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2014-04-01段雪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段雪琴

摘要: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教学是一种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激发兴趣、引探导学、开展活动。

关键词: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主体参与型教学正是积极响应这一教学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自主性、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总结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是诱因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是开发学生主体思维的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专注于学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教师就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要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实心实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尊重、信任、关爱、激励、赞扬带进语文课堂,感染、感化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不情愿为情愿,从而把与教师的合作视为己任,视为快乐。

(二)用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烈,因此适当开展一些学习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看谁说得好、看谁读的好、看谁写得好、比一比、赛一赛”等方法,让学生在期望——努力——成功的亲身体验中,不但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能够高够效地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吸收。

(三)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学生那些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使学生能持久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激励性评价,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态度。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表现好或有进步的学生,口头授予他们“朗读小能手”“进步之星”“小作家”等荣誉称号,在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激励下,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引探导学是关键

兴趣只是诱因,要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长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教师按照“省时、启智、轻负、高效”的标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在“引导”上多下功夫,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发现、合作交流、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导学——开辟学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导学要强调自主、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自读、赛读、齐读等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且把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讲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围绕本课的主线问题“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长征之难?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采用“读读、看看、想想、写写、说说”等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感受最深的“难”,跟其他同学交流。有自主、有选择、有合作)。

像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受教,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探究的兴趣浓厚,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启思——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奠基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思维的灿烂火花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教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问题思考,善于纵深地思考,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启迪自己思考。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曹冲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这一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质疑——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课堂上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有效激活主体,焕发活力,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创设情境,营造让学生大胆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敢问敢答,善问善答。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对课题进行质疑,对课文内容、语句进行质疑,对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质疑,对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质疑。

三、开展活动是动力

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活动中,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高效地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其主体参与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进行的表演、辩论、唱歌、画画、访问、讲故事、在生活中找错别字等活动不但能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有效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善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