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主旋律心理特征音乐欣赏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