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山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4-04-01张德承王雪青黄家泺杨顺忠

吉林农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稻瘟病防治对策

张德承+王雪青+黄家泺+杨顺忠

摘要:稻瘟病是我县水稻重大病害之一,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了探寻有效治理稻瘟病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稻瘟病的为害问题,作者通过多年跟踪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稻瘟病近年来在我县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有效控制稻瘟病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乐业县稻瘟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稻瘟病;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84-2

稻瘟病是乐业县水稻重要病害之一。2007年~2013年7年间,就有4年为中等发生程度以上,其中有1年达到特大发生程度,每年发生面积在0.96~2.5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17.78%~47. 78%,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在40~400吨。

1发生为害原因分析

1.1品种抗性下降

由于同一抗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增加了病原菌对抗病品种的选择压力,加速了病源菌适应性变异,引发新的生理小种,使抗病品种短期失去抗性。高抗品种如汕优63、冈优527、华优86在我县的逻沙乡连续种植3年后变为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金优99、特优18在我县的逻西连续种3年后也表现为感病品种。我县逻西、幼平、新化等乡,是稻瘟病轻发区,但由于几年来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也有稻瘟病不同程度发生,病叶率高的32%,部分地方还出现56%的高病叶率。几年来,种植的感病品种多,菌源量大,生理小种复杂,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给其选择机会,栽培品种不具抗性的现象迅速上升,在局部地方失去抗性成为感病品种。

1.2气候条件适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1.2.1气候特点适于稻瘟病发生乐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降雨量981.0~1724.4毫米之间,都集中在夏季。温暖、潮湿、多雾、昼夜温差大是我县夏季的特点,也是稻瘟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同时,乐业县属桂西北高寒山区,海拔落差大,形成了两大气候特点:以海拔350~450米的逻西、幼平、雅长、新化四个乡(镇)为热带区,是我县稻瘟病轻发区;海拔500~900米的逻沙、甘田、同乐、花坪四个乡(镇)为寒带区,是我县稻瘟病的重发区。说明海拔相对越高稻瘟病发生越重。

1.2.2多雨天气利于稻温病的流行特别是乐业县每年的7月、8月是多雨季节,这两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7月下旬、8月上、中旬是中稻孕穗、抽穗、灌浆期。这段时间若遇阴雨天,将利于穗颈瘟的流行,特别是抽穗灌浆期遇雨,穗瘟发生严重。近7年来水稻孕穗、抽穗、灌浆期天气状况见表1。

1.3栽培管理不当

普遍存在偏施、迟施、重施氮肥及磷钾肥不足现象,是引起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减弱稻株硅质化作用,引起稻株软弱和披叶现象,造成稻瘟病的流行。如抗病品种冈优527,在高氮条件下也发生穗瘟;中抗品种金优99,则穗瘟发生严重。过量施用氮肥对水稻抗病力下降影响较大,增施钾肥,在短期内也不能消除;长期深水灌溉,冷水浸田或田间水分不足,特别是孕穗期受旱,易引起稻瘟病的流行。乐业县多年来自然灌溉条件差,靠天要水现象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为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环境,加速了稻瘟病的为害;施用未腐熟带菌的农家肥,把稻瘟病菌直接带入秧田或本田,增强菌源量,同时,部分群众防治意识差,重虫轻病现象严重,农事管理不当。

1.4药剂防治效果差

一是药剂质量差,一些复配药剂有效成份少,药效不稳定,如三环硫类,对穗瘟防效差。二是用药量不足,如丰登,常用量28克/667立方米防效达50%,用量达40克/667立方米,防效才达75%。三是施药存在问题:药液量不足,有的喷施量仅为30~40公斤,喷药不均匀;粗喷雾,药剂跌落根部,叶、穗苞粘药剂量少;禾叶水滴过多,药液易跌落;粉剂、悬浮剂等稀释不均匀;逆风前进喷药易跌落药液。

