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双重经济效应及伦理规范*

2014-03-31胡青青

关键词:网民伦理道德

胡青青

(湖南工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在网络经济时代下,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技术力量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伴随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如影随形,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际圈子、道德准则随之发生变化。关注网络语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其负面效应,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以最大化的优势确保网络语言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一 网络语言的本质内涵

就网络语言的概念而言,绝大多数学者对此主要倾向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使用频率及社会学角度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定义。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 在其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中认为网络语言的概念为能呈现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以一种存在于所有网络环境中的媒介形式存在,并能体现出网络的独特面貌。[1]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一书中指出,网络语言是出现在网络上的,网络上常用的以及跟网络有关的语言。[2]郑远汉认为,网络语言是某类相关领域的名词术语,不仅涉及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更多的理解为网友聊天时突发“创新”的一类特殊符号或特殊用法。[3]秦秀白把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的一类新兴的媒体。[4]

国内学者对网络语言概念的界定虽然表达形式不同,分析角度各异,但大都把网络语言的广狭之分作为研究范围的标准,并倾向于把狭义的网络语言作为其研究重点。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要是指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凭借先进的技术、平台,网络用户相互之间“创造”的产物,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并被网络群体普遍认可的“新语言”形式。

二 网络语言的经济特征

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在诸多网络语言论述中都有所讨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处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经济性、价值性、效用性、收益性等特征。

(1)经济性。在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Jacob Marschak(1965 年)作为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对于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进行了揭示。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与其他资源相同,均具有经济性。在网络经济时代,鉴于网络服务的可偿性,其经济性的语言特点尤为明显;再者,最能直接体现网络语言经济性的,还表现在对句式的选用上。为达到高效交际,网民群体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短句来代替长句、复杂句的运用。尽管不能代表网民之间聊天的所有记录,也将网络语言经济性的特点表露无疑。[5]

(2)价值性。网络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的产品和服务性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这些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之间的网络交流都需要通过网民们使用网络语言来传递具有价值性商业信息。因此,网络语言在网络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信息传递的价值性特征。

(3)效用性。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互联网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体的联结,在这种背景之下,网络语言成为了虚拟经济工具。网民个体以网络语言为依托,从其消费产品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网络语言相对于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具体表现为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网民们通过网络语言进行交际所得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即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不断上升。

(4)收益性。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网络成本由网络投资成本、网络语言的传递成本和网络语言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等三大部分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除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与网民使用的网络语言频率相关外,其他因网络投资一次投入后的长期使用性,费用与使用网络数量、入网量不相关,边际成本趋于零。随着网民们使用语言频率的增加,网络语言平均边际成本呈递减的趋势,反而促进其边际收益呈递增性。因此,网络语言在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上表现出收益性特征。

三 网络语言对网络经济影响的双重效应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现象和适用网络经济发展的工具,是一种影响力相当大的“生产力”,其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扮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网络语言对网络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1)网络语言的正面经济效应。网络语言给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它之所以成为新潮流的代表,不仅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或工具,而是其广泛的影响力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作为新时代的网络文化,网络语言首当其冲,它代表着网络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正效应。

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信息处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成为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最重要的区别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深入至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成为网络经济活动的杠杆。与实体经济相比较,网络经济直接跨越生产领域取得经济效益,这大幅度加速了资金的周转与流通,能保证短时间内筹集资金,更利于经济效应形成规模。[6]

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对网络语言带来了的效益,促使了传统文化生成模式的转型。依照CNNIC第31 次统计,截至2012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数据达到5.63 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至2.41 亿,团购用户数则出现8327 万的高额数据,足以证明网络购物是济增长的亮点之一。随着网络文化的提倡成为一种趋势,网络经济找寻到网络语言的运用这一新的发展契机,随即促成了极具潜力的新型经济增长领域。2013 年11 月11 日,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晚上9 点,成交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00 亿元。浙江、广东、江苏荣获买家前三省,而湖南排名第九,高达13 个亿。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网络语言的广泛运用给现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机会。然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领域,运用一种新的交流与传播手段,也就是所谓的网络语言,它以网民终端的形式联系社会,形成文化载体并营造良好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对传统文化的生产、流通、传播及接受方式产生冲击,并强力促使传统文化生成模式向良性模式转变,以网络语言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并改变着网民们的经济观念。[7]

网络语言深刻影响了传统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改变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处于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市场,网络语言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运作成功或失败,与企业内外部环境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有效性的关联。疏通企业信息流通渠道,可以促进企业资源呈现最优化配置,甚至让企业信息在市场流通中呈现最大价值。同时,企业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其低成本、高利润的交易特点,大大促进企业缩减开支、创造高额收益,甚至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进军国际市场,为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设立新的国际性标杆,全方位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及生产水平,促进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尝试运用、掌握网络语言,通过网络语言的创新及时调整企业文化理念,使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8]

