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教育策略探究

2014-04-01常馨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常馨

摘要:近年来,我国开始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校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成因进而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职校生 心理问题 教育策略

一、影响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竞争激烈、网络信息爆炸、个人偶像崇拜、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复杂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年人的心理世界已经开始变得不平衡,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裕,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使得他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他们所关心的是流行、时尚、网游,崇尚的是偶像、明星,对新闻、对国家大事就是提不起兴趣。

2.家庭因素。由于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一个孩子,在家庭的小环境里,他们往往是父母的中心,被视为心肝宝贝,从小衣食无忧,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有些家庭和老人住在一起,孩子往往是长辈溺爱的对象,造成很多孩子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3.学生自身因素。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自行其事,不听劝告,不受约束。

二、职校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职校生正处于一生中矛盾最多的青春期,在学习上是弱势群体,自卑心理严重。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偏颇,家长教育态度野蛮,更有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少尽父母教育职责。职校生相对来说,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容易发生行为上的问题。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如下特点。

1.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职校生的自尊心非常强,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他们的自卑心很强,非常敏感,但自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相对较差。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就会沾沾自喜,盲目地自信。反之,又易转向情绪的反面,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的职校学生不能从正面去理解教师的批评教育,往往采取跟教师顶嘴、逃课等方式来渲泻自己的不满。遭受挫折后,学生不能冷静思考,从自身找原因,吸取失败的经验。

2.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大、矛盾多,是一个“多事”的阶段。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冲动、理智差,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弱,不愿受别人的管束,处事方法简单且不计后果,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一些学生情感复杂而丰富,情绪变化特别快,能因很小的事情特别激动或者高兴,又因很小的困难会陷入悲伤、苦恼、泄气和绝望。

3.为人处世不协调。职业学校的学生把同学之间的友谊看得非常重要,在生活、学习当中,他们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友谊。一个学生如果在生活、学习中没有相处很好的同学,他会感到非常得孤独和苦恼。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能给他更多的支持、带来更多的欢乐,同学的赞扬、鼓励甚至安慰,要比长辈、教师起到的作用更大。但是有些职校生虚荣心和自尊心特别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什么都跟别人去比较,发生矛盾不能从自身找原因,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这样就容易产生更多的矛盾,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

三、教育策略

1.加强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教师要改变老观念,针对不同学生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随着科学的进步,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单单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利用网络、短信等等方法进行沟通,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的沟通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当教师摸清学生的心理问题后,就可对症“下药”,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信。当学生相信你了,学生就会对你的课感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成绩就有所提高,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改变评价方式,多用赞赏和表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用一些赞赏之词,对学生的赞扬应体现在具体细微中,很小的进步教师也要肯定,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针对后进生的进步,教师更应该多表扬、多鼓励。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会有特长,所以教师不能用学习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单凭教师和学校还不能面面俱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大任务,教师只能在极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对学生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征得家长的配合,对于预防和改善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要与学校教师加强沟通,紧密配合,时时刻刻要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地交换意见,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职业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也要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心理,为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职校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浅谈心理剧提升职校生生命能量的妙用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