2防治技术探讨

2.1选择高产抗病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示范

高产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只有品种本身抗病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同时节省防治的投入,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如目前推广的冈优系列、特优系列、金优系列等。抗病品种的选择一定要2~3年进行品种轮换,避免同一品种连片种植,以防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与流行。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还要做好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因为每个抗病品种经多年种植,其抗病能力将不断下降,只有通过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筛选出新的抗病品种作为下年推广的后备力量,才能使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有条不絮地进行。

2.2做好冬季病稻草处理及种子消毒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等来年温度、湿度上升,条件适宜,其病菌丝、分生孢子活动加强,并成为来年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实践证明带病稻草堆肥,经十天充分发酵,温度达52℃~60℃,病源菌可全部死亡。所以通过对冬季病稻草烧毁或高温堆埋,是防治稻瘟病初次侵染的重要手段。同时,播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可用强氯精500~800倍液进行浸种12小时,洗净后浸种12小时再进行催芽,可有效地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减少病害发生。

2.3利用遗传多样性进行防治

同一区域可同时种植几个搭配的抗病品种,不宜种植单一品种,以延缓抗病品种减退。需种植的感病品种可与适合搭配的抗病品种隔行间栽或混种,如高杆感病品种与矮杆遗传性状差异小的品种混栽,能减轻感病品种发生程度。

2.4加强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措施中,加强肥水管理,对稻瘟病可起到极其重要防治作用。在施肥方面,做到重施基肥,早追肥,氮、磷、钾有机肥相互配合。防止过多或过迟偏施氮素化肥,要适时适量进行合理施肥,做到既能保证满足水稻高产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水稻在最易感病的主要阶段里,其抗病力不会下降。为了使肥、水管理密切配合,在排水方面,要浅水勤灌,适时、适当排水晒田,实行健身栽培。科学用水,采用浅水匀栽,寸水回青分蘖,足苗晒田。孕穗后期、抽穗期浅灌,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的排灌方式。在孕穗、抽穗阶段,不能受涝受旱,促使水稻根糸发育良好,增强抗病力。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瘟病的发生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防治。

2.5实行轮作

实行轮作是防止稻瘟病流行为害的有效措施之一。采用轮作,能有效隔离稻瘟病菌,使之失去寄主作物,破坏了稻瘟病的生存条件,从而有效防止稻瘟病的入侵为害。如在重病区的水田实行“玉米———水稻”轮作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其产量效益相当。如逻沙乡逻瓦村是稻瘟病重灾区,该村1500亩水田在2007~2010年连续4年遭到稻瘟病的为害,损失惨重。在当地地政府的引导下,其从2011年~2013年就有80%的农户种上了玉米并顺利收获,避过了2010、2011年稻瘟病的为害。因此,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实行适当的“玉米———水稻”轮作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

2.6合理用药,科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农药,如丰登、富士一号、三环唑、稻瘟灵等都是防治稻瘟病的理想药剂。防治方法:一是在叶瘟发生的初期,要立即组织群众喷药防治,对病源中心叶瘟重症田块,要坚持7~10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及时控制叶瘟流行,减少菌源,控制后期穗颈瘟的发生;二是在孕穗期末和齐穗期分别用药一次,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发生。施药量:每667立方米可用25%丰登40克或30%稻瘟灵150毫升l加水60公斤喷雾。选择在晴天或傍晚施药。采用常量喷雾法,雾滴要细,喷施均匀。药液要喷到禾穗、叶鞘;三是针对病情科学用药,可适当加入增效剂;采用后退顺风方式喷药。在未发病和发病初期,提倡使用保护性药剂,对已发病的田块施用治疗效果好的药剂。

参考文献

[1]赵秀山.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2,(3).

[2]王维超.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3).

[3]乐业县农作物病虫观测资料档案(测报灯诱虫灯逐日记载表册2007年-2013年).

作者简介:张德承,乐业县农业局病虫测报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稻瘟病防治对策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