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4-04-01纪灵芝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所学建构教学方式

纪灵芝

摘要:模型构建教学方式是高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模型建构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作用,并详细研究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型建构教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模型建构教学实践

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学生有了更高水平的知识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模型建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课程知识,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能力。

一、高中生物模型建构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模型建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切实参与到课堂观察和实验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建构模型,还有利于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掌握所学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模型建构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模型建构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自身现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散思维,建构出合理的模型,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对困难情况的应对性等多方面素质,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另外,建构模型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轻言放弃的科学精神。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模型建构教学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进行模型构建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对课堂进行相应设计,要结合课本中适合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模型建构教学方式,在设计课堂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建构模型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从传统的简单灌输知识转变为指导整个课堂模型建构教学。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也使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高中生物模型建构实践

(一)通过模型建构引出新知识学习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进行模型建构的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学习前,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来进行模型构建。如在教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习过的DNA分子的组成单位,即脱氧核糖核苷酸及其组成结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给学生一些原始材料如泡沫、橡皮泥、硬纸片等,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建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模型和多脱氧核苷酸长链模型,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并指出错误。随后带领学生学习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再引导学生构建出相应分子模型。最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本中内容得到“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结论,并根据此结论对模型做出相应修改。到此为止,学生通过自己先前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思考,通过动手构建DNA分子模型,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本节知识,而且培养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利用模型建构进行知识巩固

模型建构教学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新知识,同样适合于课下学生们对上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首先,有些模型构建如果没有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如在学习完细胞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下课后分组进行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教师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在学生模型完成后要进行统一收集和展示,还可以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适当奖励。在复习课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模型的构建来提高复习效率。高中生物课堂中会涉及许多概念和专业术语,学习时学生可能印象还比较深刻,但当学习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后,单纯地死记硬背就可能导致知识的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概念图来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区分,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复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建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模型建构

在进行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除了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片、泡沫、绳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动画模拟。如教材中就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熟悉制作三维模型的流程,以便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相应模型构建。还应提前考虑到模型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学生不积极进行思考和动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等并且提前准备好应急方案。如在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时,如果构建模型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PPT引导学生完成模型的构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生命的起源等内容。

模型构建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正确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需要教师能够对模型构建教学正确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发群.中学生物模型建构教学法的探索与实施[J].科学教育.

[2]赵娜,杨伟利.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应用实例[J].科技信息.

[3]陆美红.谈模型建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所学建构教学方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非所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