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职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4-04-01邵清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例题数学知识思维

邵清华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教育不再仅仅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单纯重视知识的灌输,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基于“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致力于开发人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数学学科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职业中专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改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观念上作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在现阶段下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保障。为使课改顺利进行,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要有精湛的业务和博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理念,跟上时代潮流;三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求教师要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所以提倡教师要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

传统教育观的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累得头昏脑胀。这种教育观只注重学生“学会”多少知识,对学生是否“会学”却疏于关心。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脱节,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像这种传统教育,早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所以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因而需要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师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重要的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

三、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时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大大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传统教学中,在教学应用题或某些例题时,教师在准备讲例题之前,要先把例题抄在黑板上,有些例题还带有表格或图形,教师还要把表格或图形画在黑板上以便于讲解。教师抄题和画图的这段时间中,学生在下面觉得无所事事,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现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些例题或图形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充分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知识只靠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感觉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在屏幕上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将某些教学难点简单化、直观化,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改之前,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会”多少知识,对学生是否“会学”却疏于关心。所以,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亦可称多触角思维,其特点一是“多”,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从而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种各样的结论。二是“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能根据所发现的事实,及时修正原来的想法。三是“全”,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问题的全部,而且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仅要考虑问题的本身,而且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四是“新”,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因此,发散思维既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从心理学上讲,创造力是指在进行创造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数学学科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结晶。所谓善于创新的能力,就是指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感觉、知觉、记忆、联想、习惯等认知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认识结构。创造力与情感、意志、信念等有关,这是在人的心理活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想出新见解、新方案、新方法。教师讲课要重点点拨,语言应准确、生动、形象、风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还要巧设悬念,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总之,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努力探索,逐渐改变过去惯用的教学模式,从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例题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