(2)网络语言的负面经济效应。网络语言既对虚拟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也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扩大网民人际交往圈子的同时,网络群体依赖程度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的社会现象。企业通过虚拟网络发布虚假广告、信息等,骗取网民的钱财,严重扰乱网络市场的经济秩序。有的网民通过进入虚拟空间,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虚拟的时空,尤其是道德自律能力较差的网民及“慎独”意识较强的网民,放开现实社会道德伦理的束缚,造成了基本社会责任及道德责任感的缺乏的严重现象。

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网络语言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虚拟文化作为网络语言的生成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虚拟经济的发展层面。虚拟经济在推进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宏观经济领域带来了负面效应。如果网民们通过网络语言,了解到虚假的投资信息,将导致虚拟资本超额,促使非生产领域涌入大量资本。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仅容易造成实体经济投资缺口,减小生产领域投资量,还将形成社会失业、国内物价上涨的困难局面,甚至形成通货膨胀现象,最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后果。

从微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语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尽管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健全和完善,如行业监管的滞后、商家道德缺陷、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等,使得网上支付风险突出。支付风险突出直接导致了网购消费欺诈、企业无序竞争、用户信息泄漏等问题产生。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商业秘密是网络经济环境下制胜的法宝,一旦企业的商业秘密通过网络语言交流被公开传播,企业将面临致命性的打击。然而,当今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也面临着较大的危机,具体表现在: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企业之间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通过网络交际套取企业的机密信息,黑客们利用破译通道来窃取对方商业秘密,继而通过网络倒卖对方的商业机密。因此,网络交际在某种程度导致了非正常交际秩序,干扰了正常有序的网络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了微观经济发展的速度。

四 网络语言的伦理对策

鉴于以上网络语言对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我们应予以预防解决对策。政府监管的滞后、商家道德的缺乏、消费者安全意识的薄弱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网络语言环境的非正常交际秩序;其窃取商业秘密和倒卖对方的商业机密的行为,反映了网民们基本社会责任及道德责任感的缺乏。因此,对网络采取正确的伦理原则进行规范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网络语言在网络经济发展的伦理原则

从网络语言使用方面看,言论自由原则、尊重他人人格原则、无伤正当利益原则应成为网民们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9]网络经济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网络语言的交流沟通,两者既然存在利益关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共同体。网络语言伦理原则应是网民们坚持的基本道德原则,而无伤正当利益原则更是重中之重。在基本道德原则的实施过程中,其网络语言行为所涉及的道德价值判断,不仅要关注网络语言行为是否对其他经济体利益构成损害,还应当重视网民对他人、企业、社会所承担的义务是否履行,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及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若网民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或公众利益,这种利益的获得渠道则从根本上呈现出非道德性,应受道德的谴责。因此,不管是现实生活的个体,还是虚拟经济环境下的网民都应当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和不侵害他人利益,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同时,更应坚守网民应尽的责任,具备一定的道德底线。坚持无伤正当利益的网络语言伦理原则是网民们的基本义务,并以此为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网络语言在构建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伦理规范。

网络语言道德规范是网络语言道德原则的实体体现。由于道德实践与道德规范的不可分割性,网络语言道德实践是网络语言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道德规范就某种程度而言,是道德原则实体化和条例化的具体体现,是网络语言道德原则替代良好的网络语言道德实践准则和行为方式的基本保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民们应遵守不向他人透露个人或企业的商业秘密作为基本的网络语言伦理规范。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商业秘密是关系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若网民们不小心或刻意公开传播商业信息,向他人透露个人或企业商业秘密等行为都将对其造成巨大损失。不侵犯商业秘密这一道德规范着重体现了网络语言伦理原则中的无伤正当利益原则。因此,不管是企业员工或是普通网民均在网络语言交流中应严格遵守并确保此规范。

第三,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对网络语言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需要政府、社会、行业及个人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和谐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需要采取技术规范、行政监督、法律及道德约束、行业自律等措施,多层次促进健康网络语言交流平台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遵循网络语言伦理规范,对网民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遵循网络语言伦理规范,实现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此同时,规范网民们的网络行为,确保网络交际主体自觉遵守网络语言伦理原则和网络语言伦理规范并接受其约束。因此,通过以上伦理规范及措施,将促进网络语言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有利于网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Crystal 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8.

[2]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216-218.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2(3):102-106.

[4]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5]赵玉英.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7-18.

[6]朱瑞海.网络文化双重效应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17):174.

[7]鲍宏礼,鲁丽荣.论全球化时代网络文化的双重效应[J].学术论坛,2004(1):112-115.

[8]李妮娜.网络语言的双重效应及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2.

[9]吕耀怀,胡 愈,刘春娥.网络语言伦理的原则与规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1):108-111.

猜你喜欢

网民伦理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