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关乎审美情感的培养
——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再思考

2014-03-28汪锁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情感艺术

汪锁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关乎审美情感的培养
——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再思考

汪锁红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人格修养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品格修养的提升有着别的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目前高校加强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分析,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升审美情感的途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审美情感;艺术教育;创新思维

“以人为本”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管仲的“以人为本”是在当时把奴隶当作只会说话的工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体现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精神,充分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今天我们在广义上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大致包含三层含义: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目的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可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既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的教育原则.

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看看原始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那就是唯有艺术(洞窟壁画和岩画等),可以说自从人类的诞生起就有了艺术,同时艺术时刻无不作用于人类.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物品的”,说明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则和特点与审美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这一原则与我们今天“以人为本”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相统一的,所以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时代,我们应该大声呼唤审美情感教育.

1 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审美需求是人特有的本质.我国古代用“琴、棋、书、画”来衡量读书人的基本素养,其中四项指标中的三项都与审美具有直接的关系.蔡元培:“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息,以渐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朱光潜:“求知之心,向善之意和爱美之情,三者皆植限于人的天性,对完满人生和健全人格来说缺一不可.”同样说的就是审美情感的重要性.还有与蔡元培同时代的文化巨匠王国维、鲁迅也大力倡导审美教育,目的不外乎培养“健全的人格”,可见审美情感的培养在人格修养中的重要性.

今天在“人造美女”盛行的时代,也反映出人们对人文审美关怀的缺失,就出现了人们对真假难辨,美丑难分的现象.社会上的庸俗、低俗、媚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及现代高科技同样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上都带来一定的“污染”.承载审美情感培养的艺术教育在此责无旁贷.可见良好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关系到每个人,关乎我们的整个社会.

在当下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窄,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一定的局限,教学内容大多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对人的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可以说偏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情感没有得到更好的积极的培养.在忽略了人文价值的教育下,所谓科学地培养出来的人不得不染上功利的色彩.而审美情感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目的,从而达到高尚品格的境界,使人在自觉中真正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2 艺术教育提升创新思维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文化过程中的两朵奇葩,科学的直接目的是对客观世界做出理论的表达,艺术则表达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直观感受和认识,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两者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都承担着人类创新工作的重任.

艺术可以激越科学创造,关键在艺术开发创新思维.人类的思维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构成,进行艺术创新所用的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直觉认识,抽象思维则进行的是概念逻辑的推理,可见来源于直接的形象思维的直觉比科学的抽象思维的理性分析更具有优越性.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就是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谱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美术家达?芬奇,也是一位出色的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见艺术影响科学家的思维和世界观.当然,这里不能说明科学家或者成功的人一定得是艺术家,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可以说明艺术可以提升我们的创新思维.目前我国正朝着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此艺术教育应积极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

3 高校艺术教育提升审美情感的途径:

3.1 继续加强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2006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该文件为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规划了蓝图,并提出艺术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公共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实施以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并明确规定学生要修满2学分的艺术课程方能毕业和取得学位.但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不妨有些教师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就可能出现了重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综合性大学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育目的也正在如此.

“艺术选修课和必修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几首歌曲或培养几个艺术天才,重要的是使每个在校的大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的人格,激发他们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公共艺术选修课在培养合格人才中的重要性.

我们由于受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和健全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公共艺术教学管理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委员或学术委员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深层次的设计和长远规划,同时要有后续的评估和监督,最终形成良好的、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

3.2 继续加强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部分院校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基本包含了艺术学科下的各个门类,如: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摄影、文学等等,但不妨也有一些院校开设的课程仅限于本校师资能力范围内,这样开设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就会大大打折扣.对此,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共享优势资源,可以聘请社会知名艺术家或兄弟院校资深教师进行授课或开设讲座,这样可以使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这样既解决了开设课程的单调性也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学生接受好的艺术熊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听艺术讲座的形式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同时,对讲授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教师来说,教师的素质素养要求就比较高,艺术学科的内容本身就涵盖的面比较广,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而不是表面的专业技能.对此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教学实践中,用艺术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健康地享受和接受艺术的美,从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这是教学目的关键. 3.3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多渠道创建浓郁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自2005年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在高校里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与弘扬,青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一行动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现在各高校的学生社团都办得额具规模和特色,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也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各高校基本都开设有“校园文化艺术周”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青年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并在艺术活动中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推动着校园文化呈现勃勃生机.如上海东华大学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就举办得额具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艺术的机会,更有利于拓宽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使得我们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4 结语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结晶.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远远不止对青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品格修养的提升.在全球经济文化趋同和社会文化缺少人文关怀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对提升中华民族文化也有重要意义.高校的艺术教育承载着人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也不应追求短期的功利效应.艺术教育百年大计,愿我们的高校艺术教育真正扛起育人的大旗.

〔1〕姚琳﹒关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2〕徐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建设刍议[J].高教探索,2008(2)﹒

〔3〕万丽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新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2(10)﹒

〔4〕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音乐,1999(10):33~37﹒

〔5〕吴烈勇﹒关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2)﹒

〔6〕《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8〕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G64

A

1673-260X(2014)07-0270-02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情感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的艺术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