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探究

2014-04-01石玉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数学教学兴趣

石玉梅

摘要: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自主参与 数学教学 兴趣

自主探究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猜测验正、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发展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等抽象的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我就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及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作如下分析。

一、学生大多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因

(一)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

部分教师,特别是思想相对保守的教师,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坚持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这一固定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惯性思维,那就是课堂上就是听教师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只是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

(二)学生不愿主动地参与

很多时候,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的时候,发现学生往往表现得很沉默,不愿意参加。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包办”的太多,而让学生平时自己独立完成的太少,进而导致学生自身形成了很强的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主动参与了。

(三)学生不会主动地参与

很多教师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可能优化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就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的环节,如设计好预习的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但是,从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来看,非常不理想。这说明因为方法设计得不够科学,学生被动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其中,收获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感到亲切;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肯定,逐渐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既然我们希望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首先,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平台和空间,就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受式为主,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师给学生讲数学重要。其次,要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用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活动起来的就不让部分人来取代,要从学生的整体状况出发,从宏观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学困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新课标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只有以本身的积极进取、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治学严谨、不偏不倚等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纵然学生说得不完整,也要让他们说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数学本身是很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非常困难的。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多给学生提供些必要的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没有了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数学教学兴趣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