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及消弭路径探索

2014-03-29汪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同学体育

汪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410105)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及消弭路径探索

汪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410105)

生态学属于一门生物科学,其主要是研究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前,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科这一方面来对生态学进行研究,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人文哲学的层面.当前社会,体育活动的和谐、生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教学要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走生态之路.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学也逐渐被学校边缘化等问题不断的出现,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严重.本论文重点对学校体育教育生态失衡的现象和原因进行阐述,并且提出构建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平衡的策略.

体育教学;生态失衡;学校;学生

所谓生物学,就是探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联.在体育授课当中,包含着多种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同学间的关系、老师和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活动可谓是一个微观的生态体系,因此对于体育授课的生态探究是非常合理的.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日益进步,学校体育授课在生态平衡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教学也缺乏创新和探索,生态失衡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都阻碍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1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含义

我国研究教育生态学最早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了80年代,才有对于体育生态学的研究.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生态学探究的起步较晚,尽管针对体育授课的探究文章也有一部分,但是大多数都是移植的情况比较多,这些论文的理论大多数都是现有的理论,所以,那些可以对体育教学生态学有理论创新的情况非常少.要想使体育教学完成生态化最终还是在进行体育教学上探究,运用生态学的有关规律,从大局、发展、平衡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从而使体育教学有长远的发展.体育授课和别的学科有着很大的不一样,它在授课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关联的很多,构成有社会性的授课特点.在进行体育授课的时候,它主要包含了人文、自然和社会的因素,人为因素包含了老师和同学;社会因素包括了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体育授课的核心价值观;自然因素包含了运动器械、场地、服装等.

体育教学关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中人的要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同学间的交流表现在很多的层面,不但表现在面部表情上,还表现在肢体的语言上.同时,同学间的距离、师生间的距离和位置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随之改变.社会因素包括体育授课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带动之下,对体育授课的设计、课堂情况以及教学重点的指引.自然因素是影响体育授课的主要内容,体育授课对自然的需求也很高.我们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能够看出,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更加突出的作用.作为微观的生态系统,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平衡性、协同性、整体性和共生性的特点.体育授课的生态平衡从开始的平衡到后来的失衡到最后的新平衡,老师、同学和教学活动本身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共性发展,与此同时其内部的各个要素也在经历着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过程.这种适应包括了同学、老师适应新环境、师生间的相互适应,老师对于新的器材、学习的内容等所有的情况的适应.体育教学体系进展主要是指授课活动内容要不断丰富,教学组织的形式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等.

2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的现象和原因

2.1 学生体育意识失衡,社会因素滞后

我国的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情况仍然无法改变.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仍然是从应试的内容出发,针对初中中考和高中会考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在课堂中,反复的练习100米、800米,反复的练习运球过障碍,反复练习立定跳远等.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无法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因此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况.从外,初中的体育不是主科,大多数的教学时间都被挤没了,大多数的初中体育课堂就是同学自由发展的最佳表现,很多地方的体育会考、中考和高中会考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空有形式,考试中替考、作弊的现象频频发生.这样的体育实践在学生心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导致学生的对于体育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更好的价值观点,表现为两点:第一,同学没有参与体育课的热情,没有了参与体育文化课的源动力.第二是学生认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并不重要.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懒散,消极,体育场上很难见到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影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也正是源于此.生态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理论发生变化的时候,另外一个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形,这样互相的促进就是协变特性.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这种协变性体现在不同教学要素之间的协同变化.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教师的情绪高涨,那么同学们也会跟着情绪高涨.假如同学们情绪不高、没有精神,老师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学生体育意识失衡不仅仅会导致大学课堂气氛沉闷,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影响的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授课的生态向着好的层面发展.对于微观的生态体系,体育授课的关键和授课自身状况的制约.在情形当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因素制约,包含了学校体育观念和核心价值观.在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传统和体育价值观念无不体现出保守和惰性.在学校教育中,科技文化、专业教育文化等受到重视,而体育文化却被轻视,因此学校体育只能悬浮在空中,尤其是在大学当中,体育课题往往得不到科研部门的审批,体育教师的高级职称名额被不断缩减,甚至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也被削减.体育教学本能够激发学生们生命中的活力,挖掘生命的天性,让学生能够展现多彩自我,但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体育教学受到压抑,“以生命为本,以人为本”只能成为一句口号,体育教学本质实难实现.由于体育课堂的授课时间遭到了制约,授课的内容和授课方法、考核标准等都需要进过教务部门的审核,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学的理念不得不发生变化.所以导致了学生、体育教师、体育课堂三者与周围环境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失去了平衡,这也与我国推广素质教育相矛盾.

