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

2014-03-28李清波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娱乐大众

文/李清波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者,大众传媒发挥着多种多样的教育功能,而且来势强大,不可阻挡。整体评价大众传媒的教育性,可以理解为通过不同形式的传媒,利用科学、合理、合法的传媒手段传播适合大众的思想和理念,在大范围的传媒环境中发挥大规模的传媒教育功能。传媒教育虽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却能对社会受教者群体进行广泛的、大规模的教育,作为社会的“正能量”直接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教育的支柱力量,其在教育广度和教育速度等方面远远超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此,在大众传媒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策略、有思想,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承载社会责任,传播精神文化

在众多的教育传播形式中,大众传媒的教育范围极为广泛,承载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在传播信息中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着社会的至真至善、感恩回馈等高尚的思想;对社会的不良舆论进行监督;协调发展社会传统文化,净化广大公民的思想;引导大众在社会活动以及公共娱乐过程中受到教育。

大众传媒信息性极强,形式较为灵活,应用性强,传播便捷迅速,在传播大众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大力宣传真理,针对时事敢于褒贬,这就成为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教育价值往往被经济效益、政治思想以及社会责任所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更应该为传播精神文化而群策群力、厚积薄发,用聪明智慧迎接更大的挑战。大众传媒要正确面对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文化传播以及经济效益落实之间的矛盾,尽力使三者和谐统一。坚守大众传媒教育至高无上的信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并不断更新优化传媒实践方法,使大众传媒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弘扬崇高的精神文化,为实现和谐统一的现代社会而努力。

二、坚守科学精神,塑造传媒公信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技术技能分工细化。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每个人都积极向上,希望努力学习不被社会所淘汰。对此,大众传媒应坚守科学精神,尽力全方位地塑造传媒公信。

教育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其中主体是受教育对象,是有意识地参与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响应教育号召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主体是作用于教育客体的,它既可以指教育者也可以指受教育者,由教育客体所指对象而定。教育主体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教育目标、计划、过程、资料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过程是外显的,目的是明确的,然而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则是较为隐性的。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多种多样,它可以通过娱乐教育大家、可以通过监控约束大家、可以通过协调愉悦大家……这些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没有专业教育的系统性、计划性,但具有整体性和多角度性,涵盖着教育分门别类的多样化信息。虽然大众传媒所谓的教育者不是专职,但其教育渠道多种多样,妇孺皆达,涉及的范围之广,其他教育不可同日而语,如报亭看报纸,如书店看书……都在无形中教育着广大民众。

如此广泛的受众决定了大众传媒教育要坚守与弘扬科学精神,避免低级、暴力的娱乐影视出现,以免诱使人们思想颓废、态度消极。比如:影视作品中一些暴力、警匪、谍报等内容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犯罪。这种通过感官刺激谋求经济效益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大众传媒充当社会教育者时所未曾预料的,也是难以防范甚至不愿承认的。在大众传媒传播的审核中要尽量以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为宗旨,在各个传媒教育中以诚信为本、和谐为主,宣传社会公德、人间正道、创业先锋等等,引导大众遵守社会秩序,友善做人、宽容处事,共同携手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三、雅化教育内容,发挥导向作用

大众传媒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通俗化,大多电台、报刊等包含的内容较为浅显,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此其所承载的教育信息适合广大群众。但也有很多传媒内容较为低俗,甚至低级,因此大众传媒教育内容要尽量规范、有一定限度,虽然不能像专业教育那样具有专业性,也要尽量进行教学内容的“雅化”。

大众传媒在向大众传播教育内容时,要尽量有一些体现先进理念的前卫性娱乐竞技类知识,还要有大众化、传统性的民俗风情,法制类伦理道德普法知识,以及天文、地理、各地新闻、生活常识、专业技能技巧等等。要引导大众了解各个民族的独特之处,以娱乐的形式渗透各类领域知识,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让他们明确认识到,为人处事要和善、宽容、守法,要在合作共赢中创业、发展等,力争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学习。

四、“隐化”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功能

有很多文化宣传以及媒体娱乐等在不经意间就引发了大众积极的思想倾向,这样就无形中成为教育大众的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教育功能。大众传媒具有专业教育所没有的高强渗透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大众传媒本身具有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各个教育方法都存在着区别,大众传媒的功能会表现为不同的性质、层次和表征,它们既可分为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也可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还可分为监控功能、协调功能、传承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等等。

由此通过多种社会功能,向社会的四面八方传递着正面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并督促广大人民大众从不同的角度汲取经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紧随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有不同的发展,促进大众的思想进步,指导大众积极进取,认真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不断研究技能技巧,尽快提高业务能力等。这些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大众传媒在广大民众群体中的教育作用,正确引导民众沿着正确发展的轨迹努力前行,力争上游。此时大众传媒则起到至关重要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更新大众的意识观念以及树立先进思想信念的目的。

这种隐化的教育方法使民众收获极大,而且效果非凡,这绝对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教育信息都是通过专职教育学习的,更多的可能就是大众传媒的教育杰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更新,有很多社会中的职责、任务、价值观等,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和蓄积,有时在娱乐中感受到人生转瞬即逝的道理进而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时在影视剧中发现人性的真善美进而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有时无意中听到感人肺腑的广播进而深刻认识到人性的美好等等,这就在不经意间学习到无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真谛。在良好的环境下不断成长、不断历练,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大众传媒惊人的教育功能。

总之,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力量,是存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并对二者起补充和辅助作用,能大范围地教育民众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社会公德等方方面面,在社会教育中起到指导和支柱作用。广播、电视、电台等一些大众传媒的教育行为具有强大的教育力度,发挥着潜在的教育功能。作为隐形的教育者,能对教育者的教育起到专职教育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教育者,大众传媒一定要恪守传媒的社会规范性,发挥传媒的重要作用,尽职尽责地发挥教育职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策划教育形式。坚决杜绝传媒糟粕,严守教育正能量传播,为广大民众营造高雅、高尚的教育环境,使民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建设富强中国。

[1]赵琳.论大众传媒的内涵与功能[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王守桓,查啸虎,周兴国.21世纪规划教材教育学新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育者娱乐大众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娱乐眼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