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现状评述

2014-03-29邹晓惠陈荣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

邹晓惠, 陈荣泉

(1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北碚400715;2石河子大学 外国语学院, 新疆 石河子832000)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现状评述

邹晓惠1, 陈荣泉2

(1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北碚400715;2石河子大学 外国语学院, 新疆 石河子83200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随时更新、人才大批量输出与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等矛盾日益凸显,这些矛盾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此为依托,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高等教育可谓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2011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在校生3167万人,高考毛入学率达到26.9%,因此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学转向了大众教育.同时,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让国家和社会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人才质量的问题上.从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到2003年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再到《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确定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在强调将发展高等教育的核心向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转变,也就是说,教育部始终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教育部针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各方举措实施的同时,如何监控和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也成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1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涵义

1992 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起步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就开始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业界也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和界定.周振海认为,教学质量监控,就是要以既定的标准为依据,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最终的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向好的方向发展,使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陈玉君指出,教学质量监控,就是要以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据,判断出教学过程及结果是否达到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以此做出适当的激励与控制来帮助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沈玉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是指高校在内外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和支持下,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评价的方法,不断的寻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指,高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对其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体制完善且能持续不断的监控体系.而对教学过程的评判,能够促进教学环节中职责明确、权限明确且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稳步、快速、科学的得到提高.

2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理论及构建模式

教学质量在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已经不容撼动.但在如何更好的监控与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认识与实践方面,从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到国内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是基于系统理论的观点.业内的部分专家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分为输入保障、过程保障及输出保障,并将整个质量保证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输出保障通过毕业合格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张以科认为,监控体系构建就是把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统一起来,并按程序有机运行,形成合力.俞继凤通过系统的环境适应原则提出要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念、有序原则和反馈原则来构建监控系统.

二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成长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引入到我国.理论观点方面,王良志提出管理质量的工程观点、质量标准化观点等.从框架设计方面,张利庆通过阐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特征,指出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三大特征.细致分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内容与高校质量管理结合的可行性.朱永江认为,系统化质量信息、文件化的质量标准及常态化质量评估对于构建和实现保障体系是有效的.

三是在实践探索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就开始关注ISO9000标准,主要集中于航海类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都先后通过了该体系资格认证.目前,许多高校的后勤服务系统或物业管理系统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这项研究和实践仍旧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

这几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主要的研究分布在对框架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上,对于各种管理模式在高校是否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效率,高校是否适应某种质量管理模式——即对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反思,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3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主体及关系研究

根据余继凤的观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应包括政府部门、高校自身和社会机构等各个结构.政府监控主要针对教育结果质量.社会机构的监控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有益补充.高校自身应积极发挥作为内因的作用,使外部监控能够通过内因发挥更大的效果.

3.1 高校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研究

吴文俊提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由单纯的政府主管部门进行集权化的控制管理逐步向以政府评估为导向,以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为主体,以社会各类机构共同参与评估为趋势的新的结构.莫华善等指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以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多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民主化.马延奇指出,政府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已经由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了“服务模式”,即通过政策的制定、标准的完善、机制的创新和经费支持等为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提供指导和服务. 3.2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研究

目前,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对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原则,体系框架的构成,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呈现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

3.2.1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目标是关注人才培养的实现度.康智杰等认为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全过程.二是科学性原则.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注重持续的积累、探索和总结,不设定终极目标,逐步达到完善.三是系统性原则.在构建和运行过程中要遵循系统论原理,将参照标准、实施方法以及监控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注重体系内部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各系统职能的有效发挥.四是全面性原则.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监控,既能体现全面监控的思想,又能满足实际操作的要求.

3.2.2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框架构成

邹敏(2000)将其系统化模式划分为:学术评价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渠道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评价渠道的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组织机构的建立.王志良则强调,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运作需要各个系统共同运作即目标监控、投入监控、教学过程、教学效益、学生受益等分析保障系统并管理信息系统.

3.2.3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胡甲刚指出,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要解决好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问题,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崔春姬等认为体系的构成应包括以质量为核心、规范教学管理、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对教学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系统等六方面.高海生认为,体系的运行实质上就是教学质量不断改进与提高的过程.因此要通过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教学评价等环节实现“监控—反馈—改进—建设—监控”的循环闭合.

4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和弊端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余小波认为,以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仍未得到一致的确立,多数学者的发展思想和实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以激励、促进和服务为重点的思想尚未在现有的质量监控中受到重视.二是体系设计标准的不规范.顾健提出,体系文件的编排存在片面性,改形式而不改实质.黄秋明认为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中柔性指标偏少.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差异等使制定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难以准确地诊断教学质量问题.三是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四是对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偏于“抓小放大”.对教学计划是否适合社会的需求、教学形式是否多样等问题容易忽视.五是监控与保障的手段和方式僵化倒置.在监控与保障的管理过程中,激励手段往往处于次要与从属地位,约束手段往往位于首要位置.六是监控与保障的反馈力度不足.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少动态适应体系和过程预防体系,这种只重视教学实践的检查过程,使得信息在反馈过程中以及在管理和决策等过程中都会显得略为滞后.

5 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强化质量意识.邱容机提出:落实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规范管理程序;优化学校的质量宣传教育.二是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朱志伟认为,在制度安排上应明确规定,院校一把手亲自抓教学质量.校教学主管部门、院系应承担具体的教学质量保证责任,形成责任链条.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崔春姬等指出,要重视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全面性和动态发展性,健全领导、专家、教师、学生等相结合的评价组织,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实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周玲认为,可以考虑构建:招生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管理质量—毕业生分配质量监控体系.

6结语

综观学者们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研究成果无论是概念的界定、涵义的把控、模式的论证、体系框架的设计以及完善体系构建的对策和举措,都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建设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笔者认为,涉及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问题,应该充分运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因时、因地、因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根据系统的设计,及时的进行反馈、分析,并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成果,使其成为推进理论深入的有效论据,并以此为依托,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玉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沈玉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01).

〔4〕周振海.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5〕陈玉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

〔6〕张以科.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0(10).

〔7〕俞继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科学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04).

〔8〕王良志.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原理与质量保障系统分析[J].吉林教育科学,1996(01).

〔9〕张利庆.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04).

〔10〕朱永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

〔11〕吴文俊.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历史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

〔12〕莫华善.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09).

〔13〕马廷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政府职能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14〕康智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03).

〔15〕周玲.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03).

〔16〕邹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其体系的建构—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相关经验与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0(02).

〔17〕胡甲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2(05).

〔18〕崔春姬.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现代教育科学,2013(03).

〔19〕高海生.基于自我评估的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的理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20〕余小波.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6).

〔21〕顾健.对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07).

〔22〕黄秋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1).

〔23〕邱容机.加强多科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5).

〔24〕朱志伟.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体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G647

A

1673-260X(2014)06-0178-03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成果,项目名称: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G-2012-10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