2.2 动态平衡缺失与体育授课环境的超耐性

生态学的原理觉得,在平稳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当中的每一个部分和功能都处在动态的相互适应和协调中,只有不断地打破原有平衡,生物才能够进化和发展,获得新的适应.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暂时不考虑其他的生态因素,给同学们传播体育观念、技术和文化,同学们自己进行自身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体育技能.假如老师的授课方式、授课观念、授课方法、手段等数十年如一日,几乎不发生任何的变化,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必然会下降,体育改革也会受到阻碍.目前,正是因为国内的体育授课没有动态的均衡理论,造成体育授课进展较慢,授课的质量得不到提升,变革的成果不突出.关键表现在体育有关单位对于运动对的建设非常重视,将精力放到了运动设施的改善方面,而体育教学却没有任何变化,保持现状,缺乏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方法单一,教材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大多数的老师体育授课很多年,不进行备课,也不书写教案.老师之间的交流很少.没有交流的机会,也没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同时由于体育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不足,所以多年来体育教学仍然是凭借教学经验,缺乏创新和改革的意思.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一直处于一种静态的适应和平衡之中,所以很难通过动态发展来寻求提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说,生物本身都具有承受力和忍耐性,假如他们依赖的生存环境超出了自身的忍耐力就会出现不理想的结果.同学们是体育这个微观生物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承受的耐度也是有效的,当生态环境超过学生承受的极限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运动过量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压抑的情绪.在目前,我国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育运动没有对应的设施,得不到理想的器材,体育老师数量短缺.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们就不得不承受这种不平衡的超耐度的生态环境.例如:有些学校在狭小的室内空间需要多个班级同时上课,而且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比较多,进行的课程内容也不一样;同时,室外体育场地情况堪忧,很多大学至今仍然使用水泥场地,数量有限的塑胶场地被规划为篮球场、网球场等多种用途的场地.多个班级混杂在一起上课,噪音互相干扰,空间密度大,这样学生的自由时间都被限制了,交流的空间被挤占,同学们的体育运动兴趣被扼杀,而体育教学促进人的生命发展的意义也没能够实现.

3 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消弭路径

3.1 体育教学要具备反思意识,树立生命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传闻欧诺个文化、现代文化等的多重发展时期,我国体育教育同样受到他们的影响,在不断加快教育投入,提高国家教育水平,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系统还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尽管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自身不断的进步,受到了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体系、教学环境设施、教学价值观等影响,同时还面临着体育教育改革和探索困难重重的困境,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对我们的体育教学的生态均衡造成负面的影响.在体育神态化的进程里,最重要的就是反思.只有随时的反思自己,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进步的同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学生的生命可持续发展是体育教学生态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样的目标是对西方的二元价值体系的一种反思,不再对个人与社会的价值体系进行探讨,他们的价值理念都是表现在同学们的生命成长这一理念之上.生态化的价值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受任何的约束,只表现为自由的成长,这也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然性的主要表现.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价值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而社会价值的最终实现还是需要通过人,只有同学们的生命能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方能保证我们的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进步.

3.2 创建轻松的师生关系,合理的选择课程

第一,“敬畏生命”是有效挑选课程的主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由于体育教学是一种针对身体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注意生态的特性,在进行课程的研发、挑选的时候,一定要让同学们能够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知道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知道我国传统体育的优良品德,注意自然和生命的和谐统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会能够毕生进步的精神,从而更好的迎接现代社会的所有挑战.

第二,老师和学生和谐发展就要注意生态的同一性,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和学生互相沟通,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体育授课的时候坚持交流,坚持对话,师生之间才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实现精神层面的交流,互相理解,实现民主,促进师生关系的生态平衡.这种交流和沟通并非传统的说教,也不是咨询,而是在教学的进行工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同学们,在授课的时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和不同观点要给予更加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压制,要学会体会学生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思想.

最后,构建优质的生态境遇,给生态化的体育授课供应适合的物质与精神保障,把培育具有强壮生命力的健康接班人作为授课的目标.将身体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体育教学活动对活动场地的要求更高.体育场馆内的健身设置要安全舒适,场地宽敞明亮,体育教学的配套设备都要符合现代体育审美标准,符合健康发展的要求.

4 总结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失衡的情况较为严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不高,对于体育课程认识不深,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场地的限制,学校体育教学价值观念和体育教学环境的束缚都导致了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失衡.要想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就必须要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各个因素关系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校要提供充足、舒适的体育环境为体育教学所利用,促使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生态系统建立新的适应,才能够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1〕杨四耕.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2〕曾永成.文艺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0.

〔3〕陈爱光.体育生态学构建的初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4〕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7.

〔5〕李振基,陈小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5.

〔6〕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 2011(11):86-89.

〔7〕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61-67.

G807.4

A

1673-260X(2014)07-0100-03

猜你喜欢

生态同学体育
“生态养生”娱晚